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探究与分享活动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

2022-11-19 22:40朱帅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22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探究

朱帅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探究与分享”活动指的是以教材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学生心理、生理、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在他们已有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展开互动交流和探究,促使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探究和分享”活动中,学生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提升学科素养。

一、“探究与分享”活动的内涵

“探究与分享”活动要基于学生的好奇心展开,引导他们积极观察生活,通过分析、思考等方法发展思维能力,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探究与分享”活动的基本内涵,即探究活动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了解和道德与法治有关的各种新的知识,然后进行自主建构。同时学生还要注意互动交流和分享,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和他人交流自己的经验,并从他人的表达中获取其他的知识,完善自己的活动,也就是说,这样的学习活动要体现出一定的合作性。如在学习“当冲突发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可能发生冲突,然后让他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分析冲突出现的原因,探究如何解决各种冲突。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参与到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在活动中和其他学生交流如何解决矛盾。这样的学习才更有价值,也能体现出“探究与分享”活动的内涵。

二、“探究与分享”活动的特征

(一)思想性

“探究与分享”活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思想性,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促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教师不仅要选择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内容,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辩证分析,促使其从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或进行反思。如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公共生活中充满了规则,那么,是否就破坏自由了呢?要如何权衡两者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出现了哪些新的规则呢?我们是否要遵守这些规则?”这个问题来自生活,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有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全面地思考问题,从而真正地理解该如何融入公共生活中,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民主性

民主性也是“探究与分享”活动的特点之一。在现代教育中,十分注重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也要让学生展现出民主性。首先,活动的主题不能是由教师独自设定的,而要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其次,学生还要参与到设定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分享意见。最后,教师还要给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展开民主讨论,这样才能提升活动效果。如在学习“探访古代文明”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古代文明感兴趣的地方,最后学生决定对比一下同时期的中国和埃及,看看有什么异同点。此后,教师又让学生互动讨论,设计各个活动环节,最后学生选定了收集资料、角色扮演、填写表格等活动过程,再参与到活动中,探究和交流效果就会提升。

(三)有序性

在学生参与“探究与分享”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提高,因为有序性也是此类活动的主要特点之一。教师要遵循活动设计的内在系统性和完整性,设计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项目,确保活动能高效展开。教师要认识到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如在学习“我参与我奉献”一课时,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奉献精神都不足,所以就设计了相关的活动,首先让学生思考自己能为班级做些什么,集体又能回报自己什么,然后再拓展开来,思考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要如何体现出奉献精神,找出自己身边的那些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向他们学习。这样的活动就体现了从课内到课外、从个人到社会的有序性,能让学生的思想意识逐步提高。

(四)实效性

“探究与分享”活动还要体现出实效性,要避免流于形式,避免为了完成活动而活动,而要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切实得到收获。因此教师要先分析学生需要什么,找出他们对什么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然后有针对性地设定解决方案,再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就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学习“当冲突发生”一课时,教师先分析学情,如果学生确实对冲突的发生和解决了解不够深刻,容易和他人出现矛盾,那么再设计相关活动内容。相反,如果学生之间都乐于助人、友爱互助,那么就可以跳过解决班级冲突的环节,让学生拓展思考,分析在社会生活中,如果遇到矛盾冲突,该如何解决,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探究与分享”活动的策略

(一)思维拓展型,辨析观点

思维拓展型“探究与分享”活动一般选择一些学生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思维困惑,然后让他们提出几个不同的观点,围绕这些观点展开探究讨论。教师在此时要引导他们尝试走出思维的误区,在自我反思中认识到自己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尝试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理性思辨方面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做出正确的理解。

在学习“当冲突发生”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困惑进行思考,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否也常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在发生冲突时,自己会如何处理,然后探讨一下,哪一种方法最好。结合此问题,学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如有的学生提出双方要冷静思考,然后再进行讨论,分清楚孰是孰非;还有的学生提出冷战,直到双方都忘记这件事情;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找老师评理;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要抗争到底。结合这些不同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找到其中的矛盾点,思考到底是冷静思考更好,还是直接争吵更好;是自己解决问题更好,还是处处寻求他人帮助更好。在讨论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提升。

理性思考的能力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维拓展型活动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然后一起找到这些观点中的矛盾之处,并加以分析。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各种问题,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体验反思型,探寻意义

体验反思型“探究与分享”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反思和体验的平台,有助于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激发他们的求知内驱力,进而让课堂学习充满生命的气息。教师首先要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体验,再将自己的体验结果说出来,和班级学生讨论,并进行反思,探究其中的深刻意义。公共参与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要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要通过体验反思的方式,学生的感悟才更深刻。

在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提出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展现的都是公共生活的场景,大家看看这些图片中是否有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然后说说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样促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探究应该如何融入公共生活。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进行反思:“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一个能积极参与到公共生活中的人吗,你是否也有过什么不好的生活习惯呢?你觉得要如何改进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感悟,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深意,他们认识到了人们要如何参与公共生活,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得到了提升。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得了自己参与社会公共活动的感受,这样他们就能更深刻地展开反思。通过主题活动,学生提升了公共参与方面的核心素养。

(三)情境讨论型,激活情感

情境讨论型“探究与分享”活动能促使师生、生生进行合作交流和情感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让他们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此后再进行讨论。在角色扮演中,学生激活了情感,在讨论中,他们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更好地解决了问题。

在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内容时,教师就引导学生思考法律法规是否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应该遵守这些规则。以“交通”这个场景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想象自己是路人、司机、交通警察,说说自己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并思考违反交通规则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教师引发学生讨论:“有人说‘中国式过马路’也没有什么关系,这样很安全,不容易被车撞倒。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在讨论中,学生激发了情感,认识到这样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将是巨大的损失,所以遵守交通规则是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表现,每一个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他们感受到了不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后就会重视交通规则,并积极遵守规则。

为了让学生提升法治意识,发展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他们进入到特定情境中。这样学生能认识到个人应该如何融入社会生活中,认识到提升法治意识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自己的情感。

(四)行为导向型,自我判断

行为导向型“探究与分享”活动以学生习得某种正确做法为活动目的,通过各种自主型活动,让学生提升自我判断能力,在共同合作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明白了自己还有所不足,并在同伴的帮助下改进自我,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在学习“探访古代文明”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行为导向型活动,安排学生自主搜索各种和古代文明有关的资料,然后尝试撰写小论文。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两方面的技能:一是学会搜索、整理、归纳资料;二是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撰写论文。学生要进行自我判断,思考自己在哪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然后自主思考或向同伴寻求帮助,促使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如有学生不懂如何搜索资料,于是就向同伴寻求帮助,同伴提出可以先思考自己论文想写什么主题,如探究哪个地区的古代文明,主要探究科学、文学、艺术等哪几个方面,然后再搜索资料,有的放矢,找到各种关联性更强的资料。该生在探讨中提升了搜集资料的能力,展开了自主活动,很好地完成了该项目,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小组,他们可以相互帮助,协助同伴更好地进行自我判断。

在行为导向型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活动项目,让他们自主思考该如何完成这些项目。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了自我判断能力,明白了该如何学习、探讨,提升自我。

(五)组合型,发展知情意行

组合型“探究与分享”活动是指将上面的几种活动形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发展知情意行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懂得了各种知识概念,还懂得了如何在生活中合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信息整理、理解分析、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在学习“我参与我奉献”内容时,教师设计了组合型“探究与分享”活动,首先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思考“事不关己”和“融入集体”这两种做法哪一种更好,尝试参与到辩论分析中。其次再结合辩论结果进行体验反思,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并积极奉献力量的人,如果不是的话,则要思考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让他们制定几个任务,参与到建设班级、奉献自我的活动中。如有学生对文学艺术很感兴趣,于是便主动提出要参与班级图书角的管理,而且还提出可以将自己私人珍藏的书籍拿出来和其他学生分享,并定期组织文学沙龙活动,一起讨论阅读收获。这样的组合型活动将辩论、体验、实践等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全面提升。

在组合型活动中,学生通过辩论分析提升了思维能力,通过体验反思获得更深刻的感受,他们能融入特定的情境中,展开深入探讨,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行为能力。在这样的系列活动中,学生知情意行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和发展。

在“探究与分享”活动中,教师要设定有明确指向性的活动,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展开设计,让他们全面提升学科综合素养。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得以提升,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展开有深度的对话,从而全面提升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探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