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的摄像思维与创新分析

2022-11-18 18:08周凡钦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纪录片受众内容

◎周凡钦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重庆 404100)

一直以来,电视纪录片都发挥着独特的社会文化效能,在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近些年,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的主体性地位日益降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出现与应用,展现出了诸多个性化、开放化、互动化等优势特点,从而使得以往传统媒体的受众被新媒体分流,也瓜分了不少的流量红利,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阻碍。而且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整个传媒业,而且也使人们的思维和理念发生很大的转变。那么面对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就必须要做出积极整改,实现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比如《人民的小康》《非凡的领航2021》等专题节目在宣传策划以及创新实践等维度,将新老媒体结合,构筑了立体的内容结构和多元化的沟通平台。在这样的创新背景下,节目冠名、广告、图书、音像等统合发力,从而达到了整合营销的目的。鉴于此,如何帮助电视纪录片在新时代背景下能够获得长效发展,就成为每个业内人员应当考虑的问题,而这其中有关摄像的思维与创新便成为了关键所在[1]。

一、电视纪录片的类型

电视纪录片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诸多类型,但总体来看大致有三类,即人文、历史与地理。而这其中人文类纪录片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主要又细分为以下三个维度的主题:首先是人与社会。具体来看,人与社会关系的电视纪录片就是探讨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包括人与社会的矛盾、协作等等。其次是人与自然。人与自然讲的是人类在自然世界中的生产、生活,以及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比如,人类由于过度开采放牧导致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抑或是积极植树造林对自然界带来的利好影响。最后是人与历史。人与历史的电视纪录片更多地着眼于人类的发展历程,涉及到人类的起源、历代王朝的演变等等,通过这样的内容形式,让人们更加了解到历史演变的真相。同时,由于人与历史的电视纪录片中包含有大量的故事性元素,因此颇受观众喜爱,比如2021年我国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讲述了从大汉起一直到晚唐,众多与敦煌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跟随着纪录片,我们能一起见证敦煌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成为了交通、经济、文化繁荣发达的辉煌之地,该片一经播出便引发了业界广泛好评,成为“爆款”。

二、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信息内容的体量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趋势。另外,由于电视专题片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电视专题片的系列问题频出,比如内容的同质化、传播的低效化、渠道的单一化等等,而这便阻碍了电视纪录片的良性发展。同时,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各种短视频、微视频等内容层出不穷,观众容易被各类新奇的内容吸引注意力。因此,也就降低了对电视纪录片的兴趣。特别是当下年轻群体是内容收看的主力军,如果这类群体对电视纪录片的观看缺乏兴趣,必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电视纪录片行业的正常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作为电视纪录片的拍摄人员,就一定不能被以往的拍摄思维固定住,而是应当打破框架、创新发展,去重新定位电视纪录片的摄像思维。而有关电视纪录片的摄像思维创新,首先便是要以受众需求为主,但同时也不能架空现实,要以事实性为原则基础。另外,在节目播放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与其他热门节目在时间段上发生冲突,以免影响节目的收视率。此外,一些纪录片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制作人员在创作内容的过程中违背真实性原则,在内容中填充各种有违常理、脱离实际的内容,这样不但会对自身公信力的树立造成影响,同时还有可能在整个社会形成不良风气。特别是一些有关政治、历史类的纪录片,特别要注重把握好真实性原则。这些类型的纪录片如果其中有虚假的因素,不但会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序发展构成威胁,而且还会混淆受众群体对现实与作品之间的判断,影响我国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为了能让受众更进一步接触并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就必须要秉持真实性原则,让电视纪录片成为展示我国风貌的独特窗口。

三、电视纪录片摄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电视纪录片市场化不足

伴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大量短视频、微视频等泛娱乐化,这改变了电视纪录片发展的模式,挤压了电视纪录片的生存环境。此外,由于娱乐性内容的不断涌现,也让人们逐渐失去了对传统严肃类纪录片的观看兴趣。另外,伴随着电子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注意力转移至电子游戏方面,这也对电视纪录片产业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冲击。针对这些问题,尽管电视新闻纪录片的拍摄人员在拍摄技术方面努力创新,但如果受众的思想得不到更新,还是会令电视新闻纪录片的发展陷入窘境当中[2]。

(二)内容造假

真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所要秉持的首要原则,但一部分纪录片创作者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增加节目收益,出现了种种不合乎行业内部规范以及准则的拍摄情况,导致纪录片中掺杂了许多虚假内容。上文中提到过,纪录片的创作多涉及人文、历史等,能够让受众厘清社会发展脉络,而如果纪录片的创作掺假,那必然会引起受众的认知偏差,从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不好的社会风气。特别是当年轻受众群体接触到这些内容时,必然会对其价值观的塑造造成阻碍,影响其健康成长。

四、电视纪录片的摄像思维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综艺娱乐节目,电视纪录片更加强调真实性,着重反映事件的本源。那么电视纪录片这样的真实性特征,就要求拍摄人员能够秉持相应的真实性原则,以保证纪录片的良好口碑[3]。为达成这样的目标,拍摄人员在拍摄纪录片时,也可以合理地进行一些再创作或者再编辑。重新对电视纪录片的摄影思维进行定位,打破旧有的摄像思维理念。伴随着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愈发频繁,我国的纪录片也有不少走出国门,成为展示我国风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窗口”,甚至有不少纪录片斩获了国际奖项,比如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与英国雄狮电视制作公司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抗击新冠肺炎:生死前线》(FIGHTING COVID-19:LIFE AND DEATH ON THE FRONTLINE)获得了第43 届美国泰利奖(The Telly Awards)电视纪录片铜奖,这是中国抗疫题材纪录片首次获得该奖项。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该片获得国际评委的认可,充分表明真实的中国抗疫故事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传播力。又如中国青年导演张文倩的首部纪录长片《五口之家》(A Long Journey Home)在灼光单元(Burning Lights Competition)获得评委会大奖(Jury Prize),该片把镜头对准一户五口之家在一间120 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分隔的家庭空间组建起他们的日常,导演将具有强烈情感共鸣的全家福编织在一起,弥合了当代中国及其他地区的代际鸿沟。这些纪录片都深刻地反映了我国的真实情况,因此就务必要求导演或创作人能够在秉持真实性理念的前提下,改变电视纪录片的摄影思维,能够让电视纪录片的最终呈现能同时迎合国内以及海外受众的口味。再举个例子,就拿人文自然类的纪录片来说,国内外在镜头表达、内容呈现、叙述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例如,著名的自然风光纪录片《长江之恋》《三江源》《未至之境》等等,更多的是利用宏观的镜头背景去展现我国的大好河山,而海外自然风光类纪录片如《地球脉动》《蓝色星球》等,多使用一些专业性的解说词,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解读,以及观察和分析,以此来表现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与赞赏。因此,为了将我国纪录片推出国门,在创作纪录片时,就要以受众为导向,利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增强本土纪录片在国际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五、电视纪录片的摄像艺术

有关于电视纪录片的摄影艺术,首先要求摄影师能够具备强烈的摄影敏感意识,即世间万物是不断变化着的,而摄影师无论提前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在拍摄现场总会碰到许多难以预测的情况,而这就对摄影师的敏感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摄影师能够敏锐地抓住一瞬即过的事物,从而展现出于区别于其他纪录片的内涵来。另外,摄影师还应当具备多维度的感知能力,即在复杂的拍摄环境中,还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拍摄过程的前后做一个准确的规划,以及根据拍摄主题,去制定科学且合理的拍摄方案,并将方案切实贯彻到拍摄实践中,从而完成最佳化的效果呈现。第二,要明确拍摄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实时关联互动着的。而如果在拍摄的过程中拍摄的事物之间毫无关联,那么拍摄出的作品也相应地会变得十分零散,无法体现内容的整体性。最后,要注重好联合拍摄,对于变化过程的变动范围,通过纪录片拍摄方式捕捉,结合相应的需求关系,分析拍摄方法与方式的可行性。通过此种拍摄艺术,可以满足电视纪录片动态需求,其美学意味较强,并且对拍摄反应能力要求非常高。

六、电视纪录片拍摄思维的创新

(一)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更新新媒体传播理念

与其他类型的影视内容相比,由于纪录片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也就相应地出现了部分创作团队过多地聚焦于创作过程的投入,而忽略掉后期宣发的情况。而这就直接压缩了纪录片的传播范围,导致收视率不高。此外,受传统纪录片的单一化传播所影响,以及单维度的时空所限制,纪录片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阻碍。而新媒体技术所赋予的高速率与强效能,以及所构成的全平台发展矩阵,必然会化解掉这些难题,因此势必会推动纪录片的发展与变革,以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时代所需。具体来看,除去利用全平台进行宣发,纪录片还能够借助社交媒体与受众充分实现互动,根据受众的意见和建议,完成对后续内容创作的优化与更新。另外,在创作完成以后,也能够利用新媒体技术所形成的各种优势渠道,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提升纪录片的关注度,增强纪录片的传播力。最后,积极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在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同时,还能够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在转发与分享的过程中,完成对内容的二次传播,更进一步扩大纪录片对社会的影响力。

(二)注重细节

从某种角度来看,电视纪录片更像是在讲故事,且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重点都在于处理细节,因此在拍摄纪录片时,拍摄人员就必须要着眼于拍摄的细节,将拍摄的细节放大。原因是细节如果处理得当,就能够成为纪录片拍摄中最为亮眼的部分,而将这些最亮眼的部分串联在一起,就能够制作出一部纪录片精品,让受众去感受作品内部最细致的部分,仿佛置身于纪录片中一般。另外,电视纪录片对导演把控画面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这其中由于有相当多的自然环境类纪录片,会使用大量专业性的器材,因此要想拍摄好内容细节,就要求拍摄人员能够会用并熟用这些器材。

(三)应用先进科学技术

要实现电视纪录片的创新,就必须要应用好先进的科学技术,原因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但能确保与受众之间的交互性,而且还会为受众带来极为丰富的感官体验。具体来看,在创作纪录片时,应当科学且合理地运用先进技术,从而增强纪录片的呈现能力,丰富内容呈现。第一,要时刻更新节目组拍摄设备,提升画面饱和度,增强作品的观赏性。比如,用无人机设备去拍摄一些宏观的场景,央视大型系列纪录片《航拍中国》,就利用无人机设备,并搭乘高清摄像头去拍摄我国的大好河山,让受众通过影片,能够深切感受到祖国壮阔的锦绣山河。第二,利用先进的设备,去填充纪录片内容,让纪录片的呈现更具感染力。比如,在涉及到一些史前遗迹、灭绝物种、史诗故事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去搭建并还原相应的场景,让受众能够更直观地领略到当时的风貌。

(四)创新纪录片策划与创意

较高质量的纪录片策划,是纪录片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电视纪录片一定要注重创新策划与创意。首先,在创作的前期,必须要整理好足够的素材与资料,吸纳一些海内外优秀的拍摄手法、创作理念。比如,我国第一档户外探险纪实类系列纪录片《侣行》,拍摄历时9年,主创团队的足迹遍布200 多个国家,足够绕地球几十周,包括海盗横行的索马里、战乱频繁的阿富汗和叙利亚、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雅库茨克、核辐射地切尔诺贝利等危险地区。该纪录片运用了“情景 + 现实”方式作为剧构方式,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世界各地的奇闻景观。其次,要着眼创新,采用多维度创作的方式,为受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如由中央电视台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故宫》,其中有一段由3D 技术合成的完全鸟瞰镜头,带领着观众穿越北京街道跨过正阳门,展现出当年故宫的车水马龙、人间繁景,而当镜头直线穿越门洞时又把观众带入了600 多年前的明代,这样创新的技术手法得到了受众的一致好评。

七、结语

总的来说,新时代背景下的电视纪录片要想取得长效发展,就必须要重视摄像思维与创新,具体可以从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更新新媒体传播理念、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等维度出发,去帮助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纪录片受众内容
新媒体传播以及受众参与式文化发展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曲艺受众分析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