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 为小学语文课堂增添创新活力

2022-11-19 21:49陈玲玲
小学生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交流课堂教师

☉陈玲玲

良好的师生互动,能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学习进程,在共同理解文本内容、反思生活中实现情感的交融,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方式多种多样。有传统的问答法,教师提问后恰当引导,能解决学生疑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促进他们读、说能力的发展。有将声音、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元素融入课堂的互动方法,能丰富课堂形式,变枯燥为形象,促进学生的感知与体悟,形成自己的理解。有小组合作的方法,对小组成员明确分工,让各成员讨论问题、协作完成任务,通过激励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反馈,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引发学生的表现冲动,导致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配合”的情况,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阅读、感悟,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并能依生而问,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纳。部分教师掌控着“话语霸权”,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平衡,教师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去探讨交流,形成有深度的理解。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他们的问答缺乏创新,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感官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与文本产生共情,促进社会价值观的传达。部分课堂气氛死板,教师要依据学情采用动静相宜、快慢结合的方式,让课堂张弛有度,催生课堂活力。教师要抓住课堂资源,调控课堂节奏,以多种方式感染学生,让课堂变得富有生机活力。

一、促进学生参与,提升主体意识

学生只有成为师生互动的主体,才能促进他们的主动吸纳,调动他们的求知热情,让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堂交流之中。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学生习惯于服从教师指令,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这并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要摆脱依赖,改变陈旧想法,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角,能主动参与阅读、讨论、感悟,能形成深度的理解。如,在学习部编版课本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内容前,教师要求学生收集民族服饰与风情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文内容,并补充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试读课文,依据注音拼读不认识的字,在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在陌生的词语处提示。教师让学生分小组朗读,指导他们分析“晨”“绒”等字的结构。为引导学生感悟民族小学之美,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读议,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通过想象、讲述,体会文本的情感。教师为学生留有充分的“读、议、悟”的空间,并在必要时予以指导,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多与学生谈心、交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对学困生要多激励,少批评,以提升他们参与互动的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

教师要改变灌输的教学方式,要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教学氛围,充分关爱学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独立见解,并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加以引导。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向课外生活延伸,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增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让他们获得人文的关怀,从而实现健康的成长[1]。如,在学习部编版课本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呈现乡下风景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里美吗?古往今来有诸多诗人写下了美好的田园风光,如《四时田园杂兴》,让我们试着背一背。”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后,教师让学生用两个词语概括出乡下人家的特点,用横线画出自认为最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有的学生分享了“……从土里探出头来”,通过品析能感受到小竹笋的淘气可爱。教师让学生说说还学过哪些拟人化的手法,体会作者对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作者抓住乡村生活中的瓜、笋、鸡等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向我们展示乡下人家的迷人与独特。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互动质量

单一、枯燥的互动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呈现、展示的时间,让文字与图片、声音、视频等结合起来,让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比口头讲述等方式更易于学生理解,更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学习部编版课本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文内容时,教师创设情境:“大家见过日出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观看太阳升起的样子(以多媒体播放图片)。”这样,教师就带领学生自然地融入课堂,引发他们探索求知的兴趣,调动他们观看海上日出的欲望。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几张图片,并思考问题: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用横线画出表示颜色变化的词。教师引导学生扮演、阅读,能引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置身其地、静观其景,产生阅读的期待,形成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小学生对每一样事物都感到新奇,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采用游戏、合作、讨论、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推进互动,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一课内容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促进他们对形象的感受和意境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发挥自己的想象,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的小组在交流童趣图,学生针对“无赖”进行探讨,有的学生认为无赖是撒泼刁蛮的意思,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古今意思不同,在古时是顽皮淘气之意。有的学生从诗句中找出可以表现淘气、顽皮的词语,提问能否换成“趴”“躺”等词?有的学生还想象出小儿的各种卧姿剥莲蓬、吃莲子的情景。有的小组在交流乐趣图,说说大儿、中儿在干什么,说说他们是怎样的人。有的小组探讨情趣图,想象老爷爷、老婆婆会说些什么,从而感受夫妻享受生活的情调。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体会词中美的意境,体会到辛弃疾创作诗词时的所感所想。

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差异,了解他们的偏好,分层设计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要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认真程度,寻找与学生的共情点,同时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生疏和紧张,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2]。如在学习部编版课本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一诗时,教师针对学生对直观内容感兴趣的特点,为他们呈现庐山不同角度的风光,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借助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庐山有了一定的了解,获得了一定的体验。古诗的词句用法距今时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通过语言的引导帮助学生降低难度,引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教师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提出问题:“苏轼身在何处?他是站在山中哪个位置观察庐山的?请把文中的位置圈出来,并交流“横看”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质疑、思考,并通过与老师位置的对比,从而感受到诗人在山的正面。教师向学生呈现文人墨客描写庐山美的诗句,有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居易的“山寺桃花始盛开”,毛主席的“无限风光在险峰”,让学生说说这些诗句带给他们的感受。教师依生而教,引导学生阅读、想象、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从而促进对诗意境的理解。

三、改善互动环境,把握互动节奏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推动学生互动走向深入,教师要改善互动氛围,引燃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他们的主动探究。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具有真实性、趣味性的内容,构建真实的交互情景,使知识间的单向沟通变成多向交流。教师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多向的互动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一课内容时,针对诗中的重点字词,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对诗的理解和感受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学生分析了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再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除了体会到秋雨的寒意外,还体会到了离别给诗人平添了几分孤独,学生在体会思绪、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读出了“寒意”。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体会世态之炎凉、朝廷之不公、仕途之坎坷,令诗人觉得寒心,加之朋友远去更令他觉得孤立无援,鼓励学生一起品读诗句,一同感受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灵感去思考、感悟,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想象素材,从而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产生个性化的表达。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还要重视他们情感上的感悟,引导他们用抑扬顿挫、快慢适当的方式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高低变化的语调。教师在指点时要重点突出、简短精悍,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逐步推进,聚拢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去模仿、创造,使语文教学变得富有活力。

在参与小组活动时,教师要通过扫视等方式了解学情,要通过微笑、手势等方式与学生进行非语言的交流,并走进学生中间,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避免学生产生紧张的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他们能专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要成为轻松氛围营造的推手,让学生从“苦学”向“乐学”转向,立足于文本的情感基调,去品味文本、分析内涵,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如,在学习部编版课本四年级下册《凉州词》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题,与学生分享“凉州词”和诗人王翰的知识,知道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豪放壮丽。教师引导学生初读古诗,并听取教师的范读,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诗的节奏,再让学生来试一试。在读懂诗意时,教者要让学生尝试理解诗的内涵。可以用类似的语言进行引导:“有人说诗词也是一幅画,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吗?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宴席之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此时他们仍在高兴地喝酒,这是为什么呢?”教师为学生留有空间,让他们去阅读、理解、品悟,让他们体会将士们面对残酷的战争而举杯消愁,体会即将奔赴沙场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

四、构建多元评价,促进互动反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样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的活跃程度、配合度、参与度以及作业的完成程度等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是否顺利达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评优秀表现,也要评不足之处,并分析存在原因。教师要多激励、肯定学生,呵护学生的自尊,这样才能让他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也要面对学生互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纠正,提出自己的期望,以期学生有更好的表现。教师还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在课堂互动中存在的不足。学生也可以依据评价量规对他人进行评价,能借鉴他人的长处,也可以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批评。教师要在黑板上设立“我们组最棒”的评价记录表,记录每个组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回答情况、亮点表达等情况。学生在“比一比”的氛围中踊跃参与表达,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同时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与学生分享评价的结果,能让被评价者欣赏接受评价结果,并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多样的方式、创新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交流,形成有生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交流课堂教师
如此交流,太暖!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交流平台
美育教师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