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弃耕撂荒影响因素及土地再利用对策研究

2022-11-19 08:15朱海莲吴森林刘李明
广东蚕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赣州市赣州耕地

朱海莲 田 云 吴森林 刘李明

赣州市弃耕撂荒影响因素及土地再利用对策研究

朱海莲1田云1吴森林2刘李明3

(1.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赣州341000;2.信丰县自然资源局江西赣州341000;3.江西省合众勘测规划有限公司江西赣州341000)

受到丘陵山区地形与城市化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赣州市弃耕撂荒呈现量大、面广等特点,且弃耕撂荒日益加重,逐渐成为影响耕地保护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耕地有效利用与粮食安全,文章对赣州市弃耕撂荒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土地优化整理等多项对策来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期推动赣州市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赣州市;弃耕撂荒;影响因素;土地再利用对策

2021年3月,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赣州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明确指出防止耕地“非农化”与“非粮化”,强调稳定粮食生产与安全的重要性。对此,应通过了解赣州市弃耕撂荒的实际情况与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优化对策解决弃耕撂荒问题,提高土地再利用率,为粮食生产与安全提供基础保障,并落实“三农”工作任务,推动赣州市的农业发展。

1 赣州市概况

1.1 赣州市自然概况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下辖地级市,全市总面积为39 379.64 km2,截至2021年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984.02万人。其一,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地、盆地为主,丘陵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的61%,红壤盆地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的17%。四周分布众多山脉,呈现四周高中部低、南高北低走势。其二,水文特征。赣州市处于赣江上游,是洪水与暴雨高发地区,每年4月—9月为汛期,5月—6月为洪水多发季节。其三,气候条件。赣州市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夏降水较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其四,耕地资源。赣州市山地多平原少,导致耕地面积少,耕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1%,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较少。近年来,受到弃耕撂荒与土地不合理利用的影响,赣州市耕地播种面积与质量在不断下降。同时,随着务农成本的提高,劳动力外流趋势日益加剧,耕地撂荒的现象比较普遍。

1.2 赣州市社会经济概况

根据赣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了解到赣州市近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2020年全年赣州市生产总值3 645.2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4.64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 389.19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1 841.37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4∶38.1∶50.5。2020年赣州市粮食播种面积754.30万亩,其中谷物播种面积695.27万亩,油料播种面积70.4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58.50万t。总体而言,赣州市耕地资源比较紧缺,2020年赣州市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所规定的0.79亩(见表1)。

表1 赣州市社会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赣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赣州市弃耕撂荒现状分析

2.1 赣州丘陵山区显性耕地撂荒现象

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赣州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农民利用耕地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与农业专家、管理者等进行访谈,来了解赣州市弃耕撂荒的现状。通过了解赣南丘陵山区一年或一年以上未利用耕地面积与耕地的灌溉、地形、自然环境与区位条件等,对赣州显性弃耕撂荒现象进行分析。由于缺乏耕地撂荒的公开统计数据,从农户案例区选取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其一,耕地生产经营情况。选取500户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每户平均承包耕地面积3.25亩。其中,保留耕地种植的有367户,占73.4%,户均实际经营耕地面积2.13亩;完全不经营耕地的有133户,占26.6%。在样本数据中,实际经营耕地面积在3亩以内的农户有286户,占57.2%,只有少数农户实际经营耕地面积在5亩以上(32户,占6.4%),表明该区域耕地生产经营以小户分散经营为主。

其二,耕地撂荒情况。对500户农户的耕地撂荒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耕地撂荒面积占500户农户总耕地面积的16.3%,撂荒户占500户样本的37.4%。小农户与一定规模农户中撂荒户均超过35%,表明弃耕撂荒现象普遍存在,且耕地撂荒面积在不断增加。

其三,撂荒耕地与可能转化地分析。对500户农户样本进行分析,农户的户均经营耕地面积1.89亩,撂荒耕地0.45亩,转入耕地2.12亩,转出耕地0.67亩。一是面积越小且越细碎化的耕地越容易撂荒。二是耕地通勤时间与距离越长,撂荒率越高,由此可见,撂荒耕地受到区位条件影响。三是耕地以水田为主,其中水田撂荒率最低,旱地撂荒率最高。四是在撂荒耕地中,以土地质量差的耕地为主,耕地质量越高撂荒率越低。五是灌溉条件越差、野生动物破坏越严重的耕地撂荒率越高。

2.2 赣州丘陵山区隐性耕地撂荒现象

2.2.1 耕地面积与复种变化

通过相关数据了解到,赣南丘陵山区耕地面积近五年内在一定水平线上下缓慢浮动,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754.3万亩,增长1.6%。而耕地复种指数在缓慢下降,表明隐性耕地撂荒问题比较明显。

2.2.2 耕地收益变化

赣州市粮食总产量在缓慢上升,2020年粮食总产量为258.5万t,增长0.2%,而人均粮食产量呈现整体下降趋势。通过对500户样本数据进行分析,耕地粮食产量与耕地潜在生产力不匹配,低于人均粮食需求,耕地产能潜力有待提升。赣州粮食作物产量比重较低,以蔬菜产量与水果产量比重为主,尤其是赣南丘陵山区以种植脐橙为主。从近五年案例区数据了解到,早稻每亩净利润在整体上升,而晚稻每亩净利润在整体缓慢下降,表明案例区呈现阶段性隐性撂荒弃耕的特征。晚稻的成本高于早稻,晚稻成本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表明晚稻具有隐性撂荒特点。从务农机会成本分析,青年(23岁~40岁)农村劳动力的务农机会成本最高,其基本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工作,务农的劳动力较少,而50岁~66岁的农村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最低。

3 赣州市弃耕撂荒影响因素

3.1 客观影响因素

3.1.1 自然条件欠佳

赣州市是洪水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高发区,5月—6月为洪水多发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继而导致耕地土质较差,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且夏季容易出现先涝后旱的现象,土地抗旱能力较差。同时,受到丘陵、山地地形影响,坡耕地较多,耕地呈现细碎化分布,耕地通勤时间与距离较长,不利于耕作,且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出现部分粗放经营与弃耕撂荒的情况。

3.1.2 野生动物破坏

赣州市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较高,耕地以山区耕地为主。随着国家野生动物保护与退耕还林等工作的开展,山区的野生动物显著增加,尤其是野猪经常出现,对耕地及农作物造成较大损害。农户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与时间驱赶野生动物,且收效甚微,长此以往,导致农户弃耕撂荒。

3.2 人为影响因素

3.2.1 农业收入过低

相比其他产业,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尤其是在赣南丘陵山区,受到地形影响,农业机械化覆盖率较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农作物收益较低,导致农民收入较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1]。

3.2.2 农村劳动力转移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赣州市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飞速发展,且经济效益显著高于第一产业,导致大多数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中。一方面,农村家庭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业工作中,而农村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劳动力数量的显著下降会严重削弱耕地种植能力,继而出现弃耕撂荒的现象。另一方面,农村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在高等教育普及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女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更愿意从事非农行业的工作,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以中老年为主,农业生产劳动力出现断层。

4 赣州市弃耕撂荒土地再利用对策

4.1 加强弃耕撂荒土地优化整理

其一,针对自然条件欠佳且农业基础设施配备不全的地区,需要加强对土地的优化整理,完善耕地的灌溉排水设施。同时,改善路网情况,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道路通畅,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基础保障。其二,加强对弃耕撂荒土地的复耕复种。由基层部门问责处理弃耕撂荒情况,加快推进弃耕撂荒的复种工作,确保耕地全面恢复种植。将农民的保护耕地责任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制度相结合,对弃耕撂荒2年以上的土地暂停发放补贴,在恢复耕种后重新发放。其三,加强对土地的承包管理。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加强对赣州农村弃耕土地的承包管理,对弃耕撂荒的情况及时纠正与解决,并依法保护农民的权益,进一步推进“三农”工作的健康开展[2]。

4.2 促进耕地多元化流转

耕地流转是解决弃耕撂荒的一种方式,需要确保耕地流转多元化发展,结合当地与农户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流转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其一,针对农户承包耕地面积过大而无力经营的情况,以及农户外出务工导致弃耕撂荒的情况,可以鼓励农户转出耕地,将耕地转给农业大户,避免耕地撂荒现象的发生。针对承包方弃耕的土地,发包方需要确保该土地在一定期限内恢复耕种,如果复种困难,则由基层部门流转该土地经营权。采取代耕代种、托管耕种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其二,针对细碎化分布、土质较差、通勤时间长且距离远、难以通过流转避免弃耕撂荒的耕地,可以采取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给予农户一定经济补偿,将其纳入退耕还林计划中;或者对这些土地统一开发,结合赣州丘陵山区的地形与季风气候等环境,发展特色种养业,如赣南脐橙、油茶、蔬菜等农作物种植,形成地方农业特色,打造农业品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其三,在耕地流转过程中,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对耕地流转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统筹与调动,确保耕地流转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鼓励与允许承包期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若农户自发流转土地动力不足,需要政府部门制定土地经营权回收制度,提高土地流转效率。针对农户弃耕撂荒且不愿自发流转的闲置土地经营权,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其收回处理,并在集体统筹规划下推动土地流转出去,提升土地流转效率,确保弃耕撂荒土地形成合适的经营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3]。

4.3 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针对赣州市弃耕撂荒的问题,还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引导作用,对土地进行宏观调控,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弃耕撂荒土地的再利用。首先,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对灌溉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赣州市的坡耕地较多,且耕地细碎化分布,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弃耕撂荒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加强灌溉水利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效率,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其次,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政府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确保农民掌握相关的农业技能,并加强对农业设施与机械使用技能的培训,提高农业设施利用率。再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需要制定相关补贴、优惠等政策,在早稻、晚稻生产中加大资金奖励与补贴。推进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发放进度,确保发放到户,鼓励农民对弃耕撂荒土地的复种。坚持“谁种植谁补贴”的原则,针对农民复种实际情况给予相应资金补贴,提高弃耕土地的利用率。并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险,保障农民种植效益,降低农业种植风险。

4.4 建立完善的土地监管与流转机制

在对弃耕撂荒土地的再利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土地的监管,制定完善的流转机制,确保土地科学合理流转,确保土地能够正常使用,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首先,需要落实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要明确监督职责与执法行为的主体,针对土地弃耕撂荒的情况进行问责处理。农业耕地管理相关部门对土地流转的过程与用途进行监督管理。其次,落实问责制度。对失职部门需要依法处罚,及时清查土地流转与使用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对违法违规流转土地行为加强监督与问责处理,并制定土地流转规定与条例,确保土地流转更加规范。问责的目的是对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评估与整改,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后,对流转后土地的用途进行定期监察。政府部门对土地流转情况的监察主要集中在流转前、流转过程两个阶段,对流转后土地用途的定期监察工作还不到位。在赣州市农户调查中了解到,存在土地流转后用途更改的情况,尤其是耕地建房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流转事后的监察。可每年定期开展全面监察,每季度抽查一次,跟踪监管规模经营中的耕地与农业大户,对其重点监督管理,确保土地流转合法合理。通过事后监督管理能够及时发现中途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并及时进行规制与整改,从而降低土地整改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

5 结语

弃耕撂荒问题是目前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粮食安全重要指示下,对弃耕撂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赣州市由于其丘陵山区地形与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弃耕撂荒现象比较严重。通过分析赣州市弃耕撂荒的客观与人为影响因素,可从优化弃耕撂荒土地整理、促进耕地多元化流转、加大农业扶持力度与完善土地监管与流转机制等方面来解决弃耕撂荒问题,推动土地再利用价值的提升,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1]詹雪萍.重庆市铜梁区耕地撂荒情况调查及盘活利用建议[J].南方农业,2021,15(16):113-115.

[2]何斌.开展临夏县耕地撂荒复垦复耕工作的几点措施建议[J].农家参谋,2020(24):15.

[3]黄奥,谭博文,尹昌俊.当前农村耕地抛荒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乡村发现,2021(2):151-155.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0.13

F323.211

A

2095-1205(2022)10-42-03

赣州农村撂荒土地利用研究(20200403)

朱海莲(1988- ),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

猜你喜欢
赣州市赣州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赣州市户外拓展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中学三乐文学社
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