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初中地理教学探讨

2022-11-20 01:14陈慧芳
名师在线 2022年17期
关键词:绘制研学能力

文/陈慧芳

引 言

地理是对世界或某一地区自然环境、社会要素的统称,主要是介绍、总结世界地理环境的各种自然、人文现象。目前的地理资料主要是由古今中外相关研究学者通过实践测量、记录而得来,所以这一学科理应被划分到实践科学的行列。以往的地理教学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此方面的认知十分有限。新课程改革、“双减”政策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的施行使实践锻炼重新成了学科教学关注的重点,初中地理教师有必要围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展开深入的探讨。

一、初中地理实践力概述

(一)内涵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依照一定流程、运用合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力顾名思义就是从事地理学习、研究的人员通过把握基础理论、方法开展地理实践的能力,包括解决地理问题、深入开展地理科学探究活动等,要求实践人员具备实践的思维、技巧及与之相匹配的各项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地理素养的综合体现[1]。能被纳入地理实践的行为活动有很多,教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如开展简单的实验活动,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数据来验证理论;观察、观测或演示各种地理现象,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观察、阅读和绘制地理相关图表,将地理知识、规律高度抽象出来;组织开展社会调查、考察活动,实地分析地理问题、积累经验等[2]。其中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前提要求,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条件、学生的学情做出恰当的选择。当然教师也可直接从学生角度出发,对以上方法做出科学的调整,提高实践教学的可行性,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地理实践力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太过于拘泥形式,一味地沿袭老的办法或复制其他成功的案例,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适当引入新的育人理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不断探索实践、积累经验,培养实践教学能力。研学旅行这样的方式虽然有益于学生全面地体验地理的魅力,但是其具有期间长、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的缺点,所以未必适用于国内的中小学教学。初中地理教师还是要将实践范围控制在学校周边,结合学校条件做好实践活动设计。

(二)培养意义

首先,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地理学习本身能够促进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乃至人生观的生成,但以往的地理教学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导致学生不仅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不深刻,对地理应用理论的把握、运用也十分有限,几乎不能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人文现象,更不要说使用地理视角、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大大限制了学生“三观”的形成和个人发展。而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的提出无不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相关教师有必要改变以前的育人方法、理念,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3]。其次,从学校角度来讲,内要积极响应上级方针政策,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外要适应环境变化,紧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为国家、社会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所以,根据当前主流观点所强调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理念,学校方面也要对地理教学的实践教学板块加以完善,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最后,从社会角度来分析,我国刚刚进入发展的新时期,亟需综合型人才投入社会建设,为各领域的发展创新注入新活力。而综合型人才就具备实践意识,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包括在地理的认知方面。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提高地理素养,如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以及其他的一些心理素质,如团队协作意识、模型构建意识等。因而从这一角度来看,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十分有必要。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并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逐步推进学生相关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方法

(一)课堂实验导入实践观念

由于大部分初中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考方式,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适合在课堂上开展的小实验,用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笔者曾带领学生模拟过大气温室效应的实验:将少量土壤装入两个玻璃盘中,取以拦腰截断的塑料瓶倒扣在其中一个玻璃盘上,制作成微型温室环境,再在“温室”顶部钻一个小孔,插入温度计,在另一个玻璃盘同样放入温度计,并将两个盘子置于阳光下,观察两个温度计的变化并记录。笔者带领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演示了温室环境危害人类生存的原理,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成功植入了实践观察活动,使其通过观察验证相关理论知识。很多学生由此对地理实验的兴趣大增,并积极地参与到此后的许多地理实验中,可以说这一方法为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较佳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也可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有关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

(二)组织学生演示地理现象

当学生初步建立地理实践意识,教师可以实施更进一步的实践能力培养手段,即让学生都参与到地理实践中,通过制作地理现象的模型,自主演示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实践的体验。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选择一些简单的现象演示鼓励学生实践,如让学生打开自家冰箱门,观察、感受门上方冷还是下方冷,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在下方这一现象的理解;或让学生在一透明广口玻璃瓶内烧纸条,当瓶内充满烟雾后盖上瓶盖,将瓶子放入冰箱,十分钟后取出观察烟雾是否沉在瓶子下部,倒立瓶子看烟雾是否从瓶口流出,以此解释空气受冷形成高压、气团下沉的现象。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做一些简单的手工,以动态演示地理现象,如拉上教室的遮光窗帘,用手电当光源照向地球仪,让学生自行演示地球的公转、自转;或是让学生以书本做道具,演示地壳的挤压运动;抑或是将硬纸板作为黄道面,让学生通过小组配合用四个地球仪演示地球受黄赤交角影响所展现出的现象(太阳直射点处于南北回归线上往复运动)。前期的现象演示侧重观察,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观察的能力,由于其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因此相对比较容易操作,只需教师简单介绍,学生便可在家尝试;而后面的演示更侧重锻炼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即便有些实验较容易上手,但其锻炼的是学生的操作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更多抽象与创新意识,因而教师可将其放到观察实践的后面来进行。

(三)开展绘制地理图形的活动

获取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目标之一,因而实践教学归根结底也是地理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教学的全部,所有的实践开展最终还是要与理论相结合。从这一角度来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还是要结合教材的理论内容来展开,学生只有将地理理论与实践能力合二为一,才能更加顺畅灵活地应用地理知识。而基于这一观点,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必然少不了让学生认识、绘制地理图形。这一实践活动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学生对教材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将文字的叙述转化成具体的模型,进而将其以抽象的图表展现出来。这对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考查较为深入,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笔者围绕这一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时,先对地图的绘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向学生引入了测量、比例尺等专业概念,并示范了如何运用测量工具绘制地图,利用交互式白板“手把手”帮助学生建立了地图绘制思维,结合语言与文字加深了学生对地图绘制流程、步骤的印象。然后,为了锻炼学生在地图绘制方面的能力,笔者还尝试导入丰富的主题活动,将活动范围从班级扩大到年级、学校,以趣味性的主题活动调动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创新与想象能力,精益求精地探寻地图绘制的方法。如“我爱亚洲”的地图征集活动,全年级学生的参与就为亚洲地图的绘制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同时激发了年级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学校还特此举办了地理学习周的活动,为学生深入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四)校外研学,深入实践探索

学生锻炼地理实践力的渠道多种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室内课堂或一些校内活动,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社会、自然界中开展调查实践活动。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完整地参与实践,从实践计划到观察、操作、记录都能亲身参与。但正如前面所说,这种实践方式对学校的师资配备、资金条件要求比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学校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设计。笔者在学校的支持下曾于假期带领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开展研学活动,综合学生的建议完成了任务选择与人员分工,基于研学主题和研学资金设定了研学期间(时长)和各阶段具体的实践探索内容。在过程中的游学、食宿都得到合理安排的情况下,笔者带领学生正式开始行动。其间,笔者引导学生按照流程拍摄照片、录制视屏,并对研学所见所闻进行文字记录,最后对学生记录的地理(某一城市)人文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在小组讨论的氛围下生成研学成果,为学生更好地形成人地协调观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次研学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在地理实践中的活跃度明显提高,对实践思路、方式方法的把握水平也明显提升。可以说,研学活动的开展对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还是十分有效的,只是限于一些外在条件,相关教师不得不通过缩小实践范围来达成育人目标。

(五)综合训练制作地理模型

很多教师喜欢将地理模型的制作放在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第一步,诚然这一实践训练方式能帮助学生对地理及地理实践建立一个直观的认识,但很多时候,学生对地理知识及实践技巧的掌握较为片面,所制作的地理模型也仅有其形而缺少细节的体现,而往往地理模型的内核却都蕴藏在细节里。所以,笔者认为组织学生制作地理模型不可草率,需要让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再循序渐进地展开。具体的教学中,笔者曾在学生掌握地理图形的观察与绘制技巧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地球仪的制作活动。由于此时学生已经能够理解比例尺、等比缩小等概念,并能以此思路绘制地图,因此笔者先要求学生绘制并剪裁世界地图,将其粘贴制作成地球仪;待学生完成第一部实践后再提高实践要求,即让学生以橡皮泥为工具根据地球上森林、海洋等的分布对地球仪进行“丰富”,使地球仪更加立体。如此学生制作的地球仪便能充分体现其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能力。相比简单复刻的地球仪制作,显然这种实践方式对学生的考查更为全面。教师也可通过提出一些制作流程问题,加强学生对地理实践的思考,使他们的实践思路更为严谨、严密。

结 语

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来分析,地理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塑造地理综合思维,掌握基本的区域认知方法,并能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去验证,进而深入开展研究活动。而要落实以上育人目标,教师仅凭文字、理论层面的教学很难达到,需要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新课程改革及“双减”政策的推行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育人观点,教师也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以让学生的地理实践意识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目前来看,课堂实验、校内外活动是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谋求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紧密对接时代发展,适当融入一些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以保持育人观与育人模式与时俱进,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绘制研学能力
Painting ski maps 绘制滑雪地图
绘制童话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绘制世界地图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