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着力点探析

2022-11-20 08:03☉邵
小学生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辨性主旨课文

☉邵 珏

小学语文学习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辨析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自己的学习思维逻辑,这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是大有裨益的。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将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凸显出来,而在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全面突出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激发以及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同时也要注重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好文章的中心主旨,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与质量。

一、让学生自主探究,实施思辨性阅读教学

要想让学生进行思考,就要给学生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得出来的答案往往五花八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会将这些思考成果全部认定为错误答案。但是在现代素质教育模式下,教师就需要将自己的观点变化一下。客观看,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是学生思考的充分体现,对这些答案教师首先要进行肯定,其次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明白这样的想法从何而来。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讨论和对其他同学想法的质疑的过程当中获得思辨能力的提升。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充分全面的提升,为切实有效地提升以及优化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夯实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精细化的探究,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语文阅读的关键主体。[1]可以说,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结合课程要求来全面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不断启发学生的阅读智慧,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或者任务来开展深入探究以及科学探索,全面保障学生的阅读实效。

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这是一篇十分具有哲理意味的故事,如果仅是单纯地由教师讲出来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去理解的话,效果往往也不是很好。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结合注释将这篇课文的大概意思翻译一下,并设置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哪个小孩子说的是对的呢?你支持哪个观点呢?”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注意收集学生的新观点、新思路。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就可以让每一个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发表意见或予以评价,让学生自由表达经过思考形成的观点和想法。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自由的发言,学生之间交流起来不会有束缚感,就可以畅所欲言,思想也不会得到束缚,能够有一个空间给学生思考。这样做,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思考,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时迅速产生多样想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发挥好自身的教学引导者角色,适时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与帮助,积极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全方位保障学生的合作成效。[2]比如教师可以发挥小组长作用,通过小组长的组织工作确保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学习讨论中。因此,在思辨性阅读的开展过程中,只有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实践中,他们的学习成效才能得以保障,阅读素养也才得以优化。

二、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实施思辨性阅读教学

培养兴趣是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给学生看一篇十分枯燥的文章或者是教师讲课方式不新颖、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希望课堂教学尽早结束,学习过程中也不会想要去阅读文章并对其产生思考,所以激发学生对阅读课文的兴趣也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3]对于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兴趣是驱动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沉浸式地开展阅读的重要元素。若他们对于语文内容或者阅读材料不感兴趣,即便教师采用再高级先进的方式或者模式,也无法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基于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阅读兴趣来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指导,不断保障阅读材料的充分全面性,切实有效地增强阅读材料的可读性与可看性,最大程度夯实学生的阅读素养以及学习质量。

例如,在学习《景阳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篇文章的特性来激发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兴趣,从而引起对文章内容的多角度思考。《景阳冈》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并且也是一个十分惊险刺激的故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喜欢这些强烈刺激的阶段,所以这样惊险刺激的故事是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要好好利用这一点,可以将上课的环节稍加改变,如教师可以采用说书的方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使之与以往的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基础上在进行文章分析的教学方式有所区别。学生很快会被这种新颖的上课方式给吸引住,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比如教师在说到课文中的高潮部分,会有一个明显的语气加快和情感的强烈变化,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一下故事的情节和教师说书式授课时的语气关联性,并从中分析出故事的发展脉络。这是不同于以往的以直接看着文本来分析的教学模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会让学生眼前一亮,还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

有趣的课文只要掌握好了方法就能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有效的思考,但是有些枯燥的课文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挖掘,然后组织一个有趣的思辨性阅读教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有趣之处,从而愿意并自发地对文章进行思考。当然,不可能所有的课文都是有趣味性的。作为阅读教学的引导者,教师有必要从学生的思维认知出发,积极挖掘并把握好课文中有趣的一个点。只有把握好这个关键的切入点,学生才能够更有成效地开展语文阅读,也才能够在阅读实践中,全方位的提升以及保障自身的阅读实效,更好地优化自身的阅读思维。

三、注重文章主旨探索,实施思辨性阅读教学

主旨是一篇课文最中心也是最值得分析的部分,但是找到主旨的路是需要探索的。教师在教授学生课文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探寻主旨的过程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需要在旁边引导和帮助学生就可以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要知道这一篇课文的主旨讲了什么,其次再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将学生的思维逐渐带入更加深刻的层次,让学生不断地去探寻,去思考。[4]不可否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主旨分析是相对比较难的。不少学生在主旨分析的过程中,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把握好文本的关键主旨,也很难有效地领会文本的中心思想。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也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应该注重引领学生做好科学的主旨分析与研判,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主旨辨识能力,继而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快速把握好文本中的关键主旨,为后续的阅读理解提供夯实的根基。

例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主旨来进行思考和探究。这篇文章是属于国外的神话故事,在上课之前,教师就要将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了解清楚,并把其中存在的深刻的道理挖掘出来,这是教师需要做好的课前准备。在上课的时候,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将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理解明白,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思考结束之后,学生就可以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了。比如,大部分学生都会说“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要学习主人公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被折磨也不能屈服的精神”。这个主旨是相对来说大部分同学都能想到的,仅仅到这里还是不够的,学生还可以往更深的地方或者是换个角度来思考。经过教师的提示之后,有些同学就又会有了新的想法,比如说“主人公是为了人类才会这样的,所以我们要学习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我们要勇于打破规则,不要屈服于强大的统治者”等等更深刻的主旨。当然,这些主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所以教师需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在探寻主旨的道路更加轻松一点。

主旨不同于语言赏析,语言赏析是对这一段简短的文字进行赏析,是依附于文字表面的,但是主旨探索是将整篇文章都综合考虑最后得出来的最具有意义的文字。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从而完成思辨性的阅读教学。

四、拓宽视野打开思维,实施思辨性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如果只读一篇的话,那么不管这一篇读得多好,那也是没有多大用的,教师需要结合课文,再将与之有关的类似的文章或者是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文章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泛读,这样不仅能打开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文章内容。[5]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的进程中,要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要全方位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来开展广泛全面化的语文阅读,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为思辨性阅读的开展积累丰富的素材。

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学习课本上的内容之后,让学生阅读一点课外的内容。这一篇课文只是节选的一部分,节选的是主人公小时候发生的故事,若缺少了成年之后的故事,那是不完整的。学生只能看到童年时期两个男孩子的美好的友谊,但是成年之后现实的残酷,学生却没有办法了解。教师教学中可以将之后的内容作为课外阅读部分安排在课堂里,学生在阅读完了之后就会产生思考,无论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还是对朋友之间友谊的思考,这些思考都是在锻炼学生思辨性思维能力。这就达到了这堂课的目的。

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有很多,要么是为了对课内不完整的内容做一个补充,要么是为了阅读同种类型的文章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无论是哪种都是为了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思考,从而完成这堂思辨性阅读教学课堂需要达到的目的。

总之,笔者认为,思辨性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着力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面对具有哲理意味的课文时,教师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思索,自己去理解课文里面的哲理;二是面对一些有趣或无趣的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的把控,要确保课堂的有趣程度,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思考;三是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都要培养学生对于深刻道理的探寻,而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四是教师还需要将课内与课外的阅读文本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视野打开,只有看得多了,学生的思考境界才会变得更加广阔。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把上述这些要点把控好,打造一个完美的思辨性阅读教学课堂不会是难事。

猜你喜欢
思辨性主旨课文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主旨演讲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谈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办手抄报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