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史文化的创新创业文化教育基地建设
——以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2022-11-19 09:20王三众陈瑜萱姚建涛李富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燕大燕山大学工程学院

王三众,陈瑜萱,姚建涛,2*,李富娟,孙 瑜,张 颖

(1.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燕山大学先进锻压成形技术与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 秦皇岛 066004)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高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措施,是高校“全面深化”和“整体深化”的体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全面、全方位的专业教育为支撑的;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中心,着力于创造和创新教学方式、从不同方向提高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创新与创新的发展。要推动高校将创新创业教学放在首位的进展,并在多方的大力扶持下,进行创新性的工作;要坚持以创新精神为导向的教育观念,要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科研、技术培训;为满足我国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需求,培育更多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除了受师资条件和硬件条件影响外,还受到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也就是“双创”文化的影响。“双创”文化氛围的建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而思想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因此,将思想教育与“双创”文化相融合,建设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营造良好的双创文化氛围,传承文化底蕴,发挥文化信念在人的塑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重要保障[1-7]。

1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文化教育基地现状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基地是专门用于学生发明制作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实验室,是校内建设最早,面积最大,设备最全的实物加工制作基地,面向全校师生,为全校的双创活动提供平台支撑,自2008年筹建以来,加工设备、工具和材料等硬件已基本完善,为学生制作实物提供了便利条件[8]。但在双创文化氛围方面仍然存在很大不足,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当前的创新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加工制作实物,学生在比赛过后,绝大部分科技作品因为无处存放而被拆解,导致优秀的科创作品无法留存,无法起到启迪和教育新生的作用;(2)双创基地缺乏双创软文化,缺乏双创氛围,学生对创新创业精神领悟不深,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和潜力;(3)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上的引导较少,未将燕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百年奋斗的创新创业精神融入教育过程中;(4)围绕创新创业基地,开展了一些双创活动,但是未形成系列品牌活动,起到的宣传教育作用有限。

2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目标

百年来,机械学院历届师生发扬熔铸在燕大人骨子里的奋斗基因、工匠精神、卓越品质、家国情怀,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发展贡献了燕大力量,这种奋斗精神与创新创业的精神内涵有相通之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双创文化,有必要对机械工程学院双创基地进行整体改造,在保留硬件设备的同时,融合燕大精神和双创文化,打造燕山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样板,将机械工程学院双创基地打造成集成果展示、思想教育和服务科技竞赛的双创教育主阵地,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和“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助力,为推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贡献燕大力量。

3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思路

3.1 融合百年燕大精神,丰富双创精神内涵

燕山大学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走过了“两次搬迁、三次创业”的艰苦奋斗的一百年。百年来始终坚持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始终坚持为国铸重器,始终在自我革新中不断发展,形成了熔铸在燕大人骨子里的奋斗基因、工匠精神、卓越品质、家国情怀的燕大精神。创新创业的成功不仅需要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和敢于担当的精神,还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持续自我革新的卓越品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家国情怀以及坚持不懈的奋斗基因。

将百年来形成的燕大精神与创新创业精神融合,丰富双创精神的内涵,一是从精神层面鼓舞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不断超越自我、持之以恒,勇于探索,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二是从思想上教育学生爱校荣校、科技报国,为国家培养创新力强、热爱祖国、思想过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2 重构双创基地布局,发挥育人载体功能

通过对双创基地改造,在不改变实际面积的前提下,重新规划,优化物理空间,在保留原有硬件设备的同时,开辟双创优秀作品展示区,用来展示往届优秀科创作品。此外,凝练燕大精神和双创精神内涵,打造具备燕大特色的双创文化墙,使创新基地的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通过以上措施,重构双创基地文化,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双创育人载体功能。在每年新生报到后一个月,组织机械工程学院所有新生参观新建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展示和讲解历届国家级获奖双创成果,让新生近距离了解优秀的双创作品,激发新生参加双创科技活动的热情。另外,通过双创文化墙,让新生了解融合燕大百年奋斗精神的双创文化,增强新生爱校、荣校、爱创、敢创、想创、会创的精神。

3.3 开展系列双创活动,提升双创综合能力

围绕新生和低年级学生,开展参观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双创基础技能培训、竞赛经验传授、赛学融通测试等系列双创技能和文化素养活动,提升低年级学生的双创综合素质,为学校双创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具体如下:

(1)定期开展科技创新技能培训公开课。选拔科技创新协会高年级优秀学生,为低年级学生讲授三维建模、电控、文案写作等知识,提升新生的双创基本技能,起到“领进门”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兴趣。

(2)定期开展竞赛经验交流课堂。选拔一类竞赛获奖优秀学生,有针对性地为低年级学生传授相关竞赛经验、创新方法等内容,从而帮助低年级同学从容应对各类竞赛。

(3)定期开展面向低年级学生的科技竞赛。通过开展不同主题的科技竞赛,实战演练,让低年级同学在赛中学,学中赛,赛学融通,积累实战经验。

3.4 构建双创专属课程,深化专创融合机制

在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纳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系列专业课程,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课程教育体系,这样既能凸显出专业课程的特色,还能有机地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类课程更好融合,教学时间与活动时间有效衔接,更好地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改革创新,其次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训练项目纳为课程并开设,还可以将有关创新创业的项目、企业管理和风险投资附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成功经验,撰写更有特色的教材。

3.5 创建双创师资队伍,全力护航双创教育

高校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要支持教师有计划地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的人士、专家学者等为教师兼职,建立专兼结合的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从教学评估、职称评审、培训、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教师研修、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鼓励基地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同等学力的机构(见图1,P30)。

图1 建设后的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4 结语

通过融合燕大精神和双创文化,重构双创文化精神内涵,对双创基地空间重新布局设计,完成双创基地空间文化建设,打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生机盎然的双创文化环境,彰显熔铸在燕大人骨子里的奋斗基因、工匠精神、卓越品质、家国情怀的燕大精神,彰显燕大青年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和敢于担当的创新创业精神,从思想上激励同学们大胆创新、勇担使命重担,树立用科技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信念;通过开展系列双创科技活动,为低年级同学提供答疑解惑、技能提升的科创平台,以“实战”来提升学生们的双创综合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和潜力。

猜你喜欢
燕大燕山大学工程学院
天高云淡,得幸与你相见
福建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
燕京大学教师与学生运动探论(1946—1948年)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