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之我见

2022-11-18 19:59蔡钰莹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蔡钰莹

摘 要:素质教育环境下,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是重点。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奇妙的科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可将情感教育引入课堂,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本文对情感教育的表现及特征进行分享,并对小学科学课堂中情感渗透的教育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4-0151-03

My opinion on infiltrating emotion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ience teaching

CAI Yuying  (Chalu School,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cademic literacy is the key point. 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educators should choose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Due to the strong curios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y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explore wonderful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refore, emotional education can be introduced into the classroom, and through the step-by-step guidance of teachers, students can learn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improve scientific literacy. This paper shares the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educational strategies for emotional penetration in elementary science classrooms for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Emotional education; Application strategy

所谓情感就是学生内心表达的情绪,学生积极情感主要表现在对科学知识感兴趣,但是,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培养与引导。课堂上,情感教育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深度学习科学知识,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最终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教育者应该关注科学课堂情感教学方法的选择。

1.科学教育中情感教育内容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表明,所有小学生都拥有好奇心,结合教学实践不难看出,小学生的年龄越小,其好奇心理越重。科学知识丰富多彩,涉及领域相对较多,部分新鲜的知识或者事物对小学生好奇心激发较为有效。然而,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其好奇心会逐渐减退。因此,科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运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措施,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其在课堂上能够保持积极的热情。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当今社会,合作意识是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在基础教育领域,科学教学运用情感教育还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设计课堂探究活动,为学生交流搭建平台。同时,在课堂活动实施阶段,还需要教师进行充分引导,运用情感教育,辅助学生完成合作任务,使其体会到在学习过程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交际能力,树立积极的情感。

培养学生严谨态度。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科学精神是科学家们不懈参与科学研究的动力,只有尊重科学依据,树立严谨的态度,才能在科研领域获得丰硕的成果。同样,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运用情感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使其从小树立尊重科学的态度,循序渐进地将情感教育内容渗透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潜在学习感受,形成积极情感,转化为科学精神,促进其健康成长。

2.小学科学教学情感渗透策略

(1)培养学生探究热情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教学,渗透情感的首要内容就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只有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产生探索动力。对此,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过程指导学生观察、操作,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满足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需求。以下以“果实和种子”为例,对于“植物的一生”这部分教学内容设计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种子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位为胚,并且了解胚是有生命的,在探究过程当中,知道种子不同组成部分对于其萌发都可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设计课前任务。本节课教学之前,笔者邀请学生到超市当中购买黄豆、花生和蚕豆种子,分别取出10粒,将其放置在不同的烧杯当中,每个烧杯内部添加200mL水,浸泡48小时,之后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了解种子吸水量多少,观察种子会发生哪些变化?同时做好观察记录?因为学生十分喜欢科学实验,该实验操作相对简单,学生为了了解植物种子吸水规律和特点,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准备工作当中,充分运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向其渗透情感教育,使學生明确种子即是生命,在萌发过程还需要吸收水分,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组织观察活动。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将种子发芽的过程使用慢镜头动画播放出来,激发学生想象力,并在情境中提问“种子发芽需要哪些环境?”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种子发芽系列过程,巧妙引入课堂主题,吸引学生参与观察活动、操作活动兴趣,培养其积极学习情感。

第三,设计“观察种子构造”活动,笔者引导:“同学们,要想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会发生哪些变化,必须要了解其内部结构。”并且展示浸泡过的黄豆、花生以及蚕豆种子,为学生提供镊子和放大镜等工具,提出问题“经过观察,同学们能够发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引导“在观察过程中,既要关注种子发生的变化,又要关注烧杯内部水分发生的变化。”与此同时,笔者还利用PPT将解剖种子主要方法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白要想了解种子结构,需要将其剖开,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指导学生参与操作过程。需要注意,学生在剥蚕豆皮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动作要轻缓、切勿着急,剥皮之后从开口端小心将蚕豆掰开,置于培养皿内,方便观察,帮助学生积累操作经验。

学生动手操作阶段,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完成结果汇报,最终教师总结。考虑到部分学生对镊子这类工具操作方法还未完全掌握,同时,操作过程还有可能存在危险性,所以,为了强化学生规范操作意识,在学生操作之前,教师需要给予技术指导,重点强调解剖种子注意事项、实际方法,确保课堂活动的安全性,培养学生专注实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践发现科学知识,满足学生的探索需求。

为了让学生了解种子的胚根、种皮、子叶和胚芽等结构的作用,教师还可为学生展示发芽天数各不相同,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做好记录,交流分享。通过猜想、验证和总结的探究过程,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严谨学习态度

情感教育的运用,还需要教师依托科学课堂,注重对学生严谨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只有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课堂学习过程才能对科学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并规范参与实验操作流程,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彰显情感教育目标,对学生的科学情感和素养进行培养。

以下以“变色花”这节课内容为例,这是“物质的变化”中的内容,重点教学内容为“酸碱指示剂”作用,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完成蔬菜指示剂的制作,同时,可利用指示剂对生活中常见物质酸碱性进行验证。

根据教材内容和情感教育目标,本节课以两大问题作为核心,展开如下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变色花变色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寻找问题解决思路。为了便于学生思考,笔者将该问题拆解,变成若干“子问题”。指导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实验之前将情感教育内容渗透其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取甘蓝水,将其滴加至碱水、白醋当中,然后观察现象。由于该实验现象较为明显,学生可清晰观察到白醋向甘蓝水当中滴入的时候,紫色会变成红色,将碱水滴入甘蓝水会变绿,通过实验现象,激发学生认知冲突,驱动其探究意识,根据实验现象,寻找问题答案,激发其内心求知欲望。组织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和教材阅读材料,分别回答出“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酸碱指示剂分别是什么?”“以上物质的作用如何?”并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结合实验现象,学习重点概念,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学生阅读教材以后,能够熟悉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还能利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并解释花朵变色的“秘诀”。

第二,自主完成甘蓝指示剂的制作,并利用其对于酸性、碱性物质进行辨别。此阶段,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指示剂,并要求其注意操作规范,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学生制作以后,可以解读检测指示剂的制作结果。在检测过程,笔者指导学生根据物体形态,完成检验操作。如果待检测物体为固体,需要先加水搅拌以后,再滴入指示剂;如果待检测物体为液体,直接滴加即可;如果待检测物为水果,应该将其汁液挤出,规范实验操作,检验制作成果,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实现情感渗透教育目标。

(3)设计任务渗透合作观念

科学课堂上,情感教育的运用还需教师关注学生合作观念的培养。因为小组合作模式对学生集体观念、自主思考、竞争意识与合作观念的培养都十分有利。所以,在情感渗透阶段,可通过合作任务的设计,锻炼学生合作意识,使其通过合作任务,了解到与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营造优良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集体当中找到自身努力方向,与他人共同配合,完成合作任务,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以下以“昼夜交替”这部分内容作为案例,本节课属于“白天和黑夜”这一,重点教学内容为“地球自转是昼夜变化的原因”,为了将情感教育渗透于课堂,对于学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笔者设计如下合作探究活动。

活动一: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为了让学生猜想昼夜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怎样的,笔者利用问题导入方式将合作任务引入课堂。“昼即是日,夜即为晚,则昼夜交替如何形成?”着重强调“交替”二字,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并且记录主要观点。学生可以通过文字表达、画图等多种方式对讨论过程进行记录,小组交流以后汇报成果。

设计合作活动,为学生交流搭建平台,在交流期间教师及时引导,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相互补充观点,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将小组观点不断充实和完善。学生在讨论阶段,如果提到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等概念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对地球自转进行演示,之后过渡到公转演示操作,旨在帮助其在讨论过程掌握实验操作基础。学生在演示阶段,由于对自转、公转方向的了解不够清晰,所以可能出现向多个方向转动情形。讨论阶段,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将个人观点整合,通过教师引导,组内成员积极讨论,对观点进行修正。在此过程,学生交流能力会有所提升;并且讨论阶段梳理猜想,为后续实践操作提供指导,学生的合作观念也逐渐形成。

模拟实验设计阶段,笔者总结学生观点,并提出问题“所有观点是否都能够验证昼夜交替的现象?”借助模拟实验,将讨论的观点验证出来,才能获得准确结论。给出学生实验器材,包括地球仪和手电筒,利用地球仪来模拟地球,通过手电筒对太阳进行模拟。学生实验之前,笔者抛出问题“太阳光是射向不同方向的,如果使用手电筒替代,需要保证手电筒向哪个方向照射?”“对于模拟的地球进行观察,对手电筒照亮的位置、未被照亮的位置分别可以代表哪段时间?”“根据猜想和实验现象,如何才能将地球昼夜交替这一现象说明?”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启发小组成员思考实验过程,辅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在实验阶段,如果组内成员产生新的观点,可以随时记录,并通过操作验证。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强化其合作意识。

活动二:模拟实验探究昼夜形成的成因。课堂上笔者还为学生设计“模拟昼夜形成”实验,在成员合作过程中,笔者班级巡视,对学生合作讨论情况及时了解,如果小組探讨出全新观念点,笔者及时分析,辅助学生判断新观点是否具备探究价值。在汇报阶段,让学生应该认真倾听,之后小组讨论,快速整理探究结果,发表观点。通过实验,基本上都可以验证小组猜测。此时,笔者引领学生对于猜测结果相同点进行分析,并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最终总结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出现都需要太阳、地球之间做相对圆周运动”。

学生汇报阶段,笔者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质疑:可针对其他小组的观点提出问题,还可适当给予补充。如果学生补充内容不够准确,及时提出保留意见,并且示意学生可以通过课后讨论继续参与验证。如果观点得到班级所有学生一致认可,还可启发学生寻找观点的共性,学习对科学知识形成深度理解。由此,通过合作探究任务,将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巧妙渗透于课堂,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高效,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

综上分析,科学课堂上,运用情感教学教育,能够关注小学生情感方面的需求,通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合作观念和学习态度,形成积极的情感。所以,在新时代,教师需要探索素质教育的落实途径,巧妙运用情感教育,让科学课堂焕发更多生机活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守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之我见[J].学周刊,2021(16).

[2]陈佩鸿.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分析[J].智力,2020(26).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