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S 县合作社经营模式对农户减贫成效的差异分析

2022-11-18 16:26蒲洁米尔夏提买合木提丁宇苏洋余红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组织化减贫社员

蒲洁,米尔夏提·买合木提,丁宇,苏洋,余红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服务社员为宗旨的重要组织形式,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等手段完成单个农户无法实现的集体功能[1,2],是农户实现益贫、减贫和脱贫的主要途径[3]。李明贤等[4]、闵继胜[5]指出,合作社可以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经营增收,不同经营模式会导致合作社与农户联结程度的不同,增收效果的不同。因此各地合作社的发展不仅要扩大经营规模和数量,更要通过经营模式升级转型来发挥合作社最大效用。刘洁等[6]基于对江西省赣州市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认为合作社包括“能人+合作社”模式、基层组织推动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及农户自发组织模式等。“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可以均衡农户、合作社和公司三者利益[7,8];农户自发组织模式如果可以得到资金与技术的扶持,可以提高农户的福利[9,10]。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于多样化,经营模式、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11,12]。多数学者重点分析了不同产业的合作社的经营模式特点[13],而对不同经营模式在集中产业发展地区中对农户益贫效果的差异研究甚少。南疆地区产业发展集中,因此选取3 个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对南疆地区集中发展产业的经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析不同模式的合作社对农户减贫成效的影响。

1 理论分析

1.1 服务功能内涵和结构

合作社实现农户增收作用的关键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服务性功能,不同经营模式的合作社需要在服务功能层满足社员农户的需求[14,15]。有学者指出,农户愿意组建合作社的前提是合作社能够提供产前、产中、产后3 个阶段所需的各项服务[16,17]。

1.2 组织化程度内涵和结构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是产业发展和市场发展的组织化,即以农民或农户为对象,从分散到联合,最终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目标[18]。产业发展和市场发展组织化程度直接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程[19,20];农业技术水平是影响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因素[21];另外,农业市场和农产品交流机制是影响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减贫成效的重要因素[22,23]。

1.3 合作社经营模式对农户减贫成效的作用

产业的发展与特定的经营模式相联系,产业经营模式选择直接关乎生产经营的活力与产业发展的效益[24,25]。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能真正吸纳贫困人口并表现出明显的脱贫效应[26]。只有多元合作产业化经营模式与特色农业最为相适,带动贫困人口最多,减贫效益最为显著[27,28]。其中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和组织化程度反应了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对减贫成效有何影响,经营模式不同,合作社的发展不同,减贫成效也不同。

基于以上论述认为,合作者的减贫成效与组织化经营程度的农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相关,且设立2 个假设:H1:合作社服务功能与减贫成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H2:组织化程度与减贫成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并且将从原料农资供应(产前)、产品加工(产中)和产品销售(产后)3 个方面论述减贫成效呈现的不同结果。

2 成功案例

2.1 样本合作社确定

2.1.1 调研区域概况 S 县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辖县,土地资源丰富,现有耕地13.93 万hm2;天然草场面积15.6 万hm2;全年日照时间平均2 860 h;是全国最大的巴旦木生产基地。近年来,通过壮大合作社、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了贫困人口稳步增收。并将蔬菜、林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合作社生产逐渐壮大,减贫成效显著。

2.1.2 调研合作社确定 2021 年4 月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走访,获取合作社的基本情况、服务与合作活动、经营模式、发展环境、内容管理等信息,并且对合作社经营模式、发展模式进行汇总,最终确定夏玛力巴格大樱桃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X 合作社)、阿卜来提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A 合作社)、金田园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J 合作社)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2 X 合作社

2.2.1 概况 X 合作社成立于2010 年5 月,主要社员56 人。经营范围包括樱桃种植与销售、果树管理技术、果树苗种植;农业休闲观光和乡村民俗旅游。

2.2.2 经营模式 X 合作社采取“基层组织+合作社”经营模式,由村委会牵头,依托组织自身发展优势,建立具有益贫性的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积极发展与开拓市场,发挥产业优势。为农户提供技术、销售等服务项目,带动、吸引更多农户入社以实现规模经营,社员增产增收;注册樱桃商标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开展采摘节、观光旅游以扩大销售渠道。

2.2.3 减贫成效 目前X 合作社樱桃种植面积为2 666.67 hm2,年收益60 万元/hm2,游客累计20 万人次,提供就业机会300 人,贫困户通过民宿、餐饮等经营活动每月增收超过3 000 元。

2.3 A 合作社

2.3.1 概况 A 合作社成立于2016 年10 月,注册资本50万元,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巴旦木、红枣、沙枣、核桃的种植和销售。

2.3.2 经营模式 A 合作社采取“农村能人+合作社”模式,由种植、养殖大户或有种植技术的能人组建,通过资本、技术的扶持,带动、吸引农户加入合作社,辐射周边农户增产增收。该合作社引进深加工企业以提高巴旦木的附加值,提升合作社的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组织农户定期参加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户的生产能力;搜集并发布市场信息,积极应对市场风险。

2.3.3 减贫成效 加入A 合作社的会员,巴旦木产量从1 050 kg/hm2提高到2 250 kg/hm2,平均年收入达到6 万元/hm2。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木材运输岗位25个,每月收入3 000~4 000 元。

2.4 J 合作社

2.4.1 概况 J 合作社成立于2018 年7 月,主要社员13 人,经营范围包括果蔬种植、加工与销售等。

2.4.2 经营模式 J 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合作社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优质的农产品,另一方面吸引、带动农户入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用以实现社员的标准化生产,保证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农资、技术示范、基地观摩、订单服务等。订单农业为合作社规避了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

2.4.3 减贫成效 J 合作社社员的温室大棚年收入达到4.5 万元/hm2;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每月收入1 700~2 200 元;农户的耕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可获得2 万~3 万元的收益。

3 实证分析结果

调研表明,3 种经营模式侧重点不同,X 合作社由村委会牵头,依靠政府的支持快速发展成为产业园,扩大生产规模,也能更快更充分的带动农户增收就业。A 合作社是农村能人牵头,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但种植规模和销售规模较小,带动范围较小。J 社是龙头企业牵头,采用标准化生产、订单农业,保证农产品的销路。不同的经营模式在减贫中起到的效果有所差异。

3.1 服务功能分析

3.1.1 农资服务功能 合作社为社员统一提供农资,既可降低农户购买成本,又可保证农资的质量[29]。X合作社统一为种植户引进樱桃苗,实现标准化种植,节约原料成本、农资采购成本,为高效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农户入社。J 合作社由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蔬菜种苗、技术服务,实现标准化生产,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1.2 销售服务功能 合作社为了拓宽收入来源,扩大经营范围。X 合作社开展观光旅游,衍生出采摘、游乐、餐饮功能,积极发展深加工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A 合作社引进木材加工企业,提升巴旦木的经济附加值。J 合作社对蔬菜进行半成品加工,从而提高果蔬产品的市场价值。

3.1.3 销售方式 X 合作社前期对樱桃进行统一收购和销售,为社员提供市场销售信息;发展后期合作社发展休闲采摘业务,扩宽了新的种植渠道。A 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收购商的联系信息和交易信息,帮助社员销售巴旦木。J 合作社采用订单农业,以保障农户的收入。

3.2 组织化程度分析

3.2.1 技术服务 前期农业生产技术的完善对产品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农产品流入市场能否得到有利反馈具有重要影响[30]。X 合作社在种植户种植樱桃过程中,技术团队现场指导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包括施肥、浇水、剪枝等。A 合作社负责人定期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

3.2.2 市场信息服务 X 合作社拥有渠道和资源,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市场价格、销售途径,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市场信息供给的责任。J 合作社是订单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由于市场信息变动而产生的价格和销售变动。

3.2.3 组织化程度 X 合作社不仅提供完善的技术帮助,还依靠转型发挥自身优势,使得获取市场信息的形式更为多样,促进农户增收和就业。A 合作社得到外部支持较少,获取市场信息能力有限,但最大限度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J 合作社是订单农业经营模式,没有市场信息获取成本,但应加强技术服务支撑。

4 主要结论与启示

通过探究南疆S 县3 家合作社经营规模对农户减贫效果的差异,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基层组织+合作社”模式政府扶持力度大,产业转型快,在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覆盖最为全面,服务功能和组织化程度最为完善,减贫效果最好。(2)“农村能人+合作社”模式的经营规模较少,服务功能的辐射范围较小,减贫成效较低。(3)“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可最大程度上解决产品销售问题,生产规模相对较大,减贫成效较好,但技术服务和农机组织化程度较弱。

合作社经营模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发展模式的特色发挥其优势。“基层组织+合作社”模式借助基层组织可以掌握市场信息,转型升级,提升农户经营效益;增强合作社的多种经营能力,提高产品知名度。“农村能人+合作社”模式的成员可以得到技术指导以抵御市场风险。“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通过依托龙头企业实现订单种植,增强合作社的收益能力。不同经营模式发展侧重不同,但只有服务功能强大、组织化程度高才能得到更好的减贫效果。

猜你喜欢
组织化减贫社员
报告
让文学激扬青春
人民公社女社员
中国现代物流现状及展望
组织化管理模式对基层医院脑卒中患者随诊率的影响
关于政府伦理组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支农贷款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
我国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扶贫,我们在行动
中国的减贫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