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气象服务的应用探讨

2022-11-18 21:09王帆
江西农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气象灾害生产

王帆

(蔚县气象局,河北 蔚县 075700)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转变。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时常因恶劣天气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农业经济效益。而气象信息服务的应用能有效规避这一问题,通过气象信息服务可对恶劣天气发出预警,提高农户的防御意识,加强农产品的保护措施,能明显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户收益,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1 气象服务的具体内容

气象服务以气象信息为主要对象,主要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科技服务四个方面,为市民、各行各业及政府部门提供气象服务。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会引起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如发生暴雨、冰雹、大风等复杂多变的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冲击强度较大。农业气象服务主要用于预测各种自然灾害,是预防和减轻农业灾害的重要措施。农民通过农业气象服务了解未来的天气变化,以及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较大影响的时间,针对不同情况提前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将天气变化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2 农业气象服务的价值

2.1 有利于提高农业气象的灾害预警水平

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气象服务能够为农户提供可靠的灾害预警信息,帮助农户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结合预警信息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还能够为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指导。与此同时,在现阶段的气象服务工作中,科学技术的融入也使得气象灾害预警平台更加完善,在这一平台中能够通过建立灾害天气气象预警机制来扩大预警范围,为涉农部门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帮助农民结合预警信息科学开展农业生产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 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益

气象服务是指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的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其最大优势在于对复杂多变的天气提前进行科学、客观的预测,从而为农业生产者的农事活动提供可参考信息。例如,可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种类,结合气象要素预报,选取农作物的最佳种植时期;还可根据当地气候特征,结合土壤自身特质选择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利用气象信息服务能够避免或减轻灾害性天气引起的农产品的损失,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2.3 有利于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可行性建议

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中涉及各种各样的气象技术,其中地面监测系统和遥感技术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全面监测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帮助农民分析农作物的实际生长状况,从而不断强化田间管理工作。在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结合农业监测技术能够生成各种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气象资料,通过资料中包含的数据信息来准确预测农作物的生长状态,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种植水平。与此同时,在农业气象监测的过程中涉及的农业气象要素信息也会被报告给相关的气象单位,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为农民提供切实有效的生产建议和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3 我国目前传统的气象灾害防御建设存在的不足

3.1 农业气象综合观测能力不足

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气象观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阶段农业观测站网密度不足,观测项目少,无法适应新需求。以钦州市为例,钦州市仅有2 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项目包括水稻生育期观测、自然物候观测、土壤水分观测。钦州市陆地总面积1.08 万平方公里,域内存在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钦州、灵山农业气象观测站分别位于沿海冲积平原和河谷平原上,观测结果的代表性不足。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钦州市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上升,但由于钦州市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观测作物仅有水稻,缺乏对经济作物的生长发育气象条件观测,制约了农村气象服务的开展。

3.2 气象信息的时效性低

部分气象部门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气象信息服务对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导致气象信息的发布工作存在滞后性,气象信息的时效性低,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保障,无法对农业生产活动作出正确指导,使得农户不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灾措施,这样一来会降低农作物产量,影响农户的经济收益。就冰雹或暴雨等极端天气而言,如若气象部门没有将准确的气象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业生产部门,那么便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农业体系的经济效益。

3.3 农村气象服务精细化程度不高

气象条件受海拔、纬度、地形等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同一时间各地气象要素分布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地区地域面积相对较广,地形地貌复杂,种植作物品类多样,这就对农村气象服务提出精细化需求。当前,广西智能网格预报空间分辨率已达5 km,但这仍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气象服务精细化需求。气象条件的局地性导致形成错综复杂的农田小气候,这也对农村气象服务精细化的实现提出了挑战。此外,农村气象服务产品单一,针对性不足。目前钦州市涉农气象服务的常规产品如农业气象旬(月)报等,主要对区域农业生产开展普适性气象服务,针对基层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类别开展的专项气象服务少,指导性不强。

4 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加强气象服务的应用

4.1 加大观测点的建设力度

在已完善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基础上,需完成四要素区域站和两要素区域站的升级改造任务。据悉,四要素区域站监测项目为温度、雨量、风向和风速,两要素区域站监测的项目为温度、雨量。区域气象观测站网的建成,有利于气象部门增加灾害性天气状况的监测密度,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区域气象观测站所采集的数据有助于分析各地气候特征,以便积极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

4.2 完善农业生产的气象信息服务体系

气象信息时效性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对此,气象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完善农业生产的气象信息服务体系,保证气象信息的时效性,提高气象信息的传递效率,为预防气象灾害提供真实、可靠的气象数据。为了及时将气象信息有效地传递出去,气象部门应在建立完善的气象信息服务数据库的基础上,将各区域等农业生产的相关人员的基本信息录入到信息发布平台中,当获取到准确的气象信息数据后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第一时间将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实现农业气象信息的全面覆盖,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另外,气象部门还应重视气象实时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做好气象信息服务的规划工作,提高气象信息监测的时效性,强化气象预警的及时性,健全气象灾害的评估机制,确保气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为农户开展气象灾害预防工作提供保障,提升气象灾害的预防水平。

4.3 提高气象预报的综合预测水平

在农业生产中,生产者可以根据气象预报来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精准的农业气象预报具有更加科学、更有价值的参考性。通常根据气象预报的时效长短可以分为临近预报、短时预报、短期预报、中期预报、长期预报和超长期预报。临近预报一般是预测未来0~2 小时强对流天气的发展变化;预测未来0~12 小时的称为短时预报;3 天以内的称为短期预报;4~10 天的预报称为中期预报;10天以上或月、季、年的预报称为长期预报;一年以上的预报称为超长期预报。由于天气形势的突发性与不确定性,气象预报的时效越短预测结果越准确。正常情况下,气象部门可根据短期设施农业气象预报为设施农业生产者提供比较细致、具体的天气现象,气温,湿度,风力等气象要素,根据中长期设施农业气象预报为农户未来的农事活动、防护措施提供方向和指导。推动农业生产者更加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展农业活动,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

4.4 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气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性,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气象部门在开展气象监测工作时,要秉承创新意识,改进气象监测方式,强化气象预测技术,构建气象信息服务与技术应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加强气象信息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气象部门可充分利用PCVSATTM 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接收气象状况的实时数据,借助ArcGIS 现代化地理信息技术和MICAPS 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技术对区域气象进行精准监测和分析。在应用信息化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高级编程语言软件创建农业气象基础信息库、农业气象历史信息分析库以及气象实时数据显示库,建立以监测、集成、转换、分析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气象基础信息系统,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精准度,提升气象信息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气象信息服务的价值,切实保障农业体系的经济效益。

4.5 增强农民防灾减灾意识

为了保障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应当在开展气象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动员农民参与,切实增强农民的气象灾害防御和应对意识,保障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开展农业气象为服务的过程中,既要结合全方位的农业气象服务科学开展农业生产活动,还需要结合农业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强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一方面,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例如,可以通过电视、报纸、融媒体等方式,加强对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宣传,结合信息化技术,扩大宣传范围,这样既有利于增强气象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有利于农民结合气象环境,科学开展各项农业生产工作,通过加强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来科学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要从气象服务人员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素质,因为气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素质是影响气象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

4.6 充分利用先进技术

要利用好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造智慧气象业务和服务众创平台,优化传统气象服务模式,组建大数据信息网,实时采集大气、路面、海洋和环境等方面的数据,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形成气象信息网。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管理下,要根据市场、产品要求,实现新技术转化,提升研发能力,打造网络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众创平台。平台不仅要拥有天气数值预报、短时临近预报、灾害天气预报等服务,还要注重大气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的融合,包括人工智能识别、异构计算、图形图像处理等技术,平台搭建后要进行统一的数据应用,转化科学技术成果,提供智能服务。众创平台要拥有开放、可拓展应用的接口,各行业的用户能够根据平台技术标准,开发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气象产品,按照相关规则进行选择性分享,最大程度上丰富气象服务内容。

5 结束语

气象服务工作与农业生产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农业生产工作中,各项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既需要结合农业种植区域特征进行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工作,又需要强化科学技术的融入,扩大气象服务的范围,同时要增强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其主动关注恶劣天气,并结合天气预报科学调整农业生产活动,进而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气象灾害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气象树
阿宽的生产小组
中国气象“风云”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文章有象
灾害肆虐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