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算法也应有人格与温度

2022-11-19 14:47楚沣
十几岁 2022年24期
关键词:茧房人格算法

文/楚沣

适用话题:信息茧房 企业责任 互联网治理

用了一段时间后,APP 就能“猜”到你喜欢什么,并精准推送相关内容……互联网算法看不见、摸不着,却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上网体验和日常生活。

由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与互联网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显示,有七成受访者感到互联网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近五成受访者表示,在算法束缚下想要逃离网络、远离手机。

现象观察 “信息价值”or“信息茧房”?

据不完全统计,基于算法的个性化内容推送已超过整个互联网信息内容分发的70%。互联网算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进入数字时代,算法成为挖掘数据价值的重要手段。其核心价值是把“人找信息”转变为“信息找人”,高效完成人与信息的匹配。算法越精准,平台对用户行为习惯、兴趣喜好的了解越深入,分发的内容也就越符合用户需求;而对于平台而言,通过这种“投其所好”的方式也可以快速获取商业价值,实现“双赢”。

另一方面,算法使大量碎片化、快餐化、圈层化的信息流涌入,使人逐渐丧失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迷失于“信息茧房”之中,甚至引发“信息暴食”、情绪传染、隐私风险等诸多问题。更严重的是,一些平台甚至通过大数据“杀熟”实行不合理差别待遇。

认知挖掘 “算法”也要有价值观

依据技术哲学专家安德鲁·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技术并不是一个中立的工具,而是会带有自己的价值观及价值偏好。因为每项技术都不是来自真空,而是有特定的场景,比如:技术由谁开发、为什么开发、技术如何运用。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科技公司们把“算法无罪”“技术中立”当做万能免罪牌。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互联网用户都逐渐意识到这其中的问题。无论是Facebook 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还是引发争议的“中国用户愿意用隐私换效率”说法,都凸显出用户权利的觉醒。人们不再把算法视作扑朔迷离的黑箱,而要进入其中一探究竟。

算法实际是平台的一个抽象人格,是平台对接用户的“全权代表”。

既然企业必须担当社会责任,那作为平台全权代表的“算法”自然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既然是人格化的,那它就必须具有良善人格,体现社会的主流核心价值观。

探索反思 让技术给时代带来温度

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技术的出发点要以人为本,将保障人民群众权利与权益作为技术应用的尺度和标准,通过法律强制性,对公民的互联网隐私权、数据权、表达权、人格尊严权等权利和自由加以保护。

作为互联网治理的基础工程,顶层规则的建构,可说是重中之重。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于2022 年3 月起正式施行。规定聚焦由算法引发的大数据“杀熟”、诱导过度消费等侵害用户权益乱象和问题,构建算法安全治理体系。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上位法施行之后,这一领域的立法,充分彰显了我国以人为本、促进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决心。

可以预见,随着监管体系的建立和算法规制的完善,算法应用及相关行业将会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茧房人格算法
铸造人格之鼎:文化育人三合一本质讨论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趣味测试 分析你有几分懦弱人格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