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灵魂
——《昆虫记》专题阅读课堂实录

2022-11-20 09:52刘秋萍
初中生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昆虫记法布尔蟋蟀

■刘秋萍

【设计理念】

专题阅读的形式能够有效推进名著阅读。在《昆虫记》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昆虫的隐秘世界比较陌生,对作者法布尔也有距离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笔者设计了“有趣的灵魂”这个阅读专题,带领学生由虫性探讨人性,感受《昆虫记》的情趣和理趣,在“有趣”中感悟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了解昆虫的称呼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读《昆虫记》。请大家看一下屏幕上的这些称呼,说说你们会想到书中的哪些昆虫。

(屏显:清道夫,建筑师,歌手,麻醉师,杀手,狩猎者,搬运工,隐士,水枪手,木匠……)

生:歌手,让我想到了蝉、蟋蟀;杀手,让我想到了法国狼蛛。

生:搬运工,让我想到了圣甲虫;水枪手,让我想到了蝉。

生:建筑师,让我想到了蜾蠃;隐士,让我想到了欧洲榛实象。

生:麻醉师,让我想到了多毛长足泥蜂。

师:看来同学们把书读得很熟啊!这些称呼给你们什么感觉?

生:这些拟人化的称呼,使昆虫的形象很生动。

生:这些称呼让人感觉昆虫就像是人类社会中做这些工作的人,读起来很亲切。

师:深有同感,我们好像看到了各行各业的“人间工匠”。

二、感受昆虫的情趣

师:老师选了一种昆虫中的两位代表出场,大家猜猜它们是谁?这个片段写的是什么现象?

(屏显:1.A把自己打扮成顺从而多情的美男子。它用足一钩,将一根触须拨到大颚间卷起来,涂上唾液作为化妆品。修长的后腿带着马刺,装点着红色的饰带,此刻正不耐烦地跺着,不时朝空中尥一蹶子。满怀的深情让它说不出话来,一对覆翅虽然还在急促地颤抖着,却只能发出一阵嘈杂的摩擦声。2.但是表白失败了。B匆匆跑到一片生菜叶子下面藏了起来,却又掀起帘子的一角,向外张望着,想让小伙子看到它。)

生:A是雄蟋蟀,B是雌蟋蟀。这个片段写的是雄蟋蟀在追求雌蟋蟀。

师:“追求”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人之常情原来也是“虫之常情”啊!这段文字哪里让你觉得有趣呢?

生:雄蟋蟀出发前把自己精心打扮成一个美男子,特别有趣。

生:“此刻正不耐烦地跺着……却只能发出一阵嘈杂的摩擦声”,让我仿佛看到雄蟋蟀告白的时候那副火急火燎、害羞得脸颊红扑扑的样子,太好玩了!

师:法布尔已经把你带到那个“表白”现场去啦!那么,这个片段会不会让大家联想到一些古代诗句呢?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师:法布尔把昆虫求偶的习性生动地描写成一场“爱情表白”,真是情趣盎然啊!

三、以虫性观照人性

师:让我们来看看另一只有趣的虫子,它的职业卑微,但是仪表堂堂。

(屏显:它的触角末端分别顶着一个红色的绒球,胸前装点着土黄色的法兰绒,鞘翅上横披着两条橙黄的丝巾。)

生(齐):负葬甲!

师:读了这句话,老师不禁赞美道——负葬甲,你真是高贵呀!

师:同学们也像我一样,对负葬甲的三个画面赞美一下吧!

(屏显:1.其他的虫子会把干瘪的尸体留在地上,经受一连几个月的风吹雨打,而负葬甲会马上把尸体整个处理掉,将这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2.它没有碰过这块肉,那是给孩子们的家产,不是给父母享用的。父母只是偶尔吮吸几口脓血,以保存体力。3.如果一对夫妇遇到了麻烦,其他的负葬甲也会顺着尸体的味道赶过来,为那位母亲效劳。它们钻到尸体下面,用脊背抬,用六个足挖,合力把尸体埋起来,然后默默离开……)

生:我选择第三个画面——负葬甲,你真是乐于助人呀!

师:这个画面体现了负葬甲对他人的态度。

生:我选择第一个画面——负葬甲,你真是勤劳呀!

师:这个画面体现了负葬甲的工作态度。

生:我选择第二个画面——负葬甲,你真是无私呀!

师:这个画面体现了负葬甲对幼虫的态度。屏幕上的这些文字描写了昆虫的劳动、繁衍和习性,为什么会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人的道德品质呢?

生:我想法布尔就是把昆虫当作人来看待的——把它们当作一个个熟悉的人来观察,他笔下的负葬甲自然就有了人的品质。

师:的确,法布尔蹲下身来研究昆虫,以人性关照虫性,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请大家齐读下面这段文字,说说有什么发现——可以抓住一句触动你的话谈谈感受,也可以提出疑问。

(屏显:好运从不眷顾有用的生命。负葬甲和蜣螂为环境卫生做出了贡献,它们的清洁工作如此有趣,家庭生活又是如此独特,却饱受害虫的折磨。它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过着艰苦的生活。这种不相称,不光存在于殡葬工和淘粪工的世界里,还有许多别的例子呢。)

(生齐读、思考,然后讨论5分钟。)

生:老师,我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可作者为什么说“好运从不眷顾有用的生命”“它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过着艰苦的生活”呢?

生:因为负葬甲晚年是被同类杀死的,所以这些句子表达了法布尔对它的同情。

师:这位同学用负葬甲的结局给出解释,有道理。

生:老师,我有补充!导读里说,法布尔出身寒门,家境贫困。当时的科学界质疑他的研究,他申请昆虫实验室也遭到拒绝。我感觉他的这些语言是在感慨自己的遭遇。

师:前言、后记、名家评论,都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书的理解。这位同学结合导读和作者生平来理解难懂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让我们来读一读罗斯丹的阅读感受。

(屏显: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师: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地想”,他所想到的人生感悟、社会问题和生命启示,我们称之为“理趣”。《昆虫记》的语言蕴含了丰富的情趣和深刻的理趣,我们要仔细品味。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全书思考一下,负葬甲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生:以前,负葬甲很勤快;后来,法布尔把动物尸体丢在它们的家门口,它们都不肯埋,变得懒惰了。

生:以前,负葬甲会帮助别人;后来,法布尔看到它们因相互撕咬而导致伤残,它们变得残忍了。

生:以前,它们会把好的肉留给孩子;后来,它们什么都不在乎了,变得麻木自私。

师:同学们进行了一组组对比,指出了负葬甲对人、对己、对家庭、对工作的态度的变化。这些鲜明的变化会让你联想到谁?

生(异口同声):祥子!

师生(不约而同):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师:太棒了!我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要善于把相关的、相似的经典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会有更有趣的发现。在这里,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昆虫世界和人类社会惊人地相似。

师:你的眼光很准,法布尔就是从“虫生”中反观社会人生。同学们,回顾整本书,还有哪些昆虫的故事会让我们联想起社会人生?

生:蜾蠃为了防止自己的幼虫被毛毛虫碾压死,就把卵生在巢的盖顶上,用丝将卵垂到“食物”上——它对孩子的爱护是多么周到啊!

师:你从昆虫的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善。

生:圣甲虫在滚粪球的时候,会有其他圣甲虫假装帮忙,然后趁机抢走粪球,真狡猾!

师:嗯,你从昆虫的身上看到了人性的恶。

……

师:同学们真是如数家珍啊!法布尔给我们讲述了昆虫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鲜活的生命过程。我们在他所描述的昆虫世界里,看到了人间百态,也体会了人生百味。

四、触摸有趣的灵魂

师:同学们想一想,书中描写的这些昆虫来自哪里?

生:来自法布尔的昆虫实验室——“荒石园”。

师:好的,接下来,我们回到《昆虫记》的起点,一起来逛逛这个园子。请大家齐读书中描绘荒石园的文字。

(生齐读。)

师:老师把这段文字改动了一下,请大家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屏显:一小片土地,不用太大,但要有篱笆的保护,来隔绝马路上的喧嚣;这片被遗忘的角落,它贫瘠,被太阳烤得火热,却是蓟草和膜翅目的生灵喜爱的家园。)

生:我觉得荒石园充满了诗意。法布尔在描写荒石园的时候,肯定是满怀着欣喜和深情。

师:法布尔称荒石园为“一小片土地”“被遗忘的角落”“家园”,你觉得哪一个称呼是他最喜欢的?

生:“家园”,因为这是他可以自由观察、自由做实验的地方,也是昆虫们自由的栖息地。

师:对呀,这是他们共同的家园。在荒石园,法布尔用40年的时间观察他心爱的虫子们;再用20年的心血,成就了这部十卷本的《昆虫记》。他为什么要写这部书呢?请同学们速读《荒石园》,找找答案。

生:从“废墟之中……”这句话来看,他是要抒写对科学、对昆虫的热爱。

生:从“你们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探索生命”这段文字中,我觉得法布尔在向我们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师:的确,当时盛行昆虫解剖学,法布尔的田野观察和实验方法饱受非议。他站在“生命立场”,大胆质疑当时的研究风气。

生:“有识之士和哲学家有朝一日也许会对‘本能’这个深奥的问题产生兴趣。如果说我是为他们写作,那么我可以说,我也为年轻人写作,希望能让他们爱上令你们如此憎恶的博物学,这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觉得法布尔想要让年轻人喜欢上博物学。

师:他不仅想唤醒固执的权威人士,更想唤起青年对博物学的热爱。

生:他在最后一段说,“人们用拖网探索海底,却对脚下的土地几乎一无所知”。他是想改变那个时候的不良风气。

师:19世纪,法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的转型期,许多人热衷于追逐利润和效益,远离了土地和自然。法布尔想唤回人们对自然和土地的亲近感。那么,两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为什么还要重新拿起这本书呢?

生:虽然我们的社会发展很快,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是现在的人好像很难静静地观察一只虫子,用心地聆听自然。

生:也很少有人会像法布尔一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师:是呀,法布尔纯粹地热爱、深情地观察、专注地研究、深刻地思考着昆虫的世界。他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如今,我们重读《昆虫记》,用科学和人文的光芒,照亮我们的人生。你们知道鲁迅是怎么评价《昆虫记》的吗?

生:“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师:不错。我们来看鲁迅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思考。

(屏显:他的著作还有两种缺点,一是嗤笑解剖学家,二是用人类道德于昆虫界……但倘若对这两点先加警戒,那么,他的大著作《昆虫记》十卷,读起来也还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生:鲁迅指出了《昆虫记》的不足,我发现他读书有自己的思考。

师:大文豪在读书时善于质疑和反思,这种思辨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课后,请同学们再读《昆虫记》,想想哪些地方是正确的,哪些地方是不合理的。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猜你喜欢
昆虫记法布尔蟋蟀
蟋蟀的决心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捉蟋蟀
法布尔
读《昆虫记》有感
夜读《昆虫记》
夜读《昆虫记》
我想对法布尔先生说
我的昆虫朋友
蝉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