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要“六精”并举

2022-11-19 22:40姜鸣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城关第四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22期
关键词:后进生班级班主任

姜鸣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城关第四小学)

何谓班级管理?专家这样解答:“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科学的管理才能助力学生的发展。

一、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随意管理,导致两极分化

缺乏明确目的,仅凭以往的经验和主观的意愿管理班级,是当前班级管理中大多教育工作者存在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班主任将班级管理定位于以学生成绩提高为中心开展班级管理。即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在个别班主任眼里,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内在潜能视而不见,由于班级管理的随意化,直接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

(二)片面管理,造成能力欠缺

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侧重于考勤、卫生、纪律、学习等维持班级运转的常规管理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生存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各种能力的欠缺,甚至产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权威管理,遏制学生发展

当今学校,大部分班主任处于班级管理的绝对权威地位,从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到班委会成员的选定到对学生的各项评价,都是班主任一人说了算,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保障。这种班主任权威管理的后果是直接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四)简单管理,致使学生抗拒

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成果。当下很多班主任教育方法以批评惩罚为主,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建设。多数班主任爱用批评惩罚这种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方法,这种简单的管理方式副作用也是相当明显的,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对班主任的敌对情绪和抗拒心理。

目前,部分中学班主任缺少班级管理所需要的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在班级管理中认识不到自己的“导师”作用,只会以成绩的高低为出发点去管理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片面性发展。

二、“六精”并举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一)立足精密,注重细节教育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这就要求每一位班级管理者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关注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从小事出发,立足精密,注重细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叶澜教授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起并主持过一项大型基础教育改革课题,对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都进行了重建式的探索。笔者当年和其他同仁一起践行过叶教授提出的“班级岗位建设”理念。班级日常事务的烦琐是常常令班主任头疼的。那么如何改变学生对班级日常生活的麻木状态,把原来无奈的义务之事化为学生积极争取的创新之举呢?笔者和同仁是这样操作的:设置了五个环节,即岗位设置——岗位竞聘——岗位实践——岗位评价——岗位轮换。其中岗位设置涉及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类、知识类、活动类、服务类、行为规范类五大类别。各岗位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自己有兴趣且能胜任的岗位,以竞聘的方式上岗。对于竞聘的策略及内容都有精细的规定并严格执行。由于工作细致,措施缜密,学生在活动中养成了关注小事、从自身做起的良好心理品质,学生的合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各方面也都得到了锻炼。

(二)追求精当,注重德育素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身体快速成长而心理成熟相对滞后。多数学生敏感而脆弱,少数学生还生发出较强的逆反心理。这种客观现状要求班级管理中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而是要准确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精当而有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感恩孝亲、协作友爱、勤俭节约、礼貌诚实等优秀品质。班主任要勇于尝试、改变观念、改进教法,寓德育于课堂外,积极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比如邀请任课教师中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跟学生讲讲自己学生时代那些事,班主任定期组织以安全法制、心理健康、明礼诚信、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系列班会。另外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也很有现实意义。

(三)力求精彩,实现自我管理

学生不容易管,这是很多班主任的共识。而当今的班级管理存在两大误区:要么管得过死,要么管的过松。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呢?笔者认为实现自我管理不失为最精彩的管理模式。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也就是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自治而不是他治。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的“三自”管理法很精彩,值得借鉴:

1.自定班规

无制度不成文,有制度就能管理好班级吗?这要看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学生最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同伴,自己管理自己和自己的集体最有针对性和发言权。所以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比班主任制定的更有约束性。学生在为班级定制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班规内容涉及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所有师生享有的权利以及应当履行的义务以及对集体不作为或乱作为后应当承担的责任。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就是学生日后的行为准则,也是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基础。

2.自建班委

班规制定后,建立一个有力的执行机构带领学生执行,是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班规制定出来后,班主任可以发动学生毛遂自荐,竞争上岗,自荐人上台演讲,然后由全班学生民主选举出班委会成员。班委会成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实行轮换制,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学生自己创建的班委会就不再是学生眼中班主任的“传话筒”了,而是班集体的服务者。这样有助于创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

3.自做班主任

多数班主任容易犯“统得过死,管得过多”的毛病,不放心把班级交给学生管理。班主任一定要转变理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把班级管理权交给学生,班集体会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教师可以尝试这种做法:由全班学生每月推选出一名学生担任代理班主任,班主任“退居二线”并不意味着对班级撒手不管,班主任在代理班主任上岗前一定要对其做好培训和指导,关键是让代理班主任真正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要求代理班主任在工作任期中,转变一名“后进生”,为班集体做一件实事,协同班干部全面负责班里的各项工作。

“三自”管理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使班级形成了有序的管理网络。在集体中,人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人人从集体中获益,又在为集体付出。学生在这样的班级中感受到的不是约束、不是紧张,而是宽松和自由。

(四)务求精心,形成教育合力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家庭小环境、社会大环境,都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班主任不仅要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也要面对学生背后的家庭环境,面对着多种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如果班级管理简单地采取单一的措施,就会让一些学生感到无所适从,那么,怎样才能使家庭教育与班级管理统一起来呢? 这就需要班主任精心谋划,通过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新型家长会搭建交流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曾经说过:“新型家长会比以前的老一套柔情多了,它融化了隔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那些冰山。”班级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一日访谈”活动,取代传统意义的家长会,为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家长之间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共同教育的平台。活动的一个保留环节是请学生家长介绍自己的“教子之道”,讨论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再让学生当场发言。这一环节要抛弃只请优等生家长介绍经验的做法,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甚至请部分问题学生发言,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沟通、交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传统家访加强家校合作

班主任登门家访,更能让学生和家长获得一种被尊重感。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处在同一时空,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谈论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或思想上。班主任登门家访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怀与重视,还能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登门家访沟通了师生感情,让班主任走进学生心里,面对面的促膝畅谈,教师可以给家长简要介绍当前教育的理念,可以给家长介绍自己在班级管理上的思想和做法,以及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这样更容易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家校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班主任和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达成一致,把两股教育力量拧成一股,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班级管理的精彩之处在于班主任自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家校携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五)注重精细,培养良好习惯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习惯,一个好的习惯会受益终生。班级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群体,它上要联系学校、家庭、社会,下要关联到每一名学生,需要操作的事情太多。因此,要想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在精细上做文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让好的习惯内化为好的品质,这需要我们班主任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1.广泛宣传,强化意识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其体验和感受班级主人翁的责任,帮助每一名学生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同时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广泛宣传,逐层强化。比如可以召开班委会、小组长会及各种培训会等。

2.公平公正,以情动人

班级管理过程其实是一场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树立平等的师生观,才能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只有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愉悦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能单凭学习成绩去评定学生好坏。

3.小事着手,滴水藏海

魏书生曾在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介绍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七个一分钟”,即每天做一分钟家务,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军歌,走一分钟队列,练一分钟演讲,搞一分钟竞赛,读一分钟名著。这七件事因为要求具体、容易做到,能让学生每天乐于坚持。魏老师相信量的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就在“简单事,天天做”中形成。

(六)力图精准,有效沟通

班级管理中,教师习惯于把学习成绩暂时落后,行为习惯不符合学校要求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每个班级都有若干“后进生”,对“后进生”的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我们总是遗憾地发现,教育的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其主要原因是教育措施不够妥当。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深切体会到班主任能否与“后进生”有效沟通,在教育、转化这些学生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班主任与这些学生的沟通方式是精准的,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对“后进生”的教育就会出现无效的结果。

1.多方调查,找准症结

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所以说不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就不可能有合理精当的转化方案。班主任要通过个别谈心、家访、向其他学生了解等各种渠道掌握“后进生”“后进”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制定出有效的转化方案。

2.创造机会,更多关注

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把更多的提问机会给优等生,尤其是公开课上,更是优等生尽兴展示的舞台。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更应该在课堂上为“后进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更多地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抛给“后进生”,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班主任的关注和鼓励,会唤起“后进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激情。尤其是公开课上,不能因为怕他们回答错误就将他们完全忽视。班主任公开课上关注会让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意识到自己并未被教师忽略,给予学生更大的动力。

众所周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做到“六精”并举,从而提高班级管理实效性。

猜你喜欢
后进生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