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杨”面对面网络思政品牌化建设实践研究

2022-11-18 18:26赵德银
文教资料 2022年14期
关键词:白杨育人思政

赵德银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高校开展思政工作愈加重视。而“高新尖”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也逐渐深入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这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打开了新的局面。网络思政品牌工程的打造,就是要举办真正适合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要,学生喜闻乐见又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目前,各高校都积极调动二级学院,结合各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历史传承,针对性地创办思政品牌,培育“一院一品”项目,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的辅助效果,在做中学,以经验型、活动性学习理论为基础,营造出更好的活动效果。而“小白杨”面对面网络思政品牌就是这些活动的产物。“小白杨”面对面网络思政育人品牌系列活动,结合信息技术学院专业特色,秉持走进学生、引领学生、服务学生的目的,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一、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品牌化的背景和现状

多年来,各所高校在网络思政育人的思路与途径上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也有了不小的成果。但是对由“面对面”到“面对屏”的内容选择与互动上的转变,从“线下”到“线上”的思政工作模式的闭环管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何进一步提升网络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融媒体时代的优势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素质,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碎片化的网络信息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够系统地整合规范,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对思政工作也造成了一定影响。高校是主要的思想阵地,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阶段的当代大学生习惯自主地在网络的信息库徜徉,进而寻求知识。[1]如果高校不能有效消除疑虑,进一步加强引导,就会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加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使得教育结果无法估量。

其二,对网络思政工作狭隘的认知和界限模糊的定位,对高校思政育人的资源分配和人员配备上也存在一定问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属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畴,要根据全员教育、全过程、全民教育的总体目标,将其纳入高校教育的总体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在很多高校中,仍有人认为“思政教育工作只是单纯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的工作,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而对于网络思政的认识更是片面,这种旧观念也影响了学校大思政教育格局的提升,同时也减弱了思政全方面、全人的育人合力,淡化了育人成效。

其三,网络阵地管控力度不强、网络思维欠缺,思政队伍的建设以及发挥的作用和价值差强人意。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思政工作紧紧跟随学生生活,改变以往填鸭式教育方式,用新媒体技术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而通过网络平台中内容的选择、资源的筛选,利用网络阵地开展思政教育,化无形为有形,做到记录留痕,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症下药,在思政工作中用脑、用心、用情,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高校网络思政网站平台建设滞后。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形式与内容应该更具有多元化,如果平台中多功能得以转化,实现网格化管理,那将大大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

但是由于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还面临着内容陈旧、不具备针对性、形式单一、交互性差等问题。在内容上没能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个性新颖的特点,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同时真正提升学生的素质与水平;运营者也没有结合学生特点与社会热点去发布相关内容,因而很难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

二、“小白杨”面对面网络思政品牌发展路径

“小白杨”面对面网络思政品牌结合信息技术专业特色,独创性地开展走进学生系列活动,以引领学生、服务学生为目的,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通过面对面交流、项目化运行等工作方式,运用思政育人工作思路,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建立“模块+项目”的思政育人模式,打造创新性网络思政育人品牌(见图1)。

(一)以责任落实为切入点,构建高质量育人机制

横向协同,多元主体汇成“一股劲”。各成员工作职责明晰,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顺畅,围绕二级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统筹谋划、科学决策,推动二级学院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开展网络思政工作,需要协同育人的主体、时间、空间三个方面,将各级各类优质思政教育资源聚合,开创时时、处处、人人网络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学院根据统一制定的考核标准,设立网络思政工作奖励办法,设置从班主任到辅导员,从学生会到具体部门的学生志愿者,鼓励全员参与,加大对骨干思政教育者的培训工作,实现“老带新”的青蓝工程,加快引导教师的网络思政教育能力,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优化思政教育的运行机制,通过三会一课、“课堂思政”、辅导员“第二课堂”三个维度,构成网络思政育人网格化运行机制。加快带动思政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目标,做好调研,通过大数据精准抓取学生的“热词”,有针对性地深化课堂革命,引导教师真正以生为本、深挖内涵。[2]

(二)以阵地建设为支撑点,打造高层次育人平台

学校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网络育人体系建设为支撑,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资源,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而“小白杨”面对面思政工作品牌借助信息工程技术学院专业特色,通过网络平台、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宣传思政育人活动,弘扬正能量,引导师生向上、积极、阳光,关注新时代的新知识,引领教育事业的进步。

“小白杨”网络育人思政品牌是在学院“一院一品”的指引下,凝神聚力,大胆探索新理念、新载体、新机制,推出“小白杨”面对面网络思政育人平台,通过互联网管理服务手段,不断强化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核心地位,实现管理全过程、育人全覆盖、师生全受益。

(1)细化网络思政育人方向,育人阵地有拓展。以“小白杨”面对面网络思政育人品牌为基础,打造网络思政育人活动特色阵地,开展思政进课堂、网络思政育人进宿舍、理想信念教育进现场等多样化教学活动,拓宽网络思政育人的阵地,优化网络思政育人的模式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小白杨”网络思政育人品牌开设了“小白杨”进宿舍、故事汇、午餐会、心理访谈日、下午茶、家长会六个栏目,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群体,达到全方位交流和沟通,把网络思政育人和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谋划推进,优化“白杨新媒体”网络思政育人载体,服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发展。持续强化基层组织中发挥出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以“白杨新媒体”网络思政育人平台为载体,把网络思政育人和专业技术应用发展有效结合,强化网络思政育人服务专业发展的功能。

(三)以素养提升为关键点,激发高质量育人活力

通过实施网络素养提升工程、媒体文化精品建设工程、网络教育队伍建设工程、平台集成工程等“四项措施”,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融合,加快网络思政教育活动深刻渗入,全面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实效。通过模块化运行,优化管理模式。

(1)模块一:提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效性模块。项目一:“小白杨”故事汇,讲先锋模范故事;“小白杨”网络思政育人品牌“推明星”,树立榜样。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借助学院专业特色,打造学院技能品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构建学院优良学风,打造党员标兵,树立优秀榜样。

项目二:“小白杨”大学堂,重视理论宣讲;“小白杨”网络思政育人品牌重内在,重思想引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稳固先锋意识的根基。通过“白杨书记”大讲堂形式,讲党史、讲理论、讲制度,及时高效强化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

(2)模块二:拓宽网络思政育人主题活动形式模块。项目一:“小白杨”进宿舍,亮身份,亮名片,亮标杆;“小白杨”网络思政育人品牌“进宿舍”,开拓阵地。创新主题活动形式,将党团文化融入宿舍生活,促使学生党员亮明身份,做出表率,以点带面,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育人。

项目二:“小白杨”午餐会,拉近师生距离,走进学生内心;“小白杨”网络思政育人品牌“解困难”,精准帮扶。走进困难学生,帮扶困难群体,通过午餐会的形式,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关爱与期望,使学生安心,让家人放心,促进学生发展。

项目三:“小白杨”下午茶,分享经验,反思不足,完善规划;“小白杨”网络思政育人品牌“搞总结”,优化组织。以“下午茶”的形式,组织教工和学生,理论学习、经验交流、提高修养,强化师德师风教育。

项目四:“小白杨”家长会,拓宽网络思政育人阵地与覆盖面;着力推进“小白杨”网络思政育人品牌“展途径”,家校联动。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座谈,进一步了解党员学生的生活背景,深入了解学生,通过家校联动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

三、“小白杨”面对面网络思政品牌研究成效

(一)常规工作落地生效,运行机制更加完善,特色活动成效显著

(1)硬件条件有基础。“小白杨”面对面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室有专门的工作场所,设施配备齐全,且已开展多次网络思政育人及学生思政教育活动。工作室有自己的LOGO(标志),有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宣传账号。

(2)特色活动有成效。通过“四个抓”“三个一”形式,借助“午餐会”“下午茶”“心灵驿站”等载体,陆续开展了20次“小白杨”面对面网络思政育人进宿舍活动,6次小白杨面对面午餐会,4次小白杨面对面教师党员下午茶,10次心灵驿站“白杨书记”谈谈心活动,受益教师达80余人,覆盖学生3000余人。

(3)运行机制有保障。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系统化,有利于工作成果积累及优秀经验推广宣传。组建了“小白杨”面对面网络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团队,学院教师团结奋进,形成了以党总支为统领,支部具体落实,党员同志积极参与,党带团,党员带群众的格局。

(二)网络思政育人模块整合持续完善,网络思政育人工作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

(1)打造一专多能、敢于创新的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团队,着力提升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效性。打造网络思政育人名师工作室,发挥辅导员各专业特色,形成思政教育的个人创新体系。设立新媒体工作室,支持创作一批优质的微视频等网络文化作品,积极向各大官方平台投稿,加大课程的影响力。同时打造“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建设,利用融媒体的强大优势,着力解决碎片化的育人问题,提高网络思政育人的系统性。打造网络文化精品项目,设立网络文化建设研究专项,鼓励网络文化建设研究。[3]

(2)标榜先锋,补齐短板,提高优秀学生的先锋意识。依托计算机专业优势,借助新媒体、短视频、微动漫等技术,创新网络思政育人形式,研发制作了一批积极向上、利于传播的网络思政育人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引领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标榜先锋,补齐短板,提高学生的先锋意识,形成可以借鉴的育人成果。

(3)创新活动载体,将网络思政育人工作与专业教育相融通,开拓主题活动新形式。从新生军训、入学教育、课程思政等方面,以弘扬时代主旋律为主旨,通过大学生在线,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形式,培养学生坚韧挺拔、朴实无华的“白杨”精神,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

(三)着力塑造了“五个一”,网络思政育人进一步立体化、全面化

(1)打造了“一支”一专多能、敢于创新的复合型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团队。团队成员有学生管理与党团组织工作经验,熟悉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模块与流程,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网络思政育人教育工作模式;党员教师团结奋进,工作热情,有着法律、历史、体育、数学、计算机、心理辅导等专业背景,贴合学生工作实际,能够为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拓展了“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网络思政育人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开展耐心细致的教育管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积累了“一批”可以推广和复制的网络思政育人管理经验。网络思政育人活动的三个模块、六个项目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在实际活动的推广中,对学院资源和人财物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师在学生宿舍管理、学习帮扶、职业规划、心理疏导、济困助学、团队建设、家校联动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形成可以借鉴的网络思政育人成果,打造示范标杆。

(4)开创了“一个”将艺术教育和网络思政育人引领融通嫁接的新典范。师生党员从新生军训拉歌开始,以军旅歌曲《小白杨》为依托,通过现场教学,挖掘歌曲创作的背景和感人故事,培养学生坚韧挺拔、朴实无华的“白杨”精神,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完成新生的第一堂思政课。

(5)搭建了“一个”面对面关爱学生、交流思想的好平台好方式。通过“午餐会”、心理访谈日、“下午茶”等“接地气”的活动,让一线教师走近学生、倾听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答疑解惑、引航未来发展,实现师生零距离交流。“小白杨”面对面将进一步丰富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并使其制度化、常态化,让管理服务距离学生更近。

猜你喜欢
白杨育人思政
白杨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白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杨
白杨 西部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