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教育现状探讨

2022-11-19 18:12管庆文
读与写 2022年8期
关键词:国学中职语文

管庆文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职业高级中学 河南 新县 465550)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既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展现了华夏文化的精神风貌,也包涵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力量与道德文明的源头。所以说,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应该全力提倡国学经典的相关教育,在实际教学中介入国学的相关知识,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内心深处种下国学的“种子”,提升中职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使其肩负起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大责任。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学情来看,其学习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和其他成绩优异的同龄人进行比较,个人的学习方式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问题。因此,在语文科目的实践教学中,中职教师应该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中,然后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文化,为学生充分培养好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日后学生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牢靠的基础。

1.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

1.1 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能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国学经典涉猎范围广,涵盖诸多内容,但其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引入多以诗词歌赋为主。基于此,学生能在接触国学经典的过程中直观感知其深层思想内涵,感受到其背后蕴藏着的厚重文化底蕴。在此过程中,也能更客观地认知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而展开深入学习,积极拓宽自身知识面。由中职教学活动的本质来看,中职院校与一般院校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别,应当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并强调实践教育,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不应忽视学生自身文化修养,这是其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关键所在。积极引入国学经典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有效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并为其后续职业发展提供根本动力。

1.2 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中职院校学生年龄尚小,其价值观塑造还未完全形成。且这阶段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易受外界影响。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存在一定叛逆心理,若不加以有效引导,或会因社会不良风气而形成错误价值观。而若能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教育,将能够间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使其在学习文学知识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念,并经过长期发展转化为成熟且稳定的价值观。以诗词歌赋来谈,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借助松柏屹立在寒冬之中的精神隐喻人应当不忘初心,经历磨难后仍要坚韧不屈。此类国学经典诗词无疑不是好的教育素材,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1.3 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应是一种自发性的活动,应借助激发学习兴趣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中职院校大多学生的文学素养较低,基础课程极为薄弱,因而并不具备高昂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注意力都难以集中,何谈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语文教学而言,若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学习活动来达成,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未得到激发,将很难起到正面且积极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学可在教学中积极引入国学经典,并借助自省式、体验式教育方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在探寻国学经典知识内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浓郁兴趣,进而更为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教育的发展现状

2.1 学生方面的教育教学现状。中职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多半都是刚刚离开初中学校的中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普遍年纪较小,自身的学习基础也比较薄弱,因而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程度较差,至于中国经典国学就更是一概不知了。像是中华上下五千年遗留下来的经典巨著,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从来没有了解过的。在初中的学习阶段里,一些学生或许在课堂学习中学习过《左传》、《诗经》等国学经典著作,不过具体的学习内容往往只涉及到几篇文章节选,对于其中思想内涵与文学价值都是浅尝辄止的。久而久之,针对增强中职学生思想境界与文化水平是非常不利的。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大多数中职学校还没有设置专门学习国学的课程,所以,在语文课程的实践学习中加入国学经典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国学经典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不过,查看现今中职语文课本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中职语文教材更加注重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注重培养语文课程的基本技能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而鲜少有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教学环节,并不重视语言语境的感受体验。针对一些古典诗词内容,由于课文中的注解往往比较简单,而且经典篇目的数量也比较稀少,更加偏向于实用主义,只是重点培养语文技能的学习,教学功利性较重。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针对技能的培训,还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历史背景的科普与积累,语文这门学科更应该是对生命的滋养与升华。现如今,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对国学教育报以消极的态度,认为学习国学的难度较大,且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又不能很好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因而总是无法提起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相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受到教学思想的影响,往往都会忽略掉国学经典的教育,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陈旧,无法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致使很多学生一接触到古文方面的内容就厌烦,乃至于在课堂中频频走神,晨读的时间也不能认真的阅读文章,总是在做小动作,注意力无法集中。

2.2 教师方面的教育教学现状。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往往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结果忽略了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在此类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中职教师开展语文实践教学时,也会发生认知层面的断层问题,针对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理解的不够深刻。因而在日常的备课与积累过程中,并没有注重针对国学素材的积累,结果致使中职学校在进行国学教育方面,自本源之处就出现了被忽略的问题。学生受到这些情况的影响,自然就不会自主学习国学经典,反而会轻视相关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在国学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也一直存有来源受限与范围下载的问题。中职学校的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少数几篇国学经典篇目,过于落伍老套,课后应有的一些注解还没有及时的更新。像是《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其本身是一篇包涵着较深智慧的古文,如若课后的注解内容不能清楚完整的表达出内里的深刻含义,那么仅凭文章里一点浅显易懂的人生哲理作为简单的概括,是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想上的启发的。总而言之,针对目前这些中职学校国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来看,相关教育工作者们必须高度关注与思考,从而进一步增强中职学校的国学经典教育质量。

3.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策略

3.1 结合实际学情,明确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相关教师应该把国学经典教育和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实际教学中,一步一步增加国学的经典学习篇目,不可全部加入,导致学生无法吃透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应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首先提升自身的感知,然后让学生去体验,最终使得学生形成与之相关的思想,考虑到学校自身的教学特点,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最后把教学的知识点转化成个人的知识储备。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关于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定期为学生们开展相关的普及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国学教育的教学方式不可继续沿用过往落伍的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开展小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主的分析与解读这篇文学经典,然后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继续解读,最后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汲取其余同学的思想和看法,并作出最终的问题解答,最终相关教师针对得出的结论给出相应的讲解。这样不但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使得学生能够清楚的知晓自身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针对提升教师文学素养方面,校方可以组织相关教师进行教学培训,不定期的去其他学校进行相关的教学学习,学习科学先进的教学经验,然后不断的提高个人的知识储备量,使得相关教师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国学经典教育的内涵所在,明确其教育的重要性,坚持学习,不断反思,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文学素养。

3.2 预先做好课堂规划,合理使用教学时间。通过教学国学的经典著作,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身心成长与思想水平的提升。在中职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应该适当的介入国学经典的知识内容,使得经典名著中包涵的信仰与道德能够感化学生,于无声处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相关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应当合理的规划好课前与课后的教学时间,然后在班级中开展晨读晚诵的教学形式,早读与晚读时间各读半个小时,可以选择课本中的相关教材,也可以选择一些课外优秀的国学经典篇目,譬如《论语》、《弟子规》、《道德经》、《师说》等一系列中华经典名著,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一些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优秀白话文著作,像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与文言文相比,这些白话文更好理解,学生阅读起来也更加容易,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期间,还可以指挥学生进行分组朗读练习、分段朗读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练习等。在实际的朗读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文章的大意,即使学生会出现对于个别语句或者思想不能立刻掌握的情况,这也是对于日后学习的一种积累过程。在日常不断的耳濡目染中,学生也会对这些国学经典篇目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受,然后在脑海中构建出与之相关的知识模型,这样在日后的学习生涯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针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扩充与完善,从而进一步增强国学经典的教育作用。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学生就可以与数不尽的经典大师展开思想方面的沟通与交流,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塑造成健全的人格。

3.3 注重对教材篇目的选择问题。在目前的语文教材内容中,与国学经典相关的篇目少之又少,根本不能充分的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此,各大中职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编撰出符合该校学生实际学情的国学教材内容,添加国学经典的篇目,从浅显到深化、从繁杂到简易,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选择的文章不可过于落伍,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与现实生活产生密切的联系,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寓教于乐,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的兴趣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上述内容针对国学经典教育教学活动的举办进行了相关的分析,陈述了国学教育能够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为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三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分析了学生的学习问题,知道了学生不够重视国学经典教育的根本原因,以及教学方式的单调性。最后,根据这些问题寻找到与之对应的教学策略,相关教师可以适当的借鉴和参考,为国家和当今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人才。最近,在职业导向非常显著的新大纲的“阅读与欣赏”模块的课程内容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古代诗文内容的东西,从而凸显出当前教育对于国学经典阅读与欣赏能力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传统文化解读与理解的重视程度。在中职语文的实际教育中介入国学经典教育,必须始终显现出职业特色,从而促进学生对现代职业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然后深层次理解现代职业精神,逐渐发展成为专业、敬业的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国学中职语文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垂”改成“掉”,好不好?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