“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①

2022-11-18 14:23于艳华谢英辉徐建玲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7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育人

于艳华,谢英辉,孙 伟,徐建玲

(1.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采取了多种创新改革措施,国家也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2019年《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2019年5月吉林省下发《吉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精神,对于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育人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2021年4月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中,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宏观到微观,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深化职教改革创新的逻辑主线越发清晰。学校为了在创新集团化办学、股份制办学等模式方面寻求突破,在政府主导下牵头成立了吉林省医学技术职业教育集团,与医疗机构共建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与相关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构建了“政校院企协同、产学服训融合”的育人体系,走出了医学专科院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之路。

二、主要做法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构建全员全程全要素“五育并举”的制度体系。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教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高思政课程教学水平。医学类专业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学会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拓展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果,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各专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之中。继续实施“五工程”铸魂育人工程,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在省级以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评省级以上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以上,建成高校思政精品项目1~2个。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家校合作育人工作,确保大学生成人、成长、成才。

(二)构建产教城融合发展模式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吉林省西部白城市,是黑、吉、内蒙古三省交汇处唯一一所省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多年的发展得到白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更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基层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医药卫生人才。2019年白城市政府加大对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全力打造服务发展区域医药健康产业集中区,拨付了44.6万平方米教学用地,用于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扩建产教融合型新校区,着力打造现代智慧、生态健康、开放共享、产学特色的一流医教大学城,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校院共建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等将教育链、产业链、服务链有机相融。2018年以来,在政府主导下,共建5家附属医院、10家教学医院、5家创新学院,校院开展临床教改班87个,有5807名学生入班学习,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学校成功申报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0个,建立实习就业基地198个,在省委、省政府,白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走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之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高技能医药卫生健康人才,为打造吉林省西部医学教育品牌打下坚实基础。

(三)形成产学研训创融合育人模式

学校以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药学、护理4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为切入点,先后与吉林大药房、青岛优度、广州定远义齿加工厂、吉林国文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等7家企业开展合作,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职业素养与岗位能力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的要求,校企协同制订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教师进企业、企业师傅进校园的双向流动机制,实施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实现工学交替、育训结合。学校与长春一诺眼科医院合作共建一诺眼视光产业学院(白城一诺眼科门诊),在校内建大师工作室,在企业建学生实践实训中心,双方面向眼视光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实施“2+0.5+0.5”(即1~4学期校企共同完成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第5学期到相关企业进行专业方向提升,第6学期完成相应的顶岗实习工作,并获得专科学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方建设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生产实习、培训服务、科普教育的岗赛课证多位一体实习实训平台。

(四)打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渠道

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吉林省中高职贯通培养实施方案》精神,着力打造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巩固中职基础地位,强化高职主体地位,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探索系统化、科学化、长学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机制,加强中高职等职业教育纵向发展。学校先后与四平卫校、吉林省第二中等学校、白城第一职业高中等17家中职学校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至今与省内17所中职学校共计18个专业一体化培养3300余人。学校牵头,与其他中职学校协同制定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职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高职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短短的6年探索中,已逐步构建起“文化知识+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层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的创新发展之路。

(五)搭建“学习+实习+就业”育人平台

为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政府关于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围绕幸福养老工程、托育教育保障工程等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发挥地域高校产学研优势,一体化设计校地共育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地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服务保障大安市医药卫生、健康养老及婴幼儿托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全方位、全周期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校地双方本着互利互惠、双向合作共赢原则建立合作机制,双方分别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处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合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甲乙双方办公室。甲乙双方领导定期开展互访交流,研究合作服务重点内容,推动相关合作任务落到实处。双方依托各自资源,共建师资双向交流基地、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社会培训基地、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等。地方政府可依托学校开展健康养老服务相关人才培训项目及订单定向方式培养专业人才,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链,优化地方职教中心结构布局及专业设置,推进双方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发展。

三、发展成效

(一)高水平、专业化、系列化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已形成,服务区域能力大幅提升

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学校被确定为国家营养协会注册营养技师教学培训基地、吉林省“老年课堂”试点学校,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等12个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白城事务管理局、白城旅游管理局、白城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白城市人社局等认定的人才技能培训基地。校企共建眼镜定配工等专项培训师资团队10个,组建了应急救援员等第三方评价试点考评员团队15个,开展专升本、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等共培训2000余人次;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退役军人等工种开展社会培训,每年培训总人数达20000人次。

(二)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师资培养“立交桥”已构建,教科研能力全面提高

近年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30余门,工学结合教材80部,校企共建省级精品课程13门。教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国家级奖项50项、省级各类教学竞赛奖项216项。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169项、横向技术服务项目12项;实用新型专利25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自然科学奖2项,白城市科技进步奖7项。荣获“吉林省高等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三)德技并修、职业认知厚植工匠精髓培养已凝练,技术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

坚持工学结合育人机制,跟进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培植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新内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技能大赛,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115项、省级奖项177项。获得挑战杯大赛、互联网+大赛等多项奖项,取得骄人成绩。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就业率提升显著,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5%,留省就业率达80.06%。

(四)铸魂育人,擦亮人才培养底色品牌效应已凸显,厚德载物、仁爱济世大力弘扬

构建了类型丰富、层级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引导学生医者仁心,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学校建设经典红色文化园、人体生命科学馆、中医药文化馆、眼健康科普馆,面向社会进行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年均接待参加红色教育人数2000余人。在区域开展“白医天使行”——应急救护技能普及行动、“白医光明行”——中小学生视力健康普及行动、“白医夕阳行”——老年人健康知识宣讲行动、“白医健齿行”——牙齿健康知识宣讲活动,创建了实体化运行的实践育人机制。

四、经验总结

(一)提供了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丰富校企双主体、一体化协同育人的多元化育人模式,即产教融合教学生产一体化、订单培养教育目标一体化,学徒培养、学生员工一体化,产业学院培养就业一体化。建立了校企双主体一体化协同育人的管理制度体系、育人环境、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学生管理、考核评价,为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了保障。

(二)形成了校企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构筑了校院企互通互聘、共培共用、双向交流的互通平台,建立了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师资双向交流基地等,专任教师到企业锻炼、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到学校兼职的互聘共用的双向交流管理机制,形成实体化运行典型范例。

(三)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标准

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产业发展、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对应岗位标准、执考标准、技术标准、用工标准等环扣相连,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闭环培养。

通过政校院企楔入融合,发挥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促进行业标准提升,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楔入融合在合作机制、双师教师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实现可复制、可推广。政校院企协同发展,培养了与岗位契合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深入社区、中小学、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光明行”活动,普及近视防控知识受惠人数23万人次,开展岗位技术技能X等级证书培训年均2万人次。连续五年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均超过98%,2021年本省就业率达80%,2021年获吉林省政府留省就业一等奖的奖励,学校的政校院企合作创新发展路程在《中国高校之窗》《吉林日报》《白城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多次报道。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