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情境设置策略探究

2022-11-20 10:20蒋希龙江苏省连云港市金山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7期
关键词:章节建构设置

蒋希龙 (江苏省连云港市金山中学)

目前,“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教师“情境设置”教学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情境设置不够贴合学生实际,即情境与知识不能够有效衔接;学生缺乏情境内容的参与感,没有产生自主探究思维,缺少学习积极性;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具有过难过易特点,不能有效停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导致学生在情境设置教学中所获成效不强。针对此,笔者总结出以下具体策略以展开情境设置内容教学。

一、联系生活实践,直接设置

“直接设置情境法”是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教师通过联系学生所经历过的真实生活经验进行直接情境代入,引导学生将理论问题代入到真实情境中进行思考探究。此类情境的设置方法能够使得学生快速进入到情境中。

在对“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这一章节学习时,笔者首先分析这一章节的教学重点,核心锚点内容主要围绕在探索“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原因”与“植物所需无机盐及作用”。之后笔者便适时创设情境“使用蜂蜜拌萝卜干时,出现大量的水分”“炒咸肉时,父母为什么要先将咸肉用清水洗一洗再炒”,又如,“在花卉农作物成熟过程中,要进行施肥,并且一次性施肥过量,会出现烧苗现象”“蔬菜大棚上有水蒸气出现”等现实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带着情境问题展开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通过将塑料袋套在豆苗上,放在阳光下的操作方式,联系到生活情境中蔬菜大棚上的水蒸气,判断出植物中含有水分,并通过晒枯萎的菠菜判断出水分还利于植物维持形态。之后,学生又通过在两个萝卜上打一个2~3厘米的小洞,分别向两个洞内注入清水和盐水,并使用中央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封住洞口的实验方式,发现盐水液面上升,清水液面下降,并联系到为何萝卜干会出现水分,以及炒咸肉前为何要先用清水清洗,并触类旁通地分析认知到施肥过多为何会出现烧苗现象。

采用“直接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综合己有的全部知识以及社会认知,通过知识内容贯穿成为知识链,组建起个人的知识框架体系,从而促进学生整个知识框架的建构。

二、寻找知识联系,间接设置

所谓“间接设置情境法”,主要用于理论性教学内容的学习。其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之间并无直接联系,而是需要教师从中点拨,发掘教材中知识点和情境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

在“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这一章节的内容学习时,笔者便充分运用间接设置法,来引导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笔者根据教学内容自制了动画,引导学生间接体会血液的组成。在动画中,有三种不同的船在淡黄色的水中航行,其中最大的深黄色的船上载有的白细胞,但船数量最少;其次深红色的船上载的是红细胞,数量最多;最小的浅蓝色的船上载有的是血小板,三艘船依次航行在水中。通过这一动画,笔者向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进入到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中,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究中获取到,白细胞的形态结构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但数量少,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是最小的,且形状不规则,红细胞则是数量最多的。通过联系情境中的三艘船,学生分析得出,其中“淡黄色的水”就是血浆,因此,学生认知到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且血浆占很大比重。通过此,学生综合认知到关于血液的理论知识。

较好地应用间接情境的设置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中的“点面关系”代入到动画、图像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由表及里地分析到背后所隐藏的知识内容与知识联系,从而完成知识内容的建构。

三、选择典型事件,分解设置

“分解设置”即是要求教师在情境设置方面,选择具有一定实际的典型事件作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代入探讨,同时也作为主题探究的大背景,从不同侧面进行分解设置,使其与教学内容相对接。

在“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时,笔者便充分应用“选择典型事件,分解设置教学情境”的教学方式。如“关于新冠疫情的肆虐传播,我们是通过何种方式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学生在回想过程中,便首先建立起关于传染病的背景,从而进入到一个大的教学情境中。进而,通过分解设置,让学生充分感知到三个不同的侧面,即“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染人群”,因此,笔者适时分解教学情境,将大的教学情境分为三个情境问题:“如何控制传染源”“采取哪些形式可以切断传播途径”“如何保护易感人群”。学生通过对往事的回顾,了解到当时的防控疫情的措施主要有“不外出、戴口罩、勤消毒”三种方式,通过小侧面情境问题的探索,学生将知识的综合和局部统一协调联系起来,更加全面地对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

通过选择典型事件,分解设置情境,其本质意义在于选定典型事件作为教学主情境。在情境中,选择不同的侧面情境,并引导学生在侧面问题的探索中完成对于知识的主动建构。通过这样对知识的层层分解,再经过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自学,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才更加牢固。

四、打开不同侧面,综合设置

综合设置情境的教学策略恰好与分解设置教学情境的策略相反,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重要知识点的不同侧面设置不同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主动解决问题,进而进行分析综合,使其能够从不同角度认知问题,从而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知识框架体系。

在对“人类所需营养物质”一章节内容学习时,在“维生素”这一板块学习时,笔者便为学生创设了几个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张亮一到夜间,视野便不清晰,但吃了一段时间的胡萝卜之后,视野便清晰了”“小李每天早晨刷牙,总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小红经常吃钙片,却还是患上了佝偻病”“吃牛肉、黄豆,以及豆类食品可以治疗脚气病”。根据以上几个情境问题,学生首先进行了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从多元渠道获取知识内容,弄清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其实都与“维生素”相关。在层层递进的探索过程中,学生还了解到维生素的来源和种类,以及不同种类之间的异同,从而学生对维生素有了充分的了解,综合建构形成了相关知识体系。

在综合设置情境策略应用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经历了获取信息、探究解决问题、综合建构体系等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情境问题的研讨中对知识内容进行了主观意义的建构,这对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内容的帮助是巨大的。

五、引导自主实验,活动设置

生物作为理科类学科,实验探究是根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教学,通常也要以自主实验探究作为探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途径。活动设置情境策略,就是在教学时,教师创设不同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利用工具,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完成对于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对“酶”这一章节的有关教学中,笔者便主要应用“活动设置”教学法,来展开相关内容的教学。课堂教学前夕,笔者便为学生分发了实验相关的器具,之后向学生列举出生活中与“酶”相关的事迹,并向学生抛出问题“酶”具有哪些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进行研索。学生利用教材中所展示的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对猜想得出“酶”的性质进行了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验证出酶具有催化作用;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且酶的活性受温度与酸碱度的影响。在活动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实验的方式探索得出了酶的相关性质。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在活动情境中完成知识的实验探究,对于学生而言,相较于其余教学方式,活动设置情境法,更加能够显现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优势。在活动情境的背景下,学生尝试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对学生生物思维能力的养成亦能起到帮助作用。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尝试知识的建构;强调教学情境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在于认为学习应在现实情境或类似情境中完成。采用“情境设置”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在不断主动探索中,从情境延伸至实际,完成生物思维能力的突破。因而,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境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优势,加强生物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寻找知识联系与自主实验探索中提升个人的生物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章节建构设置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栏目设置一览表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建构游戏玩不够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