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人文滋养的略读教学探析
——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教学为例

2022-11-20 10:20郭建琴甘肃省肃州区酒泉第七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文本

郭建琴 (甘肃省肃州区酒泉第七中学)

关于略读教学,“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所谓“为”,就是该凸显的一定要凸显,该落实的一定要高效落地,不能避重就轻,不能“一笔”带过,真正演绎“为”的精彩与厚实。所谓“不为”,就是有些不必要的环节该删就删,不必面面俱到,真正打造干净与清爽的课堂与教学。那么,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强化“为”呢?窃以为,指向人文素养的环节不应被弱化,应该被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而予以强化。

人文的内涵极为丰富,如自我意识的觉醒,个性、多元理解的被允许,透过文本正视现实能力的扩张。人文不像显性知识目标那样显而易见,它几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隐于课桌间、谈吐里、气氛中或师生的态度中,关键在于教师执教时的凸显、指向及倾斜。略读教学,可以“略”去很多,可以时不时地对部分环节或内容按下“暂停键”或“删除键”,但人文滋养不可“略”去,精神的开阔、丰富与厚重应该被凸显。下面仅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为例进行探析。

一、允许自我梳理,奠定人文基调

“从‘教读’到‘略读’再到‘课外阅读’”,略读课文担负着“过渡、联结、迁移”的桥梁作用,这种桥梁作用,既指向语文要素的训练,也指向人文精神的渗透。从“教读”到“略读”,彰显的不仅仅是方法的迁移,也是理念的更新,那就是允许学生大面积的自主学习。如果说“教读”是“扶”,那么,“略读”就是“放”,意味着“自我建构、自我梳理和自我反馈”。由“扶”到“放”,彰显着我们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也彰显着我们对略读课文教学走向的人文定位。自我意识的觉醒,自主能力的提升,恰恰是人文精神的精髓之一。凸显学生的自我意识,允许自我梳理,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既是略读课文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传承人文精神的需要。

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教学而言,新课伊始,教师不妨直接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你从题目中发现了什么?”稍作思考之后,学生你争我抢,纷纷发言:“我发现了题目中有两个双引号。”“我发现了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精彩’和‘糟糕’。”“我还在题目中发现了一对近义词:‘极’和‘透’。”教师不妨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和归纳,渐渐地学生意识到标题中的双引号意味着引用了父母口中的语言,近、反义词的并列呈现,意味着其评价的不同和程度之深,仅仅是几个字的题目,意蕴十足,具有丰富的探索余地与空间,可涵咏、可深度解读、可联系全文进行自由探究。

当教师提出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别父母不同的评价时,学生更是觉醒了自我意识:“生活中,我有自己喜好的颜色,我善于用这种颜色……”大部分学生选择用暖色调表示母亲(慈爱)的评价,用冷色调表示父亲(严爱)的评价,极好地对应了文本中的一对反义词——“极”和“透”,也进一步对应了两种亲情之爱。其中的温暖与冷酷对比令人难忘,从中看出学生生涯中接受温暖之爱,远远多于接受严厉之爱,当然也有极少的学生是相反的颜色,由此看出这部分学生的父亲恰恰是宽容的,而母亲是严厉有加的。无论哪一种情况,这样的自我梳理、自我意识的觉醒,推动着学生向着课文的深处挺进,其人文姿态尽显其间。

这种带有个性创造的选择,允许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自我梳理,应该是一种极为人文的姿态。正是没有模式的自我梳理和自我选择,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肯定与自我激励,而这对于文本理解的深入和自我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略读课文教学中,尤其要给学生这方面的自由与自主,要把发现、交流、质疑、提问、反馈、深思的机会都还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文本解读的主人、情感润泽的主人和打造人文精神大厦的主人。当学生真正体验到“主人翁”的责任与担当,真正从“放”中享受自由解读的快乐时,教学中尽显人文姿态,课堂上一再演绎“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精彩。而这,正是略读课文教学中更加值得师生迈出创新性步伐的目标。

二、允许多元解读,促进人文理解

世界是多元的、多姿的、多维度的,具有无线可能;作家笔下的世界更是多元化的,呈现出丰富而厚重的样态,意蕴十足,而这需要学生高质量的多元解读。所谓“大语文”,正是对其丰富性理解的投射。语文学科与数学不同,理解上的多样性与意蕴上的丰富性,决定了整齐划一的解读是没有市场的,是应该予以摈弃的。透过语文这扇窗,我们带给学生的应该不是拘囿,而是洞开;不是单一,而是多面体。而这既是文本解读的人文姿态,又是课改大潮中的人文色彩。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时时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让“吾口说吾心”成为课堂的常态。让个体思维闪光,让多元思维飞扬,即远离标准答案的藩篱,又尽可能达成一致与共识,通过促进人文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应该成为打造人文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视点。

听过一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公开课,教师反复引领学生就“生活中的两股风”展开举例说明,经过多个“你来我往”之后,最后教师总结到:“一个人的成长离开宽容与严厉两种截然相反的爱,如果离开其中的一种,就不会成功……”这种说法真的对吗,缺少其中的一种爱,学生就真的不会成功吗?面对老师的总结,一个学生马上通过单亲家庭孩子成功的例子进行反驳。随后,“老师,我也有不同意见。”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辩论,呈现出极为难得的多元理解态势,演绎了真正的精彩,而这,正是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契机之一。

教师可以进一步通过一些选择与思考,通过个性解读,促进学生的多元理解:假如在宽容之爱和严厉之爱中,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你选择什么?如果你选择了其中的一种爱,偏偏是溺爱或是严厉之极的爱,你会怎样?会为此幸福或者痛苦吗?你觉得自己能成功吗?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渐渐明白:原来成功的原因多种多样,严厉能使人警醒,宽容能使人自信;两种爱的共同发力能让人成长,单独一种爱也能使人奋发向上;什么爱也没有但凭借自身的努力同样可以抵达理想的人生境界。这样的多元理解中,学生意犹未尽,课堂余音袅袅,精彩自然生成。

略读课文在阅读中尤其应该允许这样的多元解读。当师生不拘囿于教参答案,不固守于课堂预定的轨道,不止步于传统解读之时,学生的灵性才不致于被扼杀,好奇心才不致于被蒙蔽,不会陷入只有技术而无人文精神的泥沼中。学生的理解愈多元,课堂愈厚重,教学愈能呈现人文姿态。教师应该是多元解读的引领者,常常以“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进行解读”等启示语鼓励学生,以“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助产术”去启发学生,以“相信你有新的切入点”等提醒语引领学生积极创新,让更多的多元解读涌现出来。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或由枝到叶,或由此及彼,或由点到面,或由局部到整体,学生发现得愈多,其人文意识就愈浓厚。由此,略读课堂教学的精彩,学生人文精神的浓厚,也就在情理之中。

三、允许联系实际,拓展人文边界

文本与现实本来是互为映照互为印证的。但时下的一些语文课堂却常常将文本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造成教学与生活的互不相关、学习与生活的相互隔膜。久而久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拘囿在文本中,以致于学生眼光逼仄、视域狭窄、理解肤浅。事实上,现实生活是一面镜子,既可以映照出文本主人公的思想印记,亦可以映照出学生个人的思想印记。略读课文因为承担着桥梁作用,同样应该担负起沟通文本与生活现实的责任。

(一)以开放的心态促人文理解

阅读中不乏这样的现象: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想到与此相关的人或事,书本与现实成为一泓彼此相连的活水。高质量的阅读不仅仅是读他人,也是重新阅读自己,内视自己,映照自己周边的一切。的确,现实生活中不乏与文本相对应的现象,引领学生从文本过渡到生活,在文本与生活的深刻印证中滋养学生,应该成为人文精神渗透中的一个基本策略,正所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在此过程中,师生开放的心态不可或缺。作为教师,要在文本与现实的糅合点上筛选教学资源,巧设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作为学生,要敢于以自身实际经验为参照大胆发言,勇于表达,以开放的心态使对话不断增值,探究空间不断敞开,真正演绎人文精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学习临结束时,不妨进行以下探究:晓雯的数学成绩忽高忽低,她妈妈总是唠唠叨叨:“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下次能不能考得再高一些?要知道,父母亲是为你好,你不能有所抱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动脑想一想:假如让你给晓雯的妈妈说几句话或提一个建议,你会怎么说?读读《爱的平衡点》,“在文中画出表现父母之爱的场景、细节”,为你的思考与建议奠定基础。在讨论与建议中,学生渐渐达成了共识:父母的唠叨也是爱的体现,尽管这种爱让学生不易接受,但出发点是好的。作为父母也要改变爱的方式:少一些唠唠叨叨,多一些真正的鼓励与帮助;原来,鼓励是爱,严厉是爱,唠叨也是爱,甚至体罚也是爱。这样的探究实现了书本与现实的共鸣,丰富了学生对爱的理解,丰富了教学内涵,值得师生大胆实践。

(二)以反思的心态育人文精神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依照教参亦步亦趋,固然会“顺风顺水靠岸”,但免不了落入俗套,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开发不利,更枉谈人文精神的润泽。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对文本原有的主旨进行充分地理解难能可贵,但如果学生能够进一步反思,衍生出一些别样解读,也更应该提倡。阅读中反思的地位应被恢复,学生的反思批判精神应被凸显。以反思的心态去理解、感悟文本,不仅仅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需要,也是语文课改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学习而言,教参强调两种爱同样重要,在学生成长和成功的过程中不可或缺。但并非任何情况下亦如此。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凭借父母亲任何一方的勉励,仅靠自身努力就走向成功人生的例子。成功模式不止一种,成功动力的来源也不止一种。允许学生找出与文本主旨不大一样的现实例子,以反思批判的心态进行深度阅读,恰恰是展现人文精神的有力体现。

仍然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学习为例,不妨出示以下例子:曾经有一个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双双遭遇车祸去世,可以说,他没有得到父母亲任何的爱,哪怕是严厉的爱或者慈祥的爱,人们认为他是不行的,但最终他成功了。可见,成功的原因是多样化的,成功的动力也有可能来自自身或其他因素。那么,联系生活实际和自身经历,你能猜测一下他成功的原因吗?哪些是偶然原因?哪些是必然因素。引领学生或自主发言,或多元辨析,或分角色体验,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

这样的拓展讨论,从一般人到特殊人,从双亲家庭到单亲家庭甚至“无亲家庭”,从爱到无爱,较好地伸展了学生的思维,较广地洞开了学生的视域。整个教学过程中,民主气氛特别浓厚,学生能够自由、安全地发言,随时有新的认知生成。课堂中,学生兴致盎然,汲取了激励和成长的力量,“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向高阶发展”,而这,不正是励志性文本阅读和人文课堂教学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而这,在于允许学生大面积的反思,在于教师充分的放权与适当地鼓励。教师,应该通过富有深度问题的设置,允许学生以反思心态逐步丰富认知,以此拓展人文边界。

指向人文滋养的略读教学方法及策略不只是以上三点。什么合作协商、多元评价、拓展阅读等等,皆可以成为策略或指向,为人文生态的架构和人文精神的滋养而助力。不论什么样的方法与策略,均应该以语文要素的训练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落脚点,让“语文味”与“人文味”水乳交融,让学生步入文本的核心地带不断涵咏。略读课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精神品质,应该成为语文课改的重要风向标。语文教师应该以这样的风向标为参照,俯下身子,注重架构策略,关注人文细节,注重精神淬炼,打造具有浓浓人文味的略读教学新天地。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文本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人文社科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