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依据、思想内涵和实践旨归

2022-11-18 17:01伏佳佳
理论与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发展

伏佳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同富裕也进入新的阶段。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2035年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2021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文章,对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正处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的历史阶段。”(2)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致力于解决新的社会矛盾,缩小收入、城乡、地区三大社会差距,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的共同富裕要求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调节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这一世界难题。

一、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学说的新发展,不同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均贫富”观念,也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观”。

(2)租购并举。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指出,以建立租购并举的城镇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健全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租赁体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学说及其相关理论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思想起源。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贫困问题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进而要求彻底废除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不仅体现在财富和资本上,也体现在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上。“一个无产者可以说是整个资产阶级的财产。”(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360页。因此,为了实现自我解放,无产者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差别,消灭产生这些差别的一切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与生活观念,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371页。。“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5)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共产主义意味着“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04页。,意味着“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学说在“消灭阶级差别”和实现“人的解放”的意义上彰显了共同富裕的本质规范。“共同富裕是人类解放这一终极目标本身的过程性完成,是对人类解放的阶段性奠基:通过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达至人类解放境界奠定物质性基础,以及通过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通向‘自由人联合体’奠立主体性基础。”(7)刘同舫:《共同富裕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所勾勒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个人全面发展、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基础之上,虽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不具备实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共同富裕的条件,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也始终根据现实社会发展水平努力推动共同富裕。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对“共同富裕”理想社会的追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要“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14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43-444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要保证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9)《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9-30页。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作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科学论断。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0)《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2页。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能够更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上,还体现在促进共同富裕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14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54页。。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追求共产主义理想道路上的鲜明主张。

Of the overweight outpatients, the rate of undernutrition was 2%, while it was 8.9% in overweight inpatients. The rate of overweight outpatients at risk of malnutrition was 28.3%, but this rate reached 33.3% in those hospitalized.

第一,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是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社会形态是共享社会。“共享发展”理念赋予共同富裕新的时代内涵。首先,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共享观。习近平总书记确立了人民在发展和共享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既是共享发展的目标,也是共享发展的动力,更是共享发展的判断标准。其次,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以民生幸福为表征的共享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享发展的着力点在于改善民生,要把增进民生福祉看作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要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发展格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是民生幸福的基本表现。最后,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以公平正义为内在要求的共享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827页。共同富裕要求以公平正义为原则规范社会分配,避免因分配不公导致两极分化,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二、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

第三,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不等同于同时富裕或均等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1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18)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虽然其最终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水准、人群、程度上会有差异。中国传统观念中存在一些“均贫富”思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这种均平思想的弊端,反省均平理想的社会历史局限性。共同富裕绝不是均等富裕,兼顾效率与公平才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能让各类生产要素在市场中公平竞争的经济状态,是各阶层财富差距有序合理的社会状态。“能力大、才智高、贡献大的会更富裕一些,这是合理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按劳分配、按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分配,依然是社会主义的原则。”(19)卫兴华:《分清共同富裕的几个不同层次》,《北京日报》2013年1月21日。新时代的共同富裕致力于巩固和维护人民群众更为平等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既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有效竞争,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其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决绝对贫困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基本分配制度,持续地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并详细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确立了社会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的社会发展方针,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5页。这说明,共同富裕既要发展,又要共享;人民在发展和共享中居于主体地位,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和共享的根本目的。人民共享既是共享发展的目标,也是共享发展的动力,更是共享发展的判断标准。在共享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发展格局,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补齐共同富裕的民生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思想指引、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式(2)~式(4)中:p为流体静压力,Pa;g为重力加速度,m/s2;μf为液相黏度,Pa·s;μs为固相剪切黏度,Pa·s。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以共享作为发展的价值理念,以共享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以共享社会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建设方向,努力化解市场经济的贫富分化风险,为世界贡献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经验。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具有新的时代内涵。

第四,共同富裕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模式的超越。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财富总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自觉主动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53页。西方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政府对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贫富分化后果进行补救式调节,为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提供一般标准的物质收入和较低层次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政府无意解决劳动和资本收入不平等问题,也无力改变社会阶级结构的固化和财富的两极分化现状,并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尽管由政府提供社会福利政策是必要的,但是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只是对市场失灵的后期补救,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关系,无法切实保障和增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经济社会利益。与之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不允许严重社会经济不平等和严重社会两极化现象的存在,要求政府基于社会权利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政策,建立起一套共享的社会制度,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普遍、广泛地增进人民福祉,缩小贫富差距。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同共享、平等、正义等现代观念紧密相联。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享发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切实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建立健全体现公平正义、符合共享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

第二,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福祉的增加,是社会物质财富、公共资源、精神文化的全民共享。首先,共同富裕鼓励社会各阶层勤劳致富,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充裕的财富。只有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充裕的经济条件和扎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共同富裕是在社会领域中全体人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本质上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有资格共享社会公共资源,享有平等的“公共权益”。社会公共资源应该向整个社会开放,使得每个人都有资格、有机会平等地获取。最后,人民福祉的增进离不开精神需求的满足。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有机统一,要求把实现精神生活的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多样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

三、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旨归

对能力突出的青年人才,本着“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的选任理念,让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快速推进青年人才的成长。对青年人才及时、合理、有效的选用,关系着企业未来发展,关系到每位青年人才的切身利益。因此,在青年人才的选任过程中应注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打破干部、工人界限,摒弃论资排辈的观念,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充实到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岗位上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干事创业的舞台上充分展示个人的风采,为提高基层工作水平,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第一,实现共同富裕,落实共享发展理念,重在建立健全社会公共资源和人民享有的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共享方面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决定性作用。国家和集体所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且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决定了人民享有的社会公共资源在社会总资源中占主要部分。邓小平指出:“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剥削阶级,没有剥削制度,国民总收入完全用之于整个社会,相当大一部分直接分配给人民。”(21)《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59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保证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基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之上,要重点完善社会公共资源的人民享有制度。这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还要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虽然中国已经赢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是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岗位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公共服务存在着不均衡、不平等的问题,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障碍。在这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不平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还比较低,尤其是一些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在大部分农村依然缺乏,已有的一些基本公共服务在质量上远低于城镇,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改善生活、实现体面就业和创业发展的机会追求。”(22)王春光:《乡村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0期。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不平衡,体现在资源布局、能力提供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因而,健全社会公共资源的人民享有制度,有效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关键之处在于增强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的同步性,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得每个人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权益。

第二,实现共同富裕,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既要发展市场经济,又必须化解贫富分化风险。实现共同富裕,既离不开市场,又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并不是万能的,有其内在的不足和缺陷,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裕、大部分人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承认个人自然禀赋和能力的不同,尊重和保护合理的差别,但也要时刻警惕和防止这种差别可能造成的社会不平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尽可能消除劳动分配和产品分配的历史局限性,这是实质性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共享发展不仅要在制度上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且要从制度上落实公平分配。首先,在按劳分配的制度中,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使所有劳动者能据其劳动平等地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据其劳动收入有尊严地过上体面生活。其次,在收入分配的结构中,要保障和增加人民的财产性收入,缩小在财产性收入上的差距,从社会结构上实现公平正义。最后,要建立健全新时代先富者带后富者的实现机制,既要确立和宣传先富者的道德义务,增强先富者帮助带动后富的自觉意识,形成济困扶贫的社会风尚,又要确立合作互惠机制,促成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合作、共享和互惠。

第三,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实现共同富裕,重在建立健全将理论与实践、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机制。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制度设计、社会安排和政策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理论指导,党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已经完善了相关制度。但在理论指引之下,各级政府如何切实将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实践,是对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从全局上来看。”(23)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共同富裕的总体概念表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基本指标、明确要求和特定标准,需要各级政府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因地制宜地将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和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相结合,充分调动地方资源,探索地方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总体标准。

扇间沼泽:位于分流河道间或单个扇体之间,地势低洼,粒度较细,粉砂岩和泥岩交互,相应的测井曲线起伏不明显。

最后,实现共同富裕,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现共同富裕,既满足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世界人民的追求。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希望通过分工,“别人所需的物品,他能与以充分供给;他自身所需的,别人亦能与以充分供给。于是,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24)[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1页。。然而,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人类社会并没有走向普遍富裕。当今世界,收入和财富不平等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贫富差距的扩大化,既是发达国家的社会积弊,又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障碍。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方案,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经验表明,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全体人民福祉;只有建立健全社会共享制度,使得社会公共资源公平分配和合理配置,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经验也说明,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国共产党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将为整个人类社会探索出一条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道路。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发展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