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思政课育人的三个着力点

2022-11-20 13:30杨宝忠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思政

杨宝忠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举行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作出的重大论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是2021年4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时,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又一次着重强调。由此,在推进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中,探索职业院校思政课育人与普通学校具有哪些不同的着力点,找准职业院校思政课育人的发力方向、锚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三个着力点的内容

改革创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时代发展不竭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全面建设好思政课,全力讲授好思政课。同时,针对职业院校育人的要求与特点,应该突出职业理想、职业观念、职业精神教育三个着力点。

1.突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教育。理想是前进的灯塔,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是前进的力量,决定事业成败。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团体、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前进的道路也就走不实、走不远。当代青年生逢其时,赶上了国家走向富强、民族走向振兴的美好时代。他们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对此职业院校也自然是责无旁贷。但是,如何把大目标化成若干小目标和具体行动,需要我们教育者认真思考、躬身实践。由此,职业院校思政课在育人上,要突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职业院校思政课在学生理想教育方面,既要提高政治站位,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又要切合学生实际,与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紧密相连。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成才信心,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引导,使学生懂得人生成才的道路千万条,人才的标准也是多样化的,掌握一项技能一样是时代人才,拥有一项特长一样是青年才俊。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报国理想,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和正确的人生导航,使学生懂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舞台是广阔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中国制造需要能工巧匠,实现中国梦更需要大国工匠,只要勤奋学习、苦练本领,手上的技能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且一样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贡献。

2.突出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观念教育。职业观念是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思想认识、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它在职业道德中居于主导地位。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后大多都工作在生产劳动岗位,因而他们对劳动的认知至为重要,因为这关系着他们对自身从事的职业的热爱与信心,关系着正确的职业观念的养成,也就关系着职业理想的树立和坚守。由此,职业院校思政课要加强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观念教育,突出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引导。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使他们对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劳动使人成为人。要教育引导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使学生懂得劳动的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类祖祖辈辈辛勤劳动的成果。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劳动,通过思政课的学习,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地劳动、不断地奋斗、不断地创造,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实现价值,就要勤奋学习、笃行不怠,就要热爱劳动、奋发有为。

3.突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境界教育。职业精神是人们在从事一种职业的实践中应该具有的精神、气质、能力和自觉,它与人们从事的职业活动密切相关,具有职业特征的境界与操守。2020年11月,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他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职业院校思政课育人,不仅要强调劳动观念、劳动精神,更要突出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在学习技能的道路上,牢固树立劳动精神,持续培育工匠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要教育引导学生勇于追求卓越,学习技能不偷懒、不耍滑、不取巧,一丝不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要让学生懂得,现代化大生产带来了更加细致的分工,需要更加严密的协作配合,更加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要学会与他人互帮互助、互促互进。要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向劳动模范学习,向大国工匠学习,通过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

二、为什么要在这三方面着力

俗话说,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职业院校思政课育人突出职业理想、职业观念、职业精神教育这三个着力点,归根结底是因为职业院校担负的责任使命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具体来说,之所以应该在这三方面着力,是职业教育承担职责的实践指向,是职业院校育人特点的内在要求,是思政课特殊地位的使命所系。

1.职业教育承担职责的实践指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发展高度重视,先后两次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在贵州省工业机械学校、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福建省闽江学院等职业院校考察期间发表了关于职业教育地位作用、发展方向、改革要求、培养目标等一系列重要指示重要论述,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4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第三条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由此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承担的职责主要有三个,一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二是传承技术技能,三是促进就业创业。从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维度看,职业教育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提供了可能,为人才评判标准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从传承技术技能看,职业教育为技术技能的学习传承建立了独立的教育体系,搭建了广阔的施展舞台。从促进就业创业的维度看,职业教育为求学求职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促进了教育公平,拉动了就业市场。职业院校履行好这三项职责,需要在育人实践中突出职业理想、职业观念和职业精神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属于实用性、技术性、技能型人才,从事的职业基本都处于生产劳动一线,因而职业院校思政课育人突出以生产劳动、技术技能等为核心内容的职业理想、职业观念、职业精神教育,不仅是作为育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的使命,也是职业教育承担职责的实践指向。

2.职业院校育人特点的内在要求。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这里,前三句应该说是对教育领域的普遍要求,后五句强调的“五个坚持”,恰恰是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区别所在,是职业教育自己独有的特点。职业院校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从实践技能课时量要求占总课时量的比重超过50%这项规定就可见一斑。但我们培养的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只会生产操作的机器,学生有思想、有情感、有追求、有梦想,在教会他们一项技能的同时,我们要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因为教育的培养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此,职业院校培养学生拥有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引导他们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职业观念,教育他们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十分紧迫。从职业院校本身来看,职业院校思政课强调突出职业理想、职业观念、职业精神教育,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教育教学的特点决定的。

3.思政课特殊地位的使命所系。“关键课程”“不可替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作用的定位和要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学校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相比的“特殊”和“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的一个显著特征,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思政课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特殊地位,就是因为思政课在学校人才培养诸多课程中是把方向的、固根本的,培养青年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需要思政课,培养学生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思政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思政课,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法律观念需要思政课……也就是说,思政课是学校人才培养中管“根”和“魂”的。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基本功能是政治引导的课程,职业院校思政课育人在职业理想、职业观念、职业精神教育上着力,彰显了思政课的特殊地位,体现了思政课的责任使命。

三、如何在这三方面着力

职业院校思政课育人在职业理想、职业观念、职业精神教育方面着力,要注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突出课堂主体地位,强化理论育人。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的魅力之一,来源于理论的魅力,因为学习理论能够增长我们的智慧,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能够提升我们的站位,能够跳出历史局限,为我们的人生导航。客观普遍地看,相对于普通学校学生,职业院校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得不够扎实,但这并不是说职业院校学生不需要理论的武装,更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思想的引领,恰恰相反是十分的需要。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大理论讲成小故事,如何让理论更接地气、更联系实际、更受学生欢迎,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必须坚守课堂育人主阵地,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把理论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讲生动,以深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深厚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理论的感染力赢得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善于讲故事、讲好故事,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要通过理论学习、思想武装,使学生自觉增强学习的动力、成才的自信,志气更加高昂,理想更加远大,这样才能够牢固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职业观念,培育并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2.挖掘课外教育资源,抓好实践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和优秀品质,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也在时刻指导着实践。职业院校在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具体实践中,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课外教育资源的作用,有效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抓好实践育人。要充分挖掘地方的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挖掘其特殊的育人功能,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地方现场开展学习、参观、考察、瞻仰等实践活动,增强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赓续红色文化血脉。要组织学生到当地企业、社区、乡村进行考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制造的力量,近距离体验城市社区治理的成效,近距离触碰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幸福变化。要定期开展好专题实践教学,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考察,撰写社会实践考察报告,开展好评选表彰活动,把学校思政课堂搬入广阔的社会大舞台。要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充分挖掘网络教育资源,主动抓好网络育人,不方便组织学生到现场的地方,可以在网上学习参观浏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引领课程思政方向,推进协同育人。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永恒主题。职业院校的各类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都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也都承载育人的职责和使命。职业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实践中,思政课程应该充分体现“关键课程”的价值和作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好助推引领作用,切实解决好思政课与专业课“两张皮”的问题,积极推进各类课程协同育人。要在专业课、实践课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上下功夫,目前情况下,职业院校教师容易受“技能教育”观念的影响,对“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不足,在“德技并修”上倾向于“技”而忽视“德”,单纯觉得教授给学生一技之长比什么都重要,没有站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思考实践这个问题。要在专业课、实践课等思政元素的挖掘利用上多指导,职业院校许多专业课、实践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也高度认同,也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但对自己承担的课程如何挖掘思政元素,有时却是不知如何下手。实际上,职业院校专业课和实践课处处蕴含着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我们缺少的是挖掘、梳理、利用的“眼睛”和方法。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应该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引领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对“课程思政”建设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系统的认知,帮助他们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更好地统一起来,同向同行搭建职业院校育人体系的课程大厦。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劳动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热爱劳动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