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创新研究

2022-11-18 14:23刘声扬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7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高职

刘声扬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精神财富,对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具体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历史、思想政治等多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目前各高校在听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倡导和建议之后,对教育教学工作中涉及的思政部分高度重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目前,这一教学方法在很多高等院校进行了推广,但是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本文以此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探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思政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结合的重要意义

目前,各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前者已经在很多高职院校、高等院校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普及,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结合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需要进一步探讨思政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以此来鼓励和推动在思政教学中加大力度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工作的重视。具体来说,思政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主要体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近代史等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讲解虽然内容更为专业,体系更为系统,但是难免会出现知识点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的现象。创新之后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一方面需要将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丰富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引进,使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优化和丰富,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和中国近代史常识,而是增加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学等内容,使课程更加五彩缤纷。这样带来的直接影响,一方面是使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实现了新的教学突破和创新,有利于其长久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效果能产生相应的作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水平。倘若缺乏相关方面新知识的引入,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单纯依靠专业课程的引入也无法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对课程的自主学习兴趣也可能会有所降低。

(二)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历史文化、工艺文化、科学文化等内容。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精神数量极多、种类极多,通过在思政课程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学生系统科学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许多传统手艺文化中。我国有很多优秀的工艺作品、雕塑作品等,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是现代人类利用机器都无法匹敌的高度,这恰恰反映了我们的祖先所具备的极强的工艺精神。学习这样的爱岗敬业精神,有利于学生对自身所从事的技术专业深化研究,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爱国精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多次战乱。每一次战乱都涌现出很多爱国将士,这些爱国将士为了保卫国家,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任何时代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爱国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只有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凝聚力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

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品质,二是道德思想素养。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进程在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难免会较为自我,缺乏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学生对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相对不足,更容易受到社会非正能量风气的影响和干扰。基于这样的背景,对高职院校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使其在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深刻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理念,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重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拓展自身的眼界和视野,使自身的思想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和优化。除此之外,借助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传统理念如唯物辩证法等,使自身的辩证意识和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也弥补了基础专业知识薄弱的重要问题。

二、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思政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高职院校是以专业技术教学为主,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一门可以立足于社会的专业本领。一些学生表现出学习主动性较弱、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校园内学习氛围并不浓厚。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政教学的教学效果同样不理想,一方面由于思政教学处于非专业课领域,学生对此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其对自己日后就业没有直接帮助,另一方面受到大环境影响,学生整体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思政教学的效果并不好。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高职院校对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但是,思政教学是其他课程开展的根基,只有先教会学生做人才能进一步教会学生成才,所谓要成才先做人。高职院校在下一步工作开展过程中,务必要加大对思政相关方面教学的重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清晰准确的辨别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种类越来越多,其中难免会夹杂不良文化,学生受大环境的干扰,同时分辨能力也较弱,对不良文化缺乏辨别,容易受到其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思想导向,从而难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所以对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一方面通过思政教学课堂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从而正确看待国内文化和国外文化的关系。另一方面思政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主义思想,借助政治课程的传统理论,使学生在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受到良好的思想指引,使其能在纷繁的世界中禁得住各种诱惑,坚守自己的本心。由此可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学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将会产生很大作用,将为其下一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政治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守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担着传承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功能,一直以来在高职思政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部分高校现有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未能真正与优质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爱国精神和仁爱思想的传递仅停留于理论,未能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认知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有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模式以理论指导为主,枯燥的说理增加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记忆难度,学生无法在意识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内容结合在一起,单一、守旧的教学活动形式阻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深化。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抱守固有的传统观念,严格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填鸭式”地灌输理论知识,用教条压制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师生互动环节难以有效展开,最终导致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变成学生思想认知学习进步的阻碍,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进步难以保持。

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融合创新的措施

(一)结合实践活动开展各项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的开展应该充分借鉴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尤其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效果会更好。具体来说,在思政教学中,单纯依靠向学生播放视频的方式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并不能切身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应该在这一基础之上进一步组织各种课下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景区或者给学生创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工艺课下活动、社团等,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借助实践机会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有效传承下去。倘若缺乏这种环节,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只能局限于课本,只有学生亲身体验才能收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成果。

(二)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水平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已经融入各行各业中,对于我国的关键支撑性行业——教育行业来说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加大信息网络技术的引入,搭建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教学中,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效率更高的教学模式,如投影大屏、教学电脑等,另一方面表现为课下共享教学空间。课下共享教学工具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网络技术平台,通过在网络技术平台上投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学相关的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课下自主独立地观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思政知识,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发挥巩固教学效果、拓宽教学范围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网络化教学平台还可以起到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作用,通过在网络课堂平台上设置相关的打卡学习时间、任务模式等,使学生能在课下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平台陶冶个人情操、丰富个人生活,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减轻教师相关方面的教学压力。

(三)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时事政治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应该进一步与时事政治相结合,才能切实达到创新的重要教学目标。具体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和时事政治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传统节日联系目前生活进行进一步讲解,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教师可以以此为例讲解如何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证我国传统的知识财产不外流,如何切实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较强的爱国主义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完成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四)灵活运用网络资源,改进教学模式

高职思政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梳理教学思路,如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分析政治课程内容;坚持知行合一,在教学结束后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比开展道德教育活动等。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征求学生的喜好和意见,结合反馈结果改良教学模式,在接受学生评价反馈和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考虑到高职课程体系中思政教育课时数量相对较少,问卷调查过程可直接在网上进行,软件自动汇总调查结果和统计信息,方便操作的同时能有效节约课堂时间,保证教学质量。此外,部分精彩课程教师可以保留摄录资料,并将教学视频上传到微博、B站等平台,方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深化课程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更新教学思路后,将新式教学方法录制成短片上传到网络,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对喜欢的教学活动进行点赞、转发、支持,教师根据学生的支持度选定教学方法。这种授课模式的优势在于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新式思政教学模式的特点,借助评论区提出意见,为改进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五)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入现代文化环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质得到极大丰富,学生更加重视个人享受,社会责任感相对薄弱,强行灌输教育理论难以真正打动学生,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几十年间,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过渡的一代,被夹在传统道德责任观念和新型的自我至上、享乐主义横行的思想中,思想呈现撕裂化特征。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真正起到指导人们思想和言行的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世教育价值重新得到学生的重视和认可,教师需要在工作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结合现代社会的实践需求,坚持做到古为今用、去伪存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

为此,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引入现代生活场景中,对比分析,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孝顺为例,孝顺是古人坚持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要求子女孝顺父母、听从父母的安排,以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为例,引导学生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认识到传统文化存在的不足,思考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应如何定义孝顺,在学生思考的同时适当引入传统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思政教育课程的内涵意义,在主动思考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影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丰富思政教学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培育道德素养入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育人思想与思政教育培养目标相吻合,因此,高校教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尝试将传统思想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内容中,例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学材料,在个人道德和行为操守方面应用《论语》等记录了儒家经典思想的典籍进行教育,在讲述儒家经典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和行为规范。除思想理论外,传统礼仪等传承而来的文化形式同样是加强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介绍不同礼仪适用的场景,将传统礼仪带到思政教育课堂中,鼓励学生亲身实践传统礼仪,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保证身心和谐,提升个人心性修养。

四、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并不局限于专业技能的教育,同样还应该重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比起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的创新,旨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同时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学创新重要目标。为了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高校思政教学得到进一步融合和创新,在日后教学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发挥媒体信息教学手段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还应该注意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使其和时事政治相结合,并组织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