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怕考场作文

2022-11-18 15:14邱俊霖
十几岁 2022年27期
关键词:黄雀贾岛科举考试

文/邱俊霖

古 代 读 书 人 的 那 些 事

古语有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古以来,读书都是人们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闻鸡起舞、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些勤学苦读的励志故事被后人传诵。在读书这条路上,古人也和我们一样,有苦有乐。

今天的考生走进考场,最怕的莫过于“作文”。古人在考场上要写出一篇佳作也不容易。

在唐代,科举考试中的进士科需要考诗。因此,一首好诗自然就成为了唐代学子们打开仕途的“敲门砖”。

唐玄宗天宝十年,“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参加科举考试。那次考试的诗题是“湘灵鼓瑟”,此题引自《楚辞·远游》。

钱起挥笔写了一首《省试湘灵鼓瑟》,结尾两句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景结情,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此诗一出,诗坛震惊,钱起不仅凭借这首诗一举高中,而且奠定了自己在诗坛的地位。

不过,考场上写出优秀作品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唐朝历时近三百年,在这还算漫长的时间里,流传下来的考场诗却只有几百首,好作品更少。

考场诗难写,估计王维也有这样的感觉。王维十九岁时参加科举,写了一首《赋得清如玉壶冰》。明末清初的学者毛奇龄却评价这首诗:“(首联)破不佳。(二联)承亦大拙……”这个评价可能过于夸张,但相比于王维那些传世佳作,这首诗的确相形见绌了。

考场诗不好写,更不能乱写。著名诗人贾岛就吃过大亏。贾岛年轻时当过和尚,后来还俗参加科举考试,考了好几次都没考中。元和年间,他又一次坐在了考场上,那次诗歌的题目是“蝉”。

贾岛写了一首《病蝉》,交卷后引发轩然大波。考官们看到这首诗后觉得莫名其妙:这“病蝉”指的是谁,大唐王朝还是当今圣上?其实贾岛哪有这胆量,这只是他的自喻罢了。

但自喻也有问题。这首诗结尾写道:“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意思是黄雀、老鹰都想害蝉。贾岛说自己是病蝉,当时他的不如意无非就是屡试不第。这是谁给害的呢?

贾岛愿意当病蝉,大臣们可不愿意当黄雀和老鹰,于是跑到皇帝面前告状:这分明是“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最终,贾岛不仅没能考上,还被列入了“考场十恶”的黑名单。

此外,为了更好地掌握评分尺度,唐代对考场诗的限制很多,而且越往后,规矩越多。比如,到了晚唐,考场诗中都不能出现重复的字眼。

到了宋代,王安石认为写诗对安邦治国实在没什么用,变法时直接把诗从考试中删除了。直到清代,爱作诗的乾隆皇帝才将蛰伏了近七百年的考场“试帖诗”重新拉回了历史舞台。

然而,清代的试帖诗较之于唐代,条条框框更多。咸丰年间,广东学政吴保泰便以“冯妇攘臂下车”作为乡试的诗题。“冯妇”可不是美女,而是人名,还是《孟子》中提到的一名能够和老虎搏斗的勇士。结果考生卷子交上来,竟有“玉手纤纤出,金莲步步行”这样的诗句。许多考生并不认识冯妇,更不知道这个典故的出处,但又不能交空卷,于是病急乱投医,将冯妇当作了一位女性来书写。最终,这些考生自然也就只能被“冯妇”拒之门外了。

素材赏析

古代在考场上写文章,就好像“戴着镣铐舞蹈”。在多重标准限制下,出佳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尤其是钱起《湘灵鼓瑟》这样格式标准且意境非凡的完美作品更是千载难遇。当然,考场上的临场发挥,也靠平时的积累。钱起的佳作,也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偶得”。

猜你喜欢
黄雀贾岛科举考试
贾岛碰瓷
“科举考试”
歌声嘹亮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试述科举背景下贵州明清时期的神性空间信仰
黄雀衔环
贾岛推敲
黄雀脱险记
驴背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