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DNA技术在邵伯湖鱼类资源监测中的应用

2022-11-18 10:39唐晟凯刘燕山李大命张彤晴孙晶莹王志浩
水产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鱼类运算测序

唐晟凯,刘燕山,王 华,李大命,张彤晴,孙晶莹,许 飞,王志浩

( 1.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 2.江苏省高宝邵伯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苏 扬州 225009; 3.南京易基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0 )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可以通过黏液、唾液、尿液、粪便、血液等多种途径向环境中释放DNA。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下称“环境DNA技术”)是通过从环境介质中提取DNA,对基因组的特定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从而实现对生物群落的监测[1-3]。环境DNA技术最早于20世纪末应用于微生物学研究,主要用于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及其生化功能[4-5];自2003年DNA条形码被标准化以来,该技术逐步被应用于底栖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等不同水生生物的监测[6-12];2015年以后,该技术开始被大量应用于我国的鱼类、长江江豚(Neophocaenaasiaeorientalis)、浮游动物等水生生物的监测[13-15]。

邵伯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近郊,与高邮湖连通,属淮河水系,是淮河入长江的通道,水域面积约77 km2,具有渔业、蓄洪、灌溉等功能。根据20世纪50年代的调查,邵伯湖、高邮湖、宝应湖有鱼类共计70多种[16]。近20年来,其鱼类资源受到捕捞作业、江湖阻隔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资源状况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近年来,鲜有对邵伯湖鱼类资源的公开报道。传统的鱼类监测,主要依靠不同的渔具进行样本采集,过程费时费力,小型或稀有个体难以捕获,且对鱼类具有不同程度的伤害[13,17]。笔者利用邵伯湖水体的环境DNA样本进行鱼类资源监测,不仅可为邵伯湖鱼类资源保护以及长江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而且有助于探索高效、对生态系统干扰小的淡水鱼类资源监测新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位设置

在邵伯湖全湖设置15个采样点,其中北部敞水区、中部敞水区和南部河道区分别设置4个、5个和6个采样点。采样点分布见图1(采样点简称S1~S15)。

图1 采样点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sampling sites in Shaobo Lake

1.2 采样及样品前处理

样品采集于2018年11月7日。在每个采样点上,用无菌聚丙烯瓶(赛默飞世尔,美国)采集2 L表层水(在水面以下约20 cm处采集),现场用0.22 μm混合纤维素酯(MCE)滤膜(易基诺,南京)过滤,每张滤膜过滤300 mL水样,每个点位过滤滤膜5~6张作为平行样品,过滤后的滤膜用干冰存储。

1.3 DNA提取

使用DneasyPowerWater Kit(天根,德国)提取滤膜DNA,具体操作如下:将滤膜置于带有研磨珠的5 mL离心管内,加入1 mL的55 ℃ PW1,均质5 min,吸取全部上清液离心1 min;取上清液加入200 μL IRS,涡旋混匀后于4 ℃静置5 min,离心1 min;取上清液加入650 μL PW3,混匀后过MB Spin Column富集DNA;分别加650 μL PW4和650 μL乙醇清洗,用100 μL EB洗脱。使用NanoDrop 2000测定DNA浓度和纯度,并于-20 ℃冷冻存储。

1.4 PCR扩增

线粒体12S rRNA区域具有高保守性和高可变性,是脊椎动物鱼类检测中常用的引物区域,该引物提高了鱼类环境DNA扩增能力[18-19]。笔者利用线粒体DNA 12S rRNA引物[18]进行PCR扩增,12S rRNA引物PCR扩增体系:总体系50 μL,包含2×Phusion Master Mix with HF Buffer 25 μL(赛默飞世尔,美国),上、下游引物各2 μL,DNA模板2 μL,ddH2O 19 μL。扩增条件:98 ℃预变性30 s;98 ℃变性10 s,66 ℃退火20 s,72 ℃延伸20 s,30个循环。同时,利用线粒体COⅠ引物[20]进行鱼类PCR扩增对比,反应体系与12S rRNA引物一致,反应条件:98 ℃预变性30 s;98 ℃变性10 s,48 ℃退火20 s,72 ℃延伸30 s,30个循环。2组体系均设置PCR阳性和阴性对照,以30种鱼类组织混合DNA为阳性对照,ddH2O为PCR阴性对照。PCR产物使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目的条带检测。使用AMPure XP(贝克曼库尔特,美国)磁珠纯化PCR产物。

1.5 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

使用NEBNext Fast DNA Library Prep Set for Ion Torrent试剂盒(NEB,美国)构建二代测序文库后,Agilent 2100检测DNA文库质量,稀释DNA文库至100 pmol/L,利用Ion Proton测序仪进行样品的二代测序。二代测序数据下机后,数据分析全部基于Ubuntu 14.04版本下的EcoView软件。利用EcoView软件中USEARCH进行物种运算分类单元聚类,基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完成物种注释。

2 结果与分析

2.1 12S rRNA引物与COⅠ引物PCR结果

将同一点位平行样品混合后分别进行12S rRNA引物和COⅠ引物扩增,PCR结果见图2,15个采样点样本的2对引物扩增产物中均有目的条带,且条带清晰单一,阴性对照无显著条带。12S rRNA引物扩增中S3、S4、S8、S9、S12和S14位点扩增效果最好,目的条带最亮;S1、S2、S6、S10、S13位点扩增效果较好,目的条带较亮;S5、S7、S11、S15位点扩增效果稍低,目的条带较暗。15个样本COⅠ引物扩增的效率基本一致,条带亮度一致。

图2 12S rRNA引物与COⅠ引物PCR结果Fig.2 The results of PCR using mitochondrial DNA 12S rRNA and COⅠ primers

2.2 12S rRNA引物与COⅠ引物检测结果

12S rRNA测序共获得0.95 Gb数据量,2 522 310条序列,过滤低质量、序列长度小于80 bp和大于250 bp等数据后,获得140 463条序列。由图3a可见:注释到辐鳍鱼纲的序列50 427条,占总序列数36%;注释到哺乳纲的序列74 147条,占53%;注释到鸟类的序列2407条,占2%;未注释出的序列13 482 条,占总序列数9%。按序列相似性97%进行物种聚类,共获得171个运算分类单元,其中:71个辐鳍鱼纲运算分类单元,占比41%;56个哺乳纲运算分类单元,占比33%;5个鸟类运算分类单元,占比3%;39个运算分类单元未注释出,占比23%。

图3 12S rRNA引物与COⅠ引物测序结果Fig.3 Sequencing results of mitochondrial DNA 12S rRNA and COⅠ primersa.12S rRNA引物测序序列数与运算分类单元数分布; b.COⅠ引物测序序列数与运算分类单元数分布.a.the distribution of reads and OTUs using 12S rRNA primers; b.the distribution of Reads and OTUs using COⅠprimers.

线粒体COⅠ测序数据过滤低质量、序列长度小于200 bp和大于600 bp等数据后,获得291 379条序列。由图3b可见:注释到后生动物的序列170 654条,占比最高,约占总序列数的59%,后生动物中注释到辐鳍鱼纲的序列仅有990条,其他注释到后生动物的序列总数为169 664条,主要是节肢动物、轮虫和其他脊椎动物等后生动物;共有29 302条序列注释到绿色植物,约占总序列数的10%;共有6682条序列注释到真菌,约占总序列数的2%;共有84 741条序列未注释到物种。线粒体COⅠ测序数据共注释出1135个运算分类单元:注释到后生动物的运算分类单元高达782个,占总运算分类单元数的69%,后生动物中注释到辐鳍鱼纲的仅有16个;注释到绿色植物的运算分类单元145个,占总运算分类单元数的13%;注释到真菌的运算分类单元72个,占总运算分类单元数的6%;其他未注释到物种的运算分类单元136个,占总运算分类单元数的12%。

2.3 12S rRNA引物与COⅠ引物检测结果对比

虽然12S rRNA引物检测结果获得的总序列数和总运算分类单元数小于COⅠ引物检测结果,但前者注释到鱼类的序列数和运算分类单元数明显高于后者(图4)。在12S rRNA引物注释出的171个运算分类单元中,鱼类运算分类单元占71个,分属40个物种;而在COⅠ引物注释出的1135个运算分类单元中,鱼类运算分类单元仅占16个,分属9个物种。结果表明,12S rRNA引物对鱼类物种的监测能力优于COⅠ引物。

图4 12S rRNA引物与COⅠ引物检测结果Fig.4 Detection results of mitochondrial DNA 12S rRNA and COⅠ primersa.2种引物序列数对比;b.2种引物注释运算分类单元数对比a.the number of reads using two primers; b.the number of OTUs and species using two primers.

2.4 12S rRNA引物鱼类检测分析

表1 环境DNA检出的鱼类种类

图5 鱼类群落组成分析Fig.5 Analysis of fish community compositiona.鱼类群落组成;b.注释的40种鱼类序列数;c.15个采样位点鱼类组成分布.a.fish community composition; b.number of sequences of 40 fish species annotated; c.fish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in 15 sampling sites.

表2 鱼类物种在各采样位点的分布

3 讨 论

3.1 邵伯湖鱼类物种检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环境DNA技术调查湖泊、河流的生物组成[21-24],笔者利用环境DNA技术调查邵伯湖15个位点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初步分析邵伯湖鱼类资源现状。利用环境DNA共监测到40种鱼类运算分类单元,其中有36种注释到种,4种注释到属。在20世纪50年代的调查中,邵伯湖、高邮湖、宝应湖共计有鱼类70多种[16]。由于缺少所有70多种的鱼类物种名称,因此本次监测的结果难以与之进行全面的对比。与当时调查到的主要经济鱼类对比,本次未监测到的经济鱼类有鳊(Parabramispekinensis)、黄鳝(Monopterusalbus)、鳗鲡(Anguillajaponica)3种。由于邵伯湖深度较浅,本次监测的监测点水深为1.6~2.2 m,环境DNA比较均质,不需要分层取样。本次监测到的鱼类中,河川沙塘鳢、小黄黝鱼、粘皮鲻虾虎鱼、波氏吻虾虎鱼等为典型的底层鱼类[25]。以上3种未监测出的鱼类中,只有黄鳝为底层鱼类。未监测到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由于江湖阻隔、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洄游性鱼类的资源量大大减少等;目前鱼类环境DNA监测方法不尽完善[26-27],且扩增引物具有偏好性[28],当样本中某些鱼类DNA含量较低时,也较难检出。

3.2 各物种检测到的序列总数

3.3 12S rRNA引物和COⅠ引物对鱼类监测效果的对比

鱼类环境DNA监测中,常用线粒体12S rRNA、COⅠ,CYTB和18S r RNA等区域引物进行扩增,检测效果尚无一致性结论。笔者用线粒体12S rRNA和COⅠ引物同时进行扩增,进而对比2种引物对鱼类的监测效果。结果显示,12S rRNA引物检出的鱼类物种数是COⅠ引物的4.4倍,鱼类检出效果明显优于COⅠ引物。原因可能在于,12S rRNA引物针对脊椎动物设计,在脊椎动物中更加保守,容易扩增。COⅠ引物主要针对动物类群设计[32],而环境DNA中鱼类DNA含量极少,且后生动物DNA含量极高,该引物会优先偏好性地扩增浮游动物[33-34]、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35]等后生动物。因此,12S rRNA引物更适合应用于淡水鱼类的环境DNA监测。

3.4 环境DNA技术在湖泊鱼类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环境DNA技术为淡水鱼类资源监测、物种多样性评价等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比传统的监测方法,运用环境DNA技术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样过程简单,需要的人力与时间成本较低,且对生境无破坏,无需接触鱼体,可应用于难以进行传统捕捞监测的水域(如已实施全面禁捕的水域、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的水域等);不依赖物种鉴定专家,减少了物种鉴定中的主观差异;灵敏度高,对不易捕获或稀有种类的监测效果较好。运用环境DNA技术进行鱼类资源监测仍存在一些局限,如缺乏技术规范、少数近缘物种因序列相似而难以区分以及无法反映鱼类的生理状态、生长发育阶段等生物学特征等。

因此,在现阶段的淡水鱼类资源监测中,环境DNA技术宜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结合使用,同时仍需对该技术进行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4 结 论

猜你喜欢
鱼类运算测序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鱼类运动会
有趣的运算
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机验收会在京召开
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