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题能力 提升学生素养

2022-11-19 22:14卞银莹
小学生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书架做题审题

⦿卞银莹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错误笼统地归结为粗心大意,过于依赖题海战术的作用,使得小学生在思维定式下机械地解答题目,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小学生审题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并从根本上分析他们出错的原因,以在对症下药的基础上,促使小学生在知其然的同时做到知其所以然。

一、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高解题速度

受到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的影响,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表现出了如下三种状态:一是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浪费较多时间,却不知道如何下笔;二是解题思路出现偏差,在大量计算后,得出错误答案;三是运算速度较快,但不能保证准确度。[1]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从正确审题入手,引导小学生挖掘题目中的关键性信息,以提高他们的解题速度,夯实他们的数学基础。毕竟,正确审题是做题的首要步骤,若审题方向出现偏差,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水平的关键。

(二)培养数学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小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应该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以做到授人以渔。目前,小学生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题目时,他们存在强烈的畏难心理,增加了做题的难度。而随着审题能力的不断培养,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思维较为活跃,这便于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入手思考问题,从而能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反复读题

对于题目中的重点字词句小学生应反复读、仔细揣摩,以抓住重点,理清数量关系,即当看到“多”或“少”字眼时,要清楚知道是哪两者之间的对比,并能明确哪个大、哪个小,以快速整理思路,做到下笔如有神。

例如,在面对题目“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分米,宽是45厘米,高是2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时,很多小学生能快速给出5×45×24的答案,却忽略了题目中的单位并不统一,需要先换算单位,才能进行计算。而在面对题目“一块布长4米,用去1/4米,还剩多少”和“一块布长4米,用去1/4,还剩多少米”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解题方向却完全不同。小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只有稳定情绪,仔细推敲,并圈出其中的关键词,才能做到不遗漏,正确理解题意。

只有反复读题,才能在关注到整体的同时,发现部分的差异,防止漏读、错读等情况的出现。但很多小学生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存在紧张心理,导致读题的时候情绪不稳定,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对他们多一些训练和指导,以促使小学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二)仔细观察

仔细观察有助于小学生发现出题人的意图,能使他们快速找到解题的关键。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转变自身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树立小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把课堂教学交还到他们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观察和思考时间,以促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面对题目“工程队修一条路,已经修好了全长的2/3,距离终点还有12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时,小学生在看到题目时,往往一头雾水,并不清楚分数和具体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鼓励他们自主观察,深入探究。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在观察中发现12米其实就是全长的1/3,但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作为教师,应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和引导,以帮助小学生树立解题的自信心。而在面对题目“舞蹈小组中男女生人数比例为4∶3,现在又转进来7名女生,这时男女比例为3∶4,试求舞蹈小组的总人数”时,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多次重复观察,以发现其中的变量和不变的量,进而在促使他们深入思考,经过计算得出最终答案。

磨刀不误砍柴工。观察的过程中看似浪费了时间,却为小学生消除了解题道路上的障碍,使得他们的整个解答过程更为顺畅。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他们在边读、边观察、边思索中,顺利解答问题。

(三)类比思考

在教师讲解完例题后,很多小学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迫不及待想要解答教材后面的变式题,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明明是相近的题目,却总是审错题、会错意,写错解。[2]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题组练习的形式,引导小学生在类比思考中,获取相应的审题能力,以完善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如下题目中:(1)一件衣服原件100元,第一次降价20%,第二次又降价20%,这件衣服现价多少元?(2)一件衣服原价100元,第一次降价20%,第二次提价20%,这件衣服现价多少元?(3)一件衣服第一次降价20%,第二次提价20%后现价为96元,这件衣服原价多少元?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小学生错误地认为降价20%后再提价20%,相当于价格没有变动,却忽略了其中的单位1在时刻变化。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小学生先对比题目,发现其中的异同点,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探讨解题方法,并让他们畅所欲言,促使他们获得深刻的认知体验,丰富他们的数学知识体系。

类比思考能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能在深入辨析中,促使他们发现数学课程的奥妙之处,进而能激发出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数学的世界中自由自在地遨游。

(四)数形结合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认识的字较少,在审题时,常常丢三落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采取数形结合的形式,增加题目的趣味性,降低审题的难度,从而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

例如,在面对题目“科技园上午有游客12人,中午有6人离开了,下午又来了8名游客,此时园内有多少游客?”时,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在阅读时较易混淆其中的关键信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子图抽象表示每一个游客,先画12个点,再圈走6个,右边又来8个,这时问一共有多少人,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问题由繁到简,结合图形思考学生就会产生熟悉感,从而能帮助他们进行有效审题。而在面对题目“果园里今年收获核桃360千克,收获的红枣比核桃的2倍少40千克,果园里今年收获红枣多少千克?”时,教师可要求小学生自主画出线段图,以促使他们快速列出算式360×2--40。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基本思想之一,也是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武器。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训练小学生的画图能力,即把题目中的文字描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往往能使小学生发现题目中层层递进的关系,可使他们体会到解题的乐趣,从而能将课堂教学推向最高潮。

(五)认真检查

检查是审题能力培养的关键一环。但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小学生检查能力的培养,而是在批改作业时直接指出他们的错误,这导致小学生下次还在相同的地方出错,并不能有效纠正他们的错误思维,使得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为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要求小学生自查自检,以引导他们走出思维误区,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例如,在面对题目“甲书架的书是乙书架的5/8,若从乙书架取21本书放入到甲书架,则两个书架的本数相等,乙书架原来有多少本书?”时,小学生潜意识里会认为乙书架比甲书架多21本书,因此得出“乙书架的3/8为21”的错误结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先组织他们进行自主检查,借助逆推法发现其中的矛盾,然后让同桌之间相互检查,以学习同伴的解题思路和长处。由于是自主发现的错误,他们的记忆往往更为深刻,课堂教学效果也较为显著。

在检查环节,教师还应引导小学生做好反思和总结,即为什么会出错,应该如何保证逻辑的正确性等。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小学生将错题整理到笔记本上,并经常翻阅,以提高他们的做题质量与水平。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题中有很多的隐含条件,需要小学生在反复读题的基础上,仔细观察、类比思考,并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最后通过认真检查,提高他们解题的准确率,促使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猜你喜欢
书架做题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整理小书架
做题做恶心
高考《不等式选讲》考什么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注重积累,大胆探究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书架就要美美哒
由一道反函数题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