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关系视角下看北宋与高丽的音乐文化交流

2022-11-19 13:35孙凯莉
艺术品鉴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丽交流音乐

孙凯莉

(河南大学)

透过地缘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联系。地缘关系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这一方法,现今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中国与高丽间频繁的音乐交流活动与两地间的地缘关系有着极大的联系。两国间的音乐文化交流,首先都是从各国自身利益出发,建立在自身及对方的利益基础之上,从而产生了音乐文化方面的交流,即两国间发生的一次次音乐交流活动。

一、高丽“唐乐”—中国之乐

《宋史.高丽列传》记载到:“高丽乐声甚下,无金石之音。既赐乐,乃分为左右二部。左曰唐乐,中国之音也,右曰乡乐,其故习也。”其中将“唐乐”,解释为中国之音,那么,对应的“乡乐”,即为高丽本地的音乐。由此看出,高丽音乐中有中国音乐内容的存在。相似的内容记载还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40,“乐律”条:今其(高丽)乐有两部,左曰唐乐中国之音,右曰乡乐盖夷音也。从中也能够看出,高丽时期的“唐乐”应该是指从中国传入、学习到的中国音乐。以及朝鲜王朝《太宗(943-945 在位)实录》卷22 中记载:“定雅乐,礼曹上言,前朝光王遣使请唐乐器及工。”宋朝为公元960 年建立,其中写道“前朝光王遣使请唐乐器及乐工”,而高丽光宗年间为949-975 年,为宋建立初期,所以,这里的“唐乐”可能是指广义的中国音乐,而不是特指唐代的音乐。《高丽史.乐志》第二卷记录“唐乐”和“俗乐”。“唐乐”有两个含义:其一指唐代传来的音乐,其二指高丽宫廷乐中的燕飨乐。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不大合理,“唐乐”在更多场合中应该是泛指中国音乐,而不是单指唐朝的中国音乐文化。

南宋历史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写道:“今之乐,大抵中国制。”该文献古籍为宋元之际所撰,所以,这则材料可能更为直接的是说明南宋时期高丽音乐的内容大抵中国制。中国与高丽进行音乐文化的交流时间之久,这也能够变相的反映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间的音乐文化交流程度逐渐加深,联系也更加密切。笔者认为两地音乐文化交流越发频繁与密切,地缘关系在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能够看出来高丽将中国音乐很好的保留在其国家音乐文化之中,使得中国音乐文化在高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与发展。

二、北宋国家自身角度出发

在北宋与辽、金、西夏战争连续不断、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时间地缘关系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高丽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使得各国都争取想要与其联手压制对方,通过外交这一手段,来弥补自身力量上的劣势与不足。所以,北宋为了联手高丽以取得各方面的胜利,为国家获取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选择调整外交政策。为了赢得高丽的青睐,做出了一系列举动,如,主动赐乐,转变对高丽的态度,即重视高丽使臣及其地位,从接待规模、赐乐规模、赏赐乐器种类、数量上都能够体现出来,以拉拢高丽,弥补地缘关系上的不足。

(一)北宋赐乐,拉拢人心

《宋史.高丽列传》记载:“元丰元年,神宗派遣以安焘和陈睦为首的高级使团出使高丽,在神宗赠予高丽文宗的礼物中,即有宋乐器拍板十串、笛十管、筚篥十管。政和四年,徽宗将十多种乐器、十册曲谱和十册指诀谱赠予高丽,由高丽使者安稷崇带回。”宋朝主动派遣使臣出使高丽,并且赠予高丽乐器、曲谱作为礼物。笔者认为这一音乐事件的产生与当时北宋想要与高丽联合的愿望有着极大的联系。《宋史·乐志》载政和七年(1117)二月:“中书省言,高丽赐雅乐,乞习教声律,大晟府撰乐府辞。诏许教习,仍赐乐谱。”该次的音乐交流是宋朝对高丽的赠予赏赐,这可能是由于宋代为了自身利益,想要与高丽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所产生的一次音乐交流活动。政和七年是宋徽宗时期,这一时期的交流内容已经开始涉及声律、乐律等音乐理论内容。相比较《宋史.高丽列传》中记载宋神宗时期音乐交流的内容来看,其所涉及的范围更广,音乐内容更为丰富,从而表现出两地的音乐交流更加深入,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高丽史》卷七《乐一》记载,宋赐大晟乐凡前后两次,第一次为高丽睿宗九年,第二次为高丽睿宗十一年。赐高丽大晟乐为两地音乐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其交流规模、所赐乐器数量以及所涉及的音乐内容等都是史无前例的。根据睿宗九年,宋第一次赐大晟乐的内容来看,睿宗九年六月甲辰朔,安稷崇还自宋,徽宗诏曰:“乐与天地同源,百年而后兴,功成而后作。自天王之泽竭,礼废乐坏,由周迄今,莫之能述。朕嗣承累圣基蓄,甬惟盛德休烈,继志述事,告厥成功。乃诏有司,以身为度,铸鼎作乐,荐之天地宗庙,羽物时应。夫今之乐犹古之乐,朕所不废。以雅正之声,播之今乐,肇布天下,以和民志。卿保有外服,慕以来同,有使至止,愿闻新乐。嘉乃诚心,是用有锡。今因信使安稷崇回,俯赐卿新乐。”从“和民志”等字眼中看出,大晟乐为北宋时期为宫廷贵族服务,稳定民心的音乐,对北宋宫廷来说极为重要。“赐卿新乐”可以看出宋徽宗不惜将大晟乐赏赐于高丽,体现出对其重视程度,这些音乐交流活动对两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就像普兰特在《音乐作为北宋——高丽外交关系之一因素》一文说道:“宋徽宗之所以对附属国高丽情有独钟,不惜超出惯例以大批礼乐来讨对方欢心,是想要达到他来联合高丽同抗辽金的最终目的,赐乐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二)重视高丽地位

《宋史·高丽列传》中记载到:“政和中(1111—1117),升其使为国信,礼在夏国上,与辽人皆隶枢密院;改引伴、押伴官为接送馆伴。赐以大晟燕乐,笾豆、黼、簋、尊儡等器,至宴使者于睿谟殿中。”其中“升高丽使为国信,礼在夏国上,与辽人……”这部分内容,说明北宋皇帝极为重视高丽,从其接待规格和礼仪等方面便能够看出。高丽本为北宋的一个藩属国能够受到如此的待遇,这可能与当时北宋时期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以及北宋出于国家自身利益,选择与高丽进行友好往来有关。大晟乐是宋徽宗时期制定的宫廷雅乐,将其赐予高丽,也可见北宋对于高丽的重视程度。另外,司义祖《宋大诏令集》中记载到:“高丽自熙丰以来,待遇优渥,即与诸蕃事体甚异。”这也体现出接待高丽使者的规格得到了提高,与一般的藩属国有所区分。《高丽史条约》中记载到:“诸进奉使乞差伎艺人教习三节,并关管勾同文馆所。”这表现出宋朝对于高丽派遣来的乐工的尊重与重视,其专设供外来乐工伶人学习音乐文化的地方。从侧面反映出来北宋出于自身国家利益,为赢得高丽信任与依赖的一些行为与做法。

三、从高丽国家自身角度出发

《宋史.高丽列传》:“契丹伐女真国,路由高丽之界。”高丽与辽、女真地理位置相邻近,冲突无法避免,与北宋隔海相望,宋丽双方在利益上不存在冲突。从地缘关系上来看,两国间的交流先为国家自身利益和目的,后为经济文化。且从地位置上来看,选择对方进行联合为当时较为明智的选择,这一选择也促进了宋与高丽音乐交流活动的产生。

其次,由于高丽自身力量不足以对抗其他国家,所以,选择与宋联合以达到其自身的目的,出于这一原因也促进了许多音乐交流事件的发生。

最后,中国为达自身目的向高丽国赐乐,但由于高丽自身的音乐文化水平和技能无法满足中国音乐的内容,所以引发了进一步的音乐交流活动,如高丽主动派遣乐工、使臣前来中国学习音乐等内容。

(一)入贡、派遣乐工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四记载:“元丰四年(1078-1085),高丽国遣使崔思齐、副李子威朝贡,并献乐器。明年正月十四日,车架幸集禧观,诏思齐等侍从,又令所遣乐工对御献乐,赐袍带银帛有差。”音乐文化交流是双向的,高丽国以进贡的方式进行音乐文化交流,使得两国音乐文化得到交流与融合。以“献乐器”进贡的方式向宋朝示好,以实现其自身的愿望。恢复邦交后的朝贡,有部分原因是想学习中国的文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宋与高丽的音乐交流成果颇丰。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乐律》云:“熙宁中(1068-1077),王徽尝奉请乐工,诏往其国,数年乃还。后人使来,必赍货奉工技为师。每遣就教馆之。”北宋派遣乐工伶人到高丽传授乐舞词曲,反之,高丽也会派遣学艺人员到汴京,在同文馆聘请中国乐师训练指导,达到学习宋朝音乐的目的。这其中蕴含的地缘关系可能出于两者自身利益,通过音乐文化交流保持两地的友好交往关系。

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使得高丽对于中国音乐文化较早时期就较为尊崇与喜爱。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记载神宗熙宁年间:“(熙宁) 九年以后,其使来者多,待之寖厚,尝献伶官十余辈。”能够看出,高丽也曾带领乐工前来宋朝献乐入贡。

(二)请求赐乐

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乐律》云:熙宁中(1068-1077),王徽尝奉请乐工,诏往其国,数年乃还。后人使来,必赍货奉工技为师。每遣就教馆之。比年入贡,又请赐大晟雅乐,及请赐燕乐,诏皆从之。故乐舞益盛,可以观听。”这次两地的音乐交流更多的是高丽其主动请求中国赐乐。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得高丽较早时期就对中原文化保持尊崇态度,其一直都有想要与宋恢复友好交往的想法,以达到自身文化上的需求。《文献通考》卷148:“宋乾德四年,镇州进伶官二十八人,善习高丽部乐,赐衣服银带,遣归本道。元丰年间,来臣求中国乐工教之。今之乐,大抵中国制。中国使至,尝出家乐以侑酒。”该文献内容记载说明,派使臣前来学习,也是两国进行音乐交流的方式之一。高丽的主动学习中国音乐文化,从而形成了一种音乐交流活动。其中,“尝出家乐以侑酒”,这是在说接待使臣是所用的宴乐,在这一过程间也可以使得中国的使臣了解高丽音乐的内容形式与面貌,也是一种音乐文化的交流。以及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熙宁八年(1075 年),高丽礼宾省通过泉州商人傅旋来宋求乐工。史载:神宗熙宁八年三月丙午,“江、淮发运司罗拯言,泉州商人傅旋持高丽礼宾省贴,乞借乐艺等人。上批:“已令教坊按拭子弟十人,可借。呼第四部给色衣,装钱。作拯意奉诏遣往,传习毕,早令还朝。”其中来宋求乐工,即“乞借艺人”,笔者认为从中能够看出高丽主动想要与宋保持友好交往的意愿,同时,这一愿望也是建立在高丽国家自身愿望之上而产生的音乐交流活动。

四、小结

地缘关系,可以理解为两国国家的生存空间。北宋时期,周边少数民族争前恐后地想要自立门户,获得属于自己国家的生存空间,这便使得当时的北宋处于一个各种因素都在不断变动之中的社会环境之下。

古代中国的地缘关系多是指各个国家间的陆地地缘。高丽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与北宋间有利的地理位置关系,为两国间的友好交往提供了一个极大的条件,这一因素也促进了两国在音乐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从北宋时期高丽角度来看,高丽为了牵制契丹,主动与宋通好;文化上,高丽对中原文化的尊崇,使其想要与宋恢复友好交往;高丽始终从自身利益关系出发,巧妙利用辽、宋两巨头的矛盾推行实利主义外交,并努力求得不危及自身利益。高丽在辽宋的不断战争中,其主要目的是“自保”,维护自身的利益。恢复邦交之后,高丽遣使入宋53 次,宋遣使高丽32 次,两国间频繁的外交中,包含有音乐文化的交流。所以,高丽选择与宋朝进行交流原因之一是自身力量、军事等各方面不足,无法达到自身想要追求的目标,所以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自身的利益,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与宋等国施行外交政策。

从宋的角度来看,北宋选择与高丽进行外交的原因,首先也是从国家和现实利益出发。在辽宋战争的时代背景下,两国僵持不下,持续性的战争也使得当时人民、国家都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之下。为了解决这一时代现状,在这一时间内地缘关系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两国也都在一直争取高丽,想要与其联手压制对方,通过这一手段来弥补自身军事力量等各方面上的劣势与不足。又由于北宋时期丢失了隋唐时期具有极大优势的地缘优势,所以,只好调整交往政策,以弥补地缘关系上的不足。以上也正是北宋选择高丽进行友好交往的原因。

对于宋、高丽两者来说,出于他们共同的愿望是“制辽”。对于当时的时代环境,国际局势,以及北宋和高丽两个国家来说,选择与对方进行友好交往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在当时优越的地缘条件下,促使着他们双方进行了频繁的交流活动,其中,就包含有乐器种类、音乐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一次又一次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同时,这也对两者其后的音乐文化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北宋时期与高丽的音乐交流促进了两国音乐的发展,使得两国音乐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传播,也使得中国音乐及高丽音乐文化内容得到了丰富与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丽交流音乐
看牙记
《简易方程》思维导图
如此交流,太暖!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高丽莉作品赏析
交流平台
音乐
新女娲补天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