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实践教学

2022-11-19 22:14姜玲玲
小学生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课堂核心

⦿姜玲玲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一直在推陈出新。想要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活力,推动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就要不断创新语文课程理念,从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两方面创新语文课程实践教学。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时代的生机,吸引学生参与其中[1]。语文核心素养是推动学生适应语文学习发展的一系列学习技能。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点的传授,也需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语言建构应用能力、语文思维发展能力、文学基础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理解能力[2]。语文能力不是单纯指学生的语文成绩,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感知文章的语言之美,塑造清高伟岸的人文精神,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等。在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下,教师的语文教学活动更侧重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重点推动学生的文化积累能力、读写水平以及思维品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在新课标不断深化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重点要培养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言积累,形成熟练的语言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能力的难易程度具有层次性,教师在培养学生相关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拓展学生语文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科素养的发展,成长为内外兼修的人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教育重于实践教育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精髓,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学习的本质,把教导学生取得卷面高分当成了唯一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理论重于实践应用,导致学生难以将语文课程知识与个人实际生活有效联系。小学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日常生活中,学生无论是与人交流还是阅读文章,都能接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可以说,如果不懂得语文知识,我们在社会将寸步难行。如今小学语文教师功利性的教学方式,导致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离,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意识不到语文课程知识的实用性。这不仅导致语文成了一门空洞的理论性学科,也使学生丧失了探究语文学科的兴趣。

(二)教师主导课堂重于引导学生

自古至今,在传统教学理念中,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经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教授的方式,把知识系统地印在脑海中即可。随着时代的发展,提倡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组织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基础的学科素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已经深入人心,但在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是会不自觉地掌握课堂的主旋律,忽略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语文知识。

(三)教师知识讲授重于学生兴趣需求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兴趣导向性。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也就缺少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知识就变成了家长和教师逼迫下的不得以而为之。小学生接触知识的时间比较短,对理论性的语文课程知识理解有限。而在实际课堂中,很多教师也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兴趣,很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为目的,展开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强制性背诵、多遍抄写成了语文的主要教学工具。这样的语文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要点的记忆,但是它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从而引起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逆反心理。

(四)应试教育重于综合素质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考取一所重点初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和教师就会不自觉地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上。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改革,没有实质性的作用。所以要想有效进行语文课程改革,就应该先改变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主动去探索有效的方式进行课堂改革[3]。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分析

(一)确定课程目标,渗透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属于广义的概念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说,推动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落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教师就要在培养学生文学基础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推动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帮助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而渗透核心素养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好培养目标,然后以语文课堂为载体,通过引导的方式逐步渗透。

例如,在《曹冲称象》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借助“称象”的故事,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想一想曹冲的方法是怎样的原理。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这篇文章内容为学生普及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比如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相关知识等等。通过为学生讲解历史文化知识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文化,推动学生形成相应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促进学生文化传承的语文核心素养。此外,由于这篇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那么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知识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度。

(二)组织小组实践,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教学时,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既不符合核心素养背景下对知识实用性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养成,更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所以,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实践的形式,打破现阶段语文课程中的教学局限。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比如教师在开展《朱德的扁担》这节课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制定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性格特点进行综合考察,并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要求学生以课堂合作探究的形式,首先阅读文本内容,然后再讨论教材中课后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适当的课程引导,帮助学生探究课后问题的答案。当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问题形成争执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让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答案。当学生对课程内容探讨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的小组成员进行课堂发言展示,并提出相应的指导。通过这样的课程活动形式,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课程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开展生活实践,巩固核心素养

知识提炼自生活,最终也会回归到生活。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小学生本就活泼好动,学习兴趣不足,如果我们采用的是脱离实际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愈发没有兴趣。为此,教师就需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蝙蝠与雷达》这篇文章时,教师就能够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学生想一想飞机如是何安全驾驶的。然后借由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飞机安全飞行的秘诀——雷达,并让学生思考雷达是根据什么发明的。鉴于中年级段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生活经验,所以有些学生知道雷达的发明思路来源于蝙蝠。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探索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明白语文课文中的知识都是生活的写实,还能明白许多科学发明的灵感都来源于实际生活。除此之外,很多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发展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其核心素养也可以得到巩固。

综上,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创新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势在必行。为此,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还要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推动语文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创新语文教学形式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语文课堂核心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