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竹竿舞传承模式研究

2022-11-20 10:25陆盈盈戴泓础方祥石燕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黎族竹竿海南省

陆盈盈 戴泓础 方祥 石燕

(三亚学院体育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竹竿舞作为海南省本土民族——黎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承载着黎族人民几千年来的民族记忆和人民的智慧。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由于受到现代各项竞技体育比赛的冲击,民族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竹竿舞运动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扎实推进民族特色体育事业加快发展。而海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实力较弱的省份,如何乘着自贸港建设的“东风”,在封关之前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竹竿舞传承模式的研究,一方面能进一步促进海南黎族竹竿舞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海南黎族竹竿舞传承模式的特征,以期为其他少数民族体育的传承提供参考。竹竿舞作为海南本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功能,因此对于促进本地区特色教育发展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竹竿舞的起源、发展和研究现状

竹竿舞又称“打柴舞”、“跳竹竿”,产生于生活在海南岛上黎族人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由于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竹竿舞是何时、何地、何因出现的,当前已无从知晓。但是通过走访海南省黎族人民的聚集地,如,保亭、陵水、乐东、五指山等地,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发现,竹竿舞的起源大致分为3种,即黎王“做八”、情人约会和庆祝丰收。宋朝大文豪苏轼曾被流放海南岛,同时留下很多关于描写黎族人民生活的诗句,其中不乏有描写竹竿舞的,如,“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

新中国成立以来竹竿舞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据史料记载上世纪50年代跳打柴舞是当时黎族青年们最喜欢的文娱活动。他们多在农闲时候,特别是晚上月亮出来时,聚集到晒谷场,跳起欢快的打柴舞,一般为女子打柴,男子跳柴,如果哪个男子打柴舞跳的好,就容易被大家夸奖,甚至被姑娘喜欢。由此可见,近代的竹竿舞已经从原始形态逐步演变成为兼具娱乐和社交功能的休闲活动。

据调查,海南省各地都有竹竿舞的协会和组织,并且会定期的组织各类比赛。当下随着海南旅游业的大力发展,竹竿舞的发展已与当地的旅游业相结合,出现在一些传统节日的庆典中和景区的街头文艺表演中。同时竹竿舞还作为一项大众健身项目被众人所熟知,出现在学校和社区。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竹竿舞已经演变成为集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体育项目,主要用来满足人们的健身和娱乐需求。

根据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有关竹竿舞研究的专门论著并不多。大多是从竹竿舞本身或者起源方面进行介绍,其学术价值较低。现有的学术论著主要是从舞蹈、民族传统体育、学校教育及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论述竹竿舞。如,海南大学的周伟民教授在《黎族竹竿舞与菲律宾乡村竹竿缈勺艺术特色》中,详细介绍了黎族的竹竿舞,并对黎族竹竿舞和菲律宾竹竿舞做了对比分析,认为黎族竹竿舞和菲律宾竹竿舞除了在起源上有所不同之外,在竹竿的选择、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海南省教育厅课题《海南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张馄等人在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黎族“竹竿舞”对大众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中,分别从益智、缓解压力、塑造形体美、提高心肺功能等方面分析和论述了打柴舞对大众身心健康发展的裨益;张少雄在《谈“竹竿舞”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设立与教学当议》中分析和论证了将竹竿舞引入到中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中央民族大学宗雪飞在《黎族跳竹竿》中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黎族竹竿舞的起源、功能、发展和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与思考,对黎族竹竿舞传承方式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路。

2、竹竿舞的社会价值

竹竿舞由于其兼具娱乐性和健身性决定了它的多项社会价值。首先竹竿舞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其动作是以人肢体的大幅度活动来带动身体其他部位的锻炼,可以对内脏器官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人体的心肺机能,进而提高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另一方面竹竿舞运动可以通过其动作技巧来放松人的身心,加速机体运动疲劳的恢复,同时使肌肉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另外,从民族传统体育来说,竹竿舞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海南省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竹竿舞比赛活动,竹竿舞的组织形式与表演方式都在不断优化,因而当代的竹竿舞中包含了更多的技巧性动作,同时也使竹竿舞具有了更大的观赏性,使得竹竿舞的竞争性变得更强。

此外,竹竿舞还具有一定的娱乐观赏功能,在黎族古老音乐的节拍下,舞者可以通过变换不同的动作、不同的敲击方式、不同的节奏,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海南本土民族特有的生活场景。竹竿舞中最基础的转身、蹲坐、跪站等动作在许多游戏中都有应用,可以体现出较强的娱乐性。竞技竹竿舞具有一定比赛的性质,由于其动作难度不同,舞动节奏不同,变化繁多,更能够体现出舞蹈的多样化和创造性等特点。近年来海南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竹竿舞是一项在大型节日中必有的文娱活动项目,它需要多人的配合来进行,体现了参与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协调。

还有,竹竿舞是海南黎族人民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传承价值。竹竿舞产生于人们的生活日常,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生活文化,展现出黎苗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了解了黎族人民的意志与情感,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竹竿舞体现了海南本土人民的热情好客,折射出我们中华优秀文化中包容开放的心态,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

最后,竹竿舞体现了海南本土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那么就需要将此不断地传承给下一代,其中就体现了其教育的价值。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竹竿舞作为海南本土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因此,更需要寄希望于下一代,他们在新事物众多的环境中长大,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因而更需要加强他们对自己本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竹竿舞传承事业的发展。

3、海南省的竹竿舞传承模式现状

传承是指对某种技艺或学问等在师徒之间进行传授和继承的过程,也指对前人的经验进行继承和发扬发展的过程。根据走访海南省内黎族和苗族人民较为集中的地区,总结竹竿舞的传承模式有:血缘性传承、师徒传承、非遗传承人传承、新媒体传承、政府及社团组织传承及学校传承6种传承模式。通过查阅文献,根据继承方式出现的不同时间,本文将竹竿舞的传承模式分为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两种,并把以上6种传统模式进行归类,其中血缘性传承和师徒传承属传统传承,也是竹竿舞能从几千年前的古代可以走到今天的根本,非遗传承人传承、新媒体传承、政府及社团组织传承及学校传承属现代传承模式。

血缘传承是指,施传者和受传者之间有血缘关系,施教者主要是同族内的长辈,受传者是小辈,这是竹竿舞在古时的主要传承方式,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竹竿舞的非遗传承人都是这种传承模式。血缘传承主要表现为同族内家庭内部成员或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传承,主要以血缘为前提,通过这种传承,更能稳固家族内部的关系。

师徒传承中施传者和受传者分别为师父和徒弟,师父向徒弟传授技艺,最终达到了技艺的传承。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再加上人们主观意志的不断增强,师徒传承不再仅仅局限于技艺的传承,其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由于项目的不同,师徒传承所表现的形式也大不相同。如,在我国传统武术项目中,师徒传承的内容就很多。例如,在拜师前师傅对徒弟要进行一定期限的考察,在拜师时要行拜师礼,这是一种模拟的血缘传承。据调查,在黎族聚集地竹竿舞的这种传承还存在,但是数量极少。

非遗传承人传承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非遗传承人通过个人申请,由政府认定的,是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进行的,是现代社会中新兴的一种传承模式,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是师徒传承模式的进一步延伸。政府认定传承人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生存状况堪忧的民族文化的保护,其最终目的仍然是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竹竿舞的这种传承形式在海南各地都有。

新媒体传承是在新媒体出现后随之而来的一种新型传承模式,指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借助于网络上的一些视频资源对传统的技艺进行传承,其受传者范围更广,而施传者并不固定。在新媒体的运用中,特别是在竹竿舞的传承和传播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媒体在传承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使得竹竿舞的传播不仅仅局限在海南,在传承范围上变得越来越广。据调查,不仅是竹竿舞,其他民族传统体育的此类传承在当今社会也是比较普遍的。

政府、社会组织团体传承主要是借助于政府的力量以及社会组织团体的力量来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竹竿舞的传承是在政府及社会组织团体的保障中进行,受传者为广大人民群众,主要是通过电子科技、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手段,使得本民族的特色向外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竹竿舞,完成文化的传承。

学校传承的施传者是老师,受传者是学生。据调查,海南省很多中小学和大学里面都开设有竹竿舞课程。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学校里开设竹竿舞课程,不仅能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这片沃土上得到传承,更能让当代的学生充分理解黎苗等海南本土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内涵。但是据调查,在学校可以教授竹竿舞课程的老师较少,因此大多数学校都会联系校外的专业团体或竹竿舞传承人来进校授课,以此来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这6种传承模式在竹竿舞的传承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据调查,在海南省黎族聚集地居民对竹竿舞的了解途径由多到少分别是学校、家人、网络和表演;海南其他地区居民对竹竿舞的了解途径由多到少分别是学校、网络、表演和家人。由此可见,现代传承模式在竹竿舞传承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传统传承模式发挥的作用较小,这是由于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所导致。

4、竹竿舞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4.1、缺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充分认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体现着一代又一代族人的智慧和思想,不仅包含了族人对过往经历的总结,也包含了他们对各种事物的种种认识。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传入,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竹竿舞的传承也进入了转型时期。和其他许多民族传统体育一样,竹竿舞的传承更多地是作为一项传统技艺来进行传承,而其中蕴含着作为整个民族世代相传而保留下来的民族传统文化,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却正在被世人所忽视。

4.2、传承人才匮乏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那些不能快速带来经济效益的东西正逐渐被人们所忽视。传承的实施主体是人,也就是传承人,传承人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年龄都偏大,且收入偏低,这就导致要来学习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长此以往最终将导致传统技艺传承的断层。因此,在培养年轻的传承继承人上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除了培养他们的兴趣外,还应给予一定的工资补贴。

4.3、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

球类项目作为外来体育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运动场上的常规项目,这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在黎族聚集地,竹竿舞只有在大型表演和比赛中才会出现,日常几乎没有人从事竹竿舞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只有部分中小学把竹竿舞课程设为必修课,因此参与的人数还是不足。因此和其他地方一样,海南省现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上选择西方体育,如,各种球类的人数还是多于民族传统体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进而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猜你喜欢
黎族竹竿海南省
黎族小伙闯“深海”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黎族母亲》等
淮海战役,一根刻满地名的竹竿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取旗
长竹竿的帽子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选竹竿
黎族网为传承黎族文化尽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