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践研究

2022-11-18 18:26雷道仲
文教资料 2022年14期
关键词:双高师德师教师队伍

张 雷 雷道仲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

国务院在2019年1月24日发布的《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重要举措,受到了各大部门及高校的高度重视。2019年6月5日,教育部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中提出:“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将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定位为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强有力保障。在国家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双高”建设以及“三教”改革的背景下,以“双师型”教师建设为导向的教师教学创新队伍建设,成为现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1]围绕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打造“四个中心”人才宝库为目标,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将打造专业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各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应用及推广,必须要有大批实践型人才和高素质的技能型工匠作为人才基础,归结到根本上就是高校高技能人才引进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问题。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当前整个高职院校人才队伍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当前高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缺乏创新意识。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不少职业院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以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培养体系及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为蓝本,照猫画虎,“一把尺子评所有”,甚至以“科研论文量化”等作为教师职称评选标准,缺乏对“职业”二字的深入理解和对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严重误导了教师的发展方向,教师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教学实践条件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学生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第二,缺乏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机制下教师职业技能提升无法得到有效延续。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职业院校人才的造就需要校企联合培养,而传统教学模式下,企业人员由于地域、时间、平台等局限,无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而专任教师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等限制,对先进工艺及技术的接触机会相对较少,也给教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带来压力。第三,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业强度不高、人才培养同质化等现象,特别是缺少与区域产业的有效沟通,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方向感,加上当前高职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创新意识和技能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高。[2]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

(一)提升教师师德和教学创新水平

通过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基本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对接区域产业谱系图,完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发挥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引领指导作用,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增强教学团队成员的创新与合作意识;强化“青蓝卓越人才”传、帮、带计划,加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坚持引进一批、培育一批、用好一批的原则搭建专业教师队伍;新引进来的教师必须具备三年相关专业行业工作经历,同时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操经验,具备理实一体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素质,实现教师整体教育教学能力及科研实践水平的提高。[3]

(二)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以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制作的相关技术应用为主线,采用“基于目标驱动”的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型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开发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库,通过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动态的分析及跟进,适时修订专业建设思路与教学改革方向,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基于“家居机器人系列产品”的实践设计与制作,校外合作企业的认知实习与顶岗实践,以实践为核心,通过“一实践、二讲解、三练习、四评价、五拓展”五个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做评赛合一”,通过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形成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信息化素养,强化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推进信息化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深化课堂内容和教法改革,深入贯彻科教融合理念,突出育人成效等举措,引导教师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统一,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与实操实践同步发展,实现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

(一)加强团队师德师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善“一流人才、一流高校、一流制度”建设,将提升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始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引导全体教师以德育人、以德治学。第一,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培训,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将师德规范转化为内在信念和素养,强化纪律和法治观念,坚持岗前、岗中、岗后多渠道多角度的培训监督,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整个教师职业生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第二,培养和树立一批师德师风优秀典型,充分发掘老师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以点带面,通过真人真事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提高优秀典型的影响力和针对性,以此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师德养成,提升教育教学成绩。第三,建立师德师风长效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日常评价考核体系,将教学质量、师德师风评价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及晋升的首要条件。

(二)提升团队教师能力素质

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坚持对专业教师队伍引进一批、培育一批、用好一批,完善专任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和兼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机制,打造“大专业,精方向”的科研型、实践型、双师型师资队伍。首先,开展企业研修或高校职业教育培训调研,建立健全教师能力提升培养体系,将师德素养、工匠精神、教学技能、实践实训等列入必修内容,通过集中学习和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师师德师风的强化、教学理念的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的积累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实行“教学名师+现场知名专家”的“双专业带头人”制,加快校企人才交流,在技术技能、科研教学等领域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等能工巧匠开展合作,并聘请他们来校兼职任教,同时推荐学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任职,开展到企业现场观摩,与企业员工跟岗练习,到生产部门实践提升,参与产品技术研发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实现团队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专家到学校任教常态化,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结构。

(三)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坚持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发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统领作用,采用“基于目标驱动”的教学方法,统筹课程课标的撰写、教材的编写、耗材选用、实施方案的确定、评价体系的制定、考察考试的执行,构建创新型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首先,组建课程团队,实行课程团队负责制,通过开展社会企业调研、院校培训等方式,由团队负责所属课程的课标制定、教材的编写及选定、教学方案的实施、评价体系的构建、考试命题的组织等环节的改革,使各环节有效配合,相互促进,确保所有专业课课程标准涉及的产品(项目)都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和可行性,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其次,逐步完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基于项目导向的专业配套校本教材,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课程实施监测体系,定期对专业课程的实施情况、教学案例的使用效果以及教材耗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修改及完善,保证教学效果,使所有学生在毕业时能完成1个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并能带着产品就业。

(四)积极推进教法改革

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更新先进的教学教育观念,是创新型教学团队的主要途径。第一,探索构建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本,以满足行业技能需求为先,以项目实践课程为主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新技能的教学实施能力;第二,对接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就业岗位的需求,将学历学位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有机结合,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形成专业领域的课程体系,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满足学生或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第三,推进人才交流机制,鼓励年轻教师通过访学、调研、培训等方式,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探索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的全面良性互动;第四,建立多元化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评价体系,通过及时反馈,形成教学方法的闭环式螺旋提升,更好地提升教学技能,推进教法改革,提高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五)强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

第一,开展校企科技人员相互交流,发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的技术服务供给优势,鼓励专业群专任教师参与区域内企业的新项目研讨、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形成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多主体创新模式,为区域重点行业、支柱产业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和技能人才培养,为地方政府及产业园区提供政策咨询、产业转型对策、社会培训、行业标准制定等,建立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吸纳来自本科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技术高人和行家大师开展成员交流和项目研讨,共建技术技能型创新服务队伍,让教师“懂研究、会研究”,有效促进学校专任教师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第三,探索与第三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合作,第三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实行市场化经营,对市场需求定位更加精准,技术更新更加明确,形成“企业+高校+第三方机构”的成果转化模式,瞄准市场需求,推动团队高价值成果产业化,提升技术技能成果转化、转移效率[4-6]。

(六)突出育人成效

按照“精准培育、逐步推广”的基本思路分阶段有序推进,全面开展教育改革,深化校企合作新模式,创新工学结合新方案,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联系,发挥企业参与办学的作用,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提高育人成效。通过“青蓝卓越”传帮带计划、优秀教材教案编写、教师培训、集体备课、公开课、思政课堂、教研室活动等方式,发挥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示范作用,营造立德树人、以德促教的氛围。通过顶层设计、深化课程改革,在已立项精品课程、重点课程中,优先打造一批试点、示范课堂,结合课程思政等内容,树立一批教育教学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完善质量监控保障,形成“双元式”校企合作企业、“产学研”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系统式质量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办学模式,提高教书育人成效,实现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涉及的部门、人员等相对复杂,需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组织保障,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申报工作探索,加强学院各部门、各小组的沟通协调,加强与培训评价组织的沟通,制定试点工作推进方案,确保创建工作正常、稳定进行。二是制度保障,要制定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目标责任考核,按绩效分配收入,通过对制度的贯彻落实,确保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及申报工作安全、稳定推进。三是条件保障,要增加经费投入,开展教学团队师资力量的培训,加大校企合作,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保证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完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制作的相关技术应用为主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综合保障措施,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双创”能力贯穿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确保了教师队伍的长效稳定输出。实践证明,“双高”建设背景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但建设周期长,前期需要完成充分的调研等准备工作,需要通过校企多方的配合和不断优化改革来稳固建设成果。

猜你喜欢
双高师德师教师队伍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