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班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2022-11-18 03:18茆雁鹏
文理导航 2022年36期
关键词:小船影子科学

茆雁鹏

幼儿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引导,创设吸引幼儿探索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提供符合幼儿年龄,适合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材料和操作工具。对三至六岁的幼儿来说,其知识水平决定他们还不能够进行真正的科学探究,教师为其提供科学知识与资料,给幼儿们留下充分的探究余地,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去认识身边事物,并积极探索、感受、发现其中的

快乐。

一、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适合的材料

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教育经历,因此,每个幼儿在兴趣、爱好、发展水平上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使他们在科学领域的发展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当他们进入科学区与材料进行互动时,材料是否能促进每个幼儿个性的发展,是否符合每个幼儿的当前需要,很快就有了答案。这时,班主任必须对班级中每位幼儿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和需求作出个别而全面的判断与研究,掌握每位幼儿在科研方面的需求能力,后续每个幼儿会有什么需要,以及班级幼儿在科学探索方面的群体需求有哪些。如在探索“小蜗牛”的活动中,教师在科学区投放了小蜗牛、叶子、胡萝卜、紫甘蓝、白纸、笔、放大镜等材料支持幼儿观察、探索、记录、表征。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观察蜗牛的樣子,记录下蜗牛大便的颜色与食物之间的关系,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在记录的同时表征蜗牛,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等。

二、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开始,选择材料投放在科学区

在《幼儿园区角活动——环境创造与活动设计方法》一书中提到:“区角游戏”让幼儿在“有准备的情境”中与老师互动,并借助这些互动进行自主学习和有效成长。这是对以往的幼儿们向“有准备的老师”进行学习的革命性转变——以前是教师培养,现在是环境培养。因此,幼儿也由以往向教师学习,变为了现在向被教师带来了教学价值和进一步发展价值的“区域活动教材”学习。

大家知道,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走在活动最前面的人,他们通过讲解教具、操作教具,带领幼儿获得知识。教师是教具与幼儿之间的桥梁。然而,在区域活动中,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的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变为幼儿背后的支持者,他们根据幼儿所要习得的知识、发展的能力、培养的品质等,设计制作操作材料,也就是学具。幼儿通过探索、研究这些可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的材料,促进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材料就成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桥梁。

在科学区中,教师投放活动材料时应让材料承载教师对幼儿发展的期望,满足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及其不同的个性化需求,让他们在主动选择材料、独立操作材料、专注探究材料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所期望的幼儿在科学领域的发展。科学区与语言区、数学区等区域一样,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学科特点明显,在投放时,内在的学科线索需要更清晰,而且在活动柜中呈现时,每一材料与其前后材料的层次应有清楚的递进关系。

例如:对幼儿来说,水有着无法抵抗的吸引力。在洗手时,很多幼儿都喜欢在水池边多待一会儿,所以,笔者顺应幼儿的兴趣,在科学区提供水,同时提供玩水的材料,如玻璃球、石头、瓶盖、木块、小树叶等物品,幼儿尝试着进行沉与浮的探索。在探索的同时,幼儿将沉下去的东西和浮起来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记录实验结果。重复几次之后,幼儿对单一的区分沉浮游戏不再感兴趣。

两天后,笔者在玩水的材料中投放了一只塑料玩具小船,幼儿的玩水游戏从单一的探索沉浮的游戏变为将沉下去的物品放在船上,使沉下去的物品过河,毫无情景的游戏在小船的介入后,变成了一个有情景的完整游戏。在情景游戏中,幼儿记录下哪些物品可以乘着小船过河,哪些物品会让小船也沉下去。

一周之后,笔者将玩水的材料再次进行调整,把材料中原本可以沉下去的物品和小船都拿走,放入一块石头,同时添加泡沫板。幼儿在游戏时发现,所有的物品中只有石头是沉下去的,这时幼儿利用前期经验,把石头捞起来放在浮起来的物品上尝试,想寻找出可以替代小船让石头过河的物品。在游戏时,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太轻太小的纸片、树叶不能给石头当小船,大大的泡沫板可以给石头当小船,石头不会沉下去。

《3-6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认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研究具体事件和处理现实问题中试图找到事件之间的差别与联系的过程。幼儿们在对自然界事物的探索和利用数学处理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全面开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属、排列、判别、推论,从而逐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掌握打下了基础。

在前后三次投放材料中,幼儿积累的经验更多。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参与指导,游戏所有的走向都是由材料决定的。教师没有规定材料要怎么玩,第一次幼儿在拿到游戏材料时,很自然地玩起了探索沉浮等游戏。第二次教师根据幼儿对材料的反应加入小船,让游戏更加生动,从单一的沉浮游戏升级成了探索小船的载重能力。第三次,教师进行游戏材料的调整之后,幼儿的探索变成了哪些材料可以给石头当小船。同样的玩水游戏,分层次投放材料可以让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三、在大自然中,选择幼儿熟悉的资源充实科学区

幼儿们对自然角所养的动物和植物特别喜欢,教师可以将自然角中的物品好好利用,成为有利于幼儿进行科学游戏的材料。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发现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经历了果实的成熟过程,在实践中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生活技能也会得到提高。

班级饲养的小动物是班级中每个幼儿的宠物,幼儿在喂小动物喝水、喂食时能够注意到不同的小动物喜欢的食物不同,在饲养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生命教育,知道要善待生命、保护生命。幼儿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能直观地感知小动物成长的过程。

在自然角中,根据季节特征,投放有季节特点的动物让幼儿观察饲养,记录下小动物的变化。比如夏天在自然角饲养蝌蚪,每天以图片的形式记录下蝌蚪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形态;冬天饲养乌龟,观察乌龟挖洞的情景。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在自然角中投放尺子、笔、观察记录本、速写本、放大镜等。能力弱的幼儿在自然角浇水,修剪枝叶,用图画的方式进行表征,用玩具感知植物的高度;能力强的幼儿可用泥工等更多的方式进行表征,在记录时用尺子记录下数据,引导幼儿每周记录数据,从而形成对比,更科学、更有依据地观察出植物生长的变化。

四、根据主题活动延伸科学区活动,并提供相关资料

在“与光嬉戏,如影随形”的主题活动中,从幼儿发现影子开始,科学活动就展开了。

在进行科学的主题活动时,科学区要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进行游戏探索。幼儿提出问题:影子从哪里来?如果教师生硬地解释影子形成的原理,幼儿可能听不懂,他们不需要填鸭式的理论灌输。

笔者在科学区提供动物玩具和手电筒。幼儿将手电筒打开照在动物上,就发现动物的脚下有了影子。幼儿发现了影子,用画笔将影子画了下来,游戏分享时兴奋地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发现:手电筒照在动物身上动物的脚下会有影子,在转动手电筒时,动物的影子也会转动,影子和手电筒转的方向是相反的。在利用手电筒照着玩具时,手电筒靠近玩具,玩具的影子会变大,手电筒离玩具较远时,玩具的影子会比较小。

幼儿将自己的发现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与班上的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发展了幼儿口头表达的能力、与同伴交往的能力。看似幼儿在科学区与同伴在玩手电筒,实际上其收获是说教式的科学教育给予不了的。

在弄清楚了影子形成的原理之后,笔者在光的游戏材料中加入了色彩片,幼儿将色彩片放在眼睛上看看,再将色彩片进行重叠,尝试重叠出不一样的颜色。没有幼儿将手电筒与彩色片组合进行观察。在色彩片投放在科学区的第三天,笔者听到了有幼儿喊:“我发现了黄色的影子!”一句话吸引了旁边幼儿的注意。幼儿讨论着:“影子不是只有黑色的吗?”“哪有黄色的影子?”“你是怎么做的?”发现彩色影子的幼儿得意扬扬地将彩色片举起来,将电筒打开照在彩色片上,白色的墙上有了黄色的圆形。其余幼儿拿起不一样的颜色,用灯光照射,同样出现了彩色的影子。

在室内看得不是很清楚,科学区的幼儿提议到室外看彩色的影子。拿着彩色片的幼儿都在地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手举一个彩色的圆形兴奋地和旁边的幼儿分享,只有拿白色遮光板的幼儿发现自己的影子手上拿的还是一个黑色的圆形。

“老师,为什么我的不是白色的影子?”笔者让幼儿自己观察一下大家的彩色片和白色的遮光板有什么不一样。他看了很久轻轻地说:“它们的彩色片是透明的,但是我的不是。”旁边的幼儿抢着说:“能遮住光的是黑色的,光能透过来的是彩色的。”

在本次主题活动中,通过幼儿自发地探索发现,知道了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影子不只有黑色的还有彩色的。这些问题幼儿都自己解决了,教师要做的是分层次、有目的地投放相应的材料,让材料带着幼儿前行探索,引导幼儿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正如《指南》所提出的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观察身边事物,掌握阅读的基本手段,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的技巧。

五、科学区材料在使用时要有相应的规定记录

观察记录将会有助于幼儿建立科研任务意识,并帮助他们更注意科学探索的过程和事件的变化过程。对幼儿而言,学习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无心学习,而记录则将会使这种无心学习逐渐转变为有心学习,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探究大磁铁特征的实验时,幼儿们经过记录各种大磁铁所吸起鐵珠的数量,最终结果经过看记录比较,幼儿们顺理成章地会得到越大的磁铁所吸起的铁珠数量会越多的结果。在进行种子发芽的实验时,通过记录幼儿们会发现豆子在水的浸泡下会变大,在阳光和空气的作用下一点点变成豆芽。有时由于时间因素幼儿还并未进行过实验,但在下次活动时记录能够非常有效地提示幼儿上次做了什么,今天在那里继续完成尚未进行的实验。记录表除有助于幼儿练习之外,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教师就能一目了然地明白:今天哪些幼儿玩了科学区?用到了什么资料?是否成功了?哪些幼儿对科学区不感兴趣了,为什么?这样一来,教师在进行科学区域引导时就会心中有数。

科学区可以投放的材料是复杂的,需要了解材料与幼儿经验之间的关系,判断出所投放的材料是否能为幼儿积累经验,为此采用相应的策略去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在实践活动中,由于每个幼儿的优势各不相同,发展速度也千差万别,因此,在具体的科学区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真实需要进行材料投放,以保证科学区材料在促进幼儿发展中的适宜性。

猜你喜欢
小船影子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小船
小船摇啊摇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有他在的小船,一辈子都不会翻
不可思议的影子
科学拔牙
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