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考历史材料题的选材来源和解答策略
——以2019—2021年苏州中考历史试卷为例

2022-11-20 03:14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
中学政史地 2022年21期
关键词:苏州中考材料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 陈 杨

材料题是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卷中的常见题型,在考查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情况、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有些历史教师往往会觉得材料题“难教”,学生常常会感到材料题“难解答”,给教学和备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019年6月,在正式使用完三年六册统编教材后,苏州市历史学科中考试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材料题的分值变高,难度增大。由此,本文以近三年(2019—2021年)的苏州中考历史材料题为基础,分析中考历史材料题的解答策略,以兹为师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博观约取,精选试题材料

1.课本。比如,2019年苏州中考第28题的材料一的两幅图,选用了统编历史七上第23页《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和第24页的人物等级示意图,以此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其目的。而2020年第28题的材料一则选用了统编历史七上第47页图片《统一货币》,考查秦朝统一的标准货币的名称。这充分说明,在日常教学和中考复习中,统编教材的课文主干知识和课本图片依然是重点。

2.文献文选。2020年苏州中考第29题的材料二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2021年第29题的材料一则引自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一些经典文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很多经验。中国五代领导人的文选,展示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景历程。这些经典的文献和文选都极具探究价值,但是初中生掌握起来显得有些吃力,因而初中历史教师不妨主动去研读,秉持唯物史观,了解核心要义,让自己更有“底蕴感”。

3.史学名著。2019年苏州中考第29题材料二摘编自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2020年第28题材料二摘编自历史教育学家朱绍侯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史》;2021年第29题材料三选自美国汉学家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0题材料二则摘编自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主编的《全球通史》。看来,命题人在选取材料时,不仅关注国内著名史学家的著作,也关注西方著名史学家的名著,展现了广阔的历史视野。对于这几本史学名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主动阅读,分析探究里面的重要章节或段落,让历史课堂更有“历史味”。

4.学者专著。不同于大师的史学名著,很多历史学者则就某一方面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撰写了很多学术专著。苏州中考历史的命题材料中就选取了很多来自著名高校、研究所的广大历史学者的个人专著中的重要内容。这些史学专著,对于命制针对某一话题的材料题,具有重要的选材功能。

5.主流媒体。例如,2020年苏州中考第29题的材料三摘编自2019年8月8日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爱国是香港社会主流》。因此,在备课和命题时,有选择地精编一些时政新闻,会让历史课堂和试卷更有时代性。

二、由表及里,提炼解题方法

下面以2021年苏州市中考历史试卷第29题为例,梳理出解答中考历史材料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材料三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建设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摘编自[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认识。(3分)

步骤如下:

1.第一步,确定总分值。确定该题的总分值为3分,故该题得分点有三个,至少要写出三点答案。另外,我们看到本题有两个“句号”,意为有两个主要问题。这3分该如何分配呢?带着这个思考,进入后续步骤。

2.第二步,圈出关键词。本着“全面而不遗漏”的原则,圈出题目的关键词,看看该题到底在问什么问题。第一个小题的关键词为“这一时期新中国”“伟大成就”,第二小题的关键词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认识”。

3.第三步,写好引导词。所谓“引导词”,就是核心答案的提示语,就是迅速告知阅卷人“你所问,我即所答”。在上一步圈出题目关键词的基础上,考生可以在答题卡的相应横线上先写出本题的引导词:“①伟大成就”“②认识”,中间空出一些地方或索性另起一行,以留出书写具体答案的空间。

4.第四步,研读好材料。脑海中带着“核心问题(即题目的关键词)”再去研读材料,就会变得很有目的性,节约了很多不必要的阅读与思索时间。我们在材料中看到“这一时期新中国”具体指的是1953—1957年,也看到经济制度的顺利改造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可以将这些材料中的关键词圈出。

5.第五步,联系出答案。根据“1953—1957年”这个时间限定,再联系所学内容,那么到底写几点内容呢?此时想到该大题的两个小题共享3分,那么第一小问至少写出两点“成就”才妥当,比如“一五计划”实施、三大改造完成等。接下来,根据所圈出的材料中的提示词“马克思主义的教导”,联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国情(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知识点,即可得出认识。看来,第一小问应为2分,第二小问应为1分。

6.第六步,检查一致性。所谓一致性,就是检查所写的答案和所问题目是否一致,所写的历史语言和字词是否正确。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后,不妨再次将答案带入题目通读一遍,看看是否具有正确的历史逻辑关系。

本题阅卷评分时的标准答案为:

①成就:“一五计划”实施、三大改造完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任答两点得2分)

②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分)

在紧张高效的考场氛围中,以上解答材料题的六个步骤环环相扣,并不烦琐,并可以迅速而不遗漏地拿到该有的分数,提高了答题的针对性、规范性。

综上所述,中考历史材料题虽是学生的“失分痛点”,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步骤可循,按照“六步法”进行思考与解答,便可获得高分。

猜你喜欢
苏州中考材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可爱的小瓢虫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