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识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22-11-20 10:20竺云霞浙江省新昌县南明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7期
关键词:错字错别字识字

竺云霞 (浙江省新昌县南明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需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脱离了语言文字的教学是不成功的。识字教学开展是否顺利,将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

一、识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识字方式及授课形式单一

中国古代识字教学主要以集中识字为主。很长时间内以“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作为教材,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孩子掌握一两千个,甚至更多数量的汉字。因此,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几乎都遵循了“读、抄、背、默”的流程和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在信息时代已经不适合当今的舞台。

低年级的学生各个方面都在成长阶段,心智还不成熟,其专注力水平低下,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更多依靠的是自身兴趣的支撑。如果课程内容没趣味,他们就很容易不集中注意力,甚至身心疲倦,对课程有抵触的情绪。

(二)对汉字演变的文化内涵理解有难度

中国汉字演变过程虽然漫长,但是始终保持了“既有形又有声”“音形意统一”的特点,中国汉字的表达和呈现方式是丰富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正是因为如此,汉字的掌握和运用相较于表音文字难度更大。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依赖课本,使得汉字教学进展缓慢,学习环境一般囿于教室,本来就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很难保持足够的注意力。教师如果依然沿用反复抄写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汉字的印象,这样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不重视化解错别字衍生的矛盾

小学二年级错别字的数量会骤然增加。究其原因,有识字量的不足和实际应用之间的矛盾,有个别学生身心发展能力跟不上教学进度的问题,也有学生无法区别字音、理解字义,从而引发混淆等。

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累积的过程,识字学习需要一边提升一边巩固。这就需要在识字教学中,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对大量的新的汉字学习上,更要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否则就会造成对汉字的混淆理解,继而造成识字学习的困难。

二、识字教学的创新方法

针对识字教学的普遍现状和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场景中学习并在实际中准确运用。另外,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交流识记方法,总结识记技巧,以解决识记生字的问题。

(一)创新授课形式,推动互动合作性教学

兴趣永远在学习当中充当着原动力。小学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课形式,从课堂出发,组织有趣的课堂内容,将所学的汉字变得有趣有意义。

1.趣味识字法

处于孩童时期的学生,最能吸引他们兴趣的就是做游戏、唱儿歌、猜谜语等。在课堂上,有很多的汉字可以通过学生调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学习,把自己所学的汉字在脑海中加工消化,以这种方法增强其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1)模拟游戏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汉字游戏”,为学生发放书写有不同汉字的卡片,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抽取卡片,并在游戏中利用肢体动作,表演卡片上的“跑”“跳”“推”“打”“拍”等汉字,使其在游戏中掌握汉字,提高识字水平。

(2)儿歌识字。如“用手把它挂,女孩玩娃娃。人好成佳话,木到开桂花。”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编顺口溜,如:喝和渴的区分:喝水要用口,渴了想到水。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饱、泡、跑、抱”几个字的学习通过儿歌不会搞错了。

(3)猜谜识字。如:山倒压住火——灵,一人靠树上——休。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2.活用字典识字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而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又要求学生“能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会独立识字”。所以,在低年段识字教学中,要落实新课标精神,结合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字典,使用工具书。

要让学生大量地积累文字,拓宽识字量,字典是一位好老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特别是适合他们身心的绘本和注音读本,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查字典能力,学会自主查阅字典,及时对想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查找、翻阅。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新华字典》,出现生字后,利用“音序”“部首”等方法予以查找记录,提高自己的识字水平。通过讲解字典对于人们今后学习的意义,了解知识不仅仅只存在于课本上、课堂上,学习形式遍布于生活中,让随手翻阅资料成为他们值得骄傲的学习习惯。

3.字理结构联想识字法

根据汉字的字形和结构来看其区别特征都很显著,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为了不让学生混淆汉字,可以从汉字结构、字理入手,让学生仔细观察,加强理解。

(1)结构加减识字法。引导学生从学过的字中加减偏旁来认识新字,既巩固了已学生字,又轻而易举地学会了新字。如:月+半=胖,飘-风=票,还可以延伸至加减混合,如:灯-火+目=盯,现-王+又=观。在玩中学,学中玩,识字效果好。

(2)字理识字:就是借用汉字字形和汉字字义的关系来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如“看”字,上半部分代表“手”字,“目”字代表眼睛,两部分合起来表示把手放在眼睛上观察,这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还加深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像“林”字的结构,即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林”的意思就是由很多的树木组成的树林,那双“木”自然而然成了“林”。这样不仅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汉字的含义,又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促进对汉字的思考。

(二)理解汉字文化,促进有效教学

每个汉字都有着自己演变的历史,因为所有文字的原型都是象形字。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化,慢慢精简成了现在易于传播的结构。教师向学生阐述中国悠久的汉字文化,培养学生文化底蕴,结合课本和学生兴趣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如“马”字的演变过程,首先向学生介绍马是常见的一种动物,并向学生展示从甲骨文到金文、战国文字、篆文,最后再到隶书和楷书以及简体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演变,让其明白汉字的学习是有迹可循的。对学生进行汉字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多元提升能力,积极消除错别字

在低年级学生识字过程中,学生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有:一是对字体的结构记忆混乱,没有理解汉字的组成规律;二是没有充分理解汉字所表达的真实含义,只是一味地识记汉字的发音和写法。所以对于错字成因的分析尤为重要。不停地学习新的内容不去总结,只会记住新字忘记旧字,始终无法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首先,教师对错字的总结和分析要单独进行课程安排,帮助学生找到错字,将错字进行讲解分析,总结原因,避免出现相同的错误。

其次,教师要预设教学效果,根据错字可能出现的原因,针对性实施识字方法,加强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错字纠正本”,出现错字后,记录在其中。每日数字结束后,需对错字进行总结,并反复观看、学习,降低日后出现错字的几率。

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错别字的分析、纠错能力,并帮助学生不断在学习中总结和归纳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和形式。随着识字量、理解能力的加强,逐步养成落笔成字,少出错、不出错的自觉意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语文正是从认识每一个方块字开始的。新时代,新课标,新教材,新一轮语文教材的改革,决定着识字教学的方式改革,既要秉承传统启蒙教育识字方法的优势,更要思考如何变故革新,适应当下学生的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这样就促使教师创新识字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错字错别字识字
错字惹祸
错字在身边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旅途中的那些错别字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错别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