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探讨

2022-11-20 08:17☉许
小学生 2022年14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章节分层

☉许 彬

当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并根据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从而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课程学习的乐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课堂练习设计必须要体现一定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才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满足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一、分层练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练习多以书本为主,让学生机械重复地抄写、计算。对于基础较差的小学生来说,表现出学习吃力、跟不上节奏的状态,学习的兴致较差。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可根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采取分层练习的模式,从而实现班级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一)结合分层训练对不同水平学生展开教学

例如,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设计分层练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布置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数量的计算,以夯实他们的基础,并且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分子与分母之间的计算关系,运用简单的分数混合运算来对学生设计课堂习题练习,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巩固分数学习的基础,为后期的强化练习做好教学准备。对于基础良好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自主列式计算。例如,教师可以引导这一部分学生自由组队,并且每天在小组内选出一名代表,为其他组员设计中等难度水平的分数混合运算题型,并且在小组内部展开竞赛比拼,以此来达到小组成员之间数学水平共同提高的目的。为帮助学生完全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点并积累做题经验,对于基础优秀的学生,教师可布置他们对思维拓展类题目进行练习,并增加题目的综合性,以提供给他们自我发展与提高的平台[1]。例如,由于这一部分学生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点掌握较好,所以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高难度的题型,引导学生展开多人探究与解答。而高难度的问题设计可以结合其他知识点进行综合出题,教师可以将分数混合运算与立方体的体积计算相互结合,引导学生解答以分数为基础的立方体体积计算题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加快自身解答分数混合运算的速度,同时也能够巩固已学过的数学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二)结合分层练习的方式来分解章节知识点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当中,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要求教师分多个小章节进行练习教学,从而达到减少学生单节课学习负担的目的,并且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情状况以及学习特征,来分析如何将章节内的练习教学进行分层,继而保障数学练习教学能够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状态来展开,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度分析该章节当中所含有的因数倍数、倍数的特征、偶数与奇数、质数与合数等章节内容,并且根据课本当中已有的小章节模块进行分层规划,确保后续的分层练习能够保持循序渐进的状态进行教学。为此,教师需要将该章节当中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设计练习:“老师在黑板上列举多个数字,同学们可以算一算哪一些是36 的因数?而哪一些又是60 的因数?”教师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练习倍数的知识点,保障课堂教学当中因数教学与倍数教学的内容能够做到相辅相成。在此之后,教师便能够将学生对于因数倍数的学习基础作为依据,展开奇数与偶数的教学。其原因在于,奇数与偶数同因数与倍数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教师需要抓住该章节知识点的性质,实现奇数与偶数知识点的分层式教学。由于学生在分层练习中学习基础较为牢固,所以该环节的学习质量必然能够达到教学的预期标准。最后,教师便可以结合因数与倍数同奇数与偶数的知识点来延伸至质数与合数的教学,并且帮助学生证实“部分数字能够同时是质数或者偶数,部分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知识论点。以此来设下教学的悬念,鼓励学生通过练习来寻找符合这一性质的数字。在这样一种教学状态当中,教师将多种数字性质的知识点进行分层,并且通过对其中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延伸至另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实现了各章节练习教学的过渡与协调,能够引导学生从基础的知识练习转化为加强版的知识练习,使得数学课堂练习分为多个学习阶段,解决教学难度分布不均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通过分层练习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二、探究练习

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应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采取探究、合作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样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一)结合生活类练习进行学习探究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能借助竖式进行正确的计算。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设计如下生活化的问题:超市里苹果每千克7.8元,香蕉每千克5.7 元,苹果比香蕉贵多少钱呢?由于学生对超市购物类的问题特别感兴趣,因此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致较高,且能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体会到数学课程学习的实际意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课堂练习当中所学的小数点内容进行综合总结,并且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发挥出自身的思考能力,将所学的小数加法与减法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与探究练习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用竖式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这样位数才能对齐,才能按照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运算”的规律后,教师再增加课堂练习的难度,以此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他们的理解。

(二)结合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练习

课堂练习是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的一项重要环节,而小组互动探究则是一种能够通过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学习方式[2]。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出课堂练习与小组互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优势,设计出更具有教学效果的课堂练习方式,以此来为提高课堂练习设计质量而奠定基础。

例如,在复习《数与代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在练习设计环节采用小组分组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共同探究、共同学习。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章节当中有关“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练习内容进行练习问题的设计,鼓励小组成员运用字母来表示不同运算规律的表现形式。小组成员可以在互相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彼此优势,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小组之间的互动探究,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高难度的练习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列举经典的“追赶问题”来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为学生指导正确的解题思路,即“首先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继而求出答案,进行回顾反思”,或者是“通过列举、转化等方式,来解决数量关系当中的条件或问题”。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探究出练习问题的解决思路,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性,实现课堂练习探究的高质量发展。

三、日记练习

教师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设计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新发现、学习疑惑等记录下来,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认识负数》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并知道正负数和0 之间的关系,以发展起他们的数感和应用意识。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根据乡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身边的负数,并以日记的形式进行练习。例如学校旁边小商店2月份盈利3000 元,可记为+3000,3月份亏损2000 元,可记为-2000 元。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收入我们也可记为正数,支出则记为负数……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在日记类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可用正负数的形式来表示身边的更多事情,从而可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且在这样一种学习背景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感受到练习当中所带有的生活化气息,使得数学练习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够提高学生以日记练习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的兴趣。

除此之外,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每天上学所行走的路程以及耗费的时间进行记录,并且在持续若干天之后,将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每一位同学在日常上下学过程中的行走速度。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出对于正比例关系的教学,并且根据每一位同学所计算出的行走速度值,判定出各种数据之间是否构成正比例关系,以加深学生对于正比例量关系的理解程度。其次,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日记练习的方式,记录若干天之内购买物品的总价、单价以及购买数量的数值,得出其中所具有的反比例关系,并通过实践练习来为学生巩固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学习基础。总的来说,从练习方式来看,日记练习的方式主要具有较为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学生能够以日记的形式进行练习,通过自主实践与探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知识点所存在的逻辑关系,这对于实践练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实践练习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设计实践性的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的圆形物体较为熟悉,自主探究的兴致也较高。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设计实践类的练习题,即能否用一根绳子画出来一个圆呢?根据圆规的工作原理,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固定一位同学的位置,另一位同学抓着绳子的另一端绕圈可形成一个圆。通过实践练习,促使小学生发现圆与之前所学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可帮助他们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除此之外,在学习《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运用实践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学习,并从中引导学生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实践技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班级内其他同学的年龄、出生年月、性别等具有比例性质的数据进行统计,并且引导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百分制的数据转化,得出不同的百分比结果[3]。而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切割圆形来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绘制,例如,将整块圆片切分为四个等量的直角扇形,则每一块扇形都能够代表25%的数值,并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量角器的运用,来绘制具有高精度的扇形统计表。而从该实践练习当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扇形统计图数据的统计,或者是扇形统计图的绘画,教师都能够通过运用实践练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练习探究,并证实课本中的理论内容。这种方式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在实践练习当中的成就感,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练习信心,使得学生形成在实践练习当中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综上所述,个性化的课堂练习能够激发小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丰富他们自身的情感,进而在品味生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与学习成绩,实现他们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用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章节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