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域下中小学STEAM 教育的课程化思考

2022-11-20 13:55许海莹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17期
关键词:五育监测素养

许海莹 (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探索基于学科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1]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强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学探索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更加紧密,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2]《嘉兴教育现代化2035 行动纲要》提出,要推进STEAM 教育,提升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探索混合式教学、跨学科综合教学、STEAM教育等教学新方式。[3]近年来,从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来看,如果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那么STEAM 教育则带来了基础教育新的课程样态和课程模型。基于学科融合和统整并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STEAM 教育课程从欧美国家经济体到中国都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一、STEAM 教育与新时期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STEAM 教育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五育”并举的教育人才培养综合目标体系内在关联,相互映衬。从全球主要国家和区域来看,经合组织的21 世纪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欧盟终身学习八大素养,美国 21 世纪核心技能,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纵观国际组织和不同国家研制的核心素养内容,当面向未来的挑战而预测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时,基本都关注了社会责任、合作交流、创造性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指向了全面综合发展。

特别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三个维度、六大素养以及十八个具体指标,其中我们很容易能够看出其与“五育”并举是殊途同归。从德育来看,“责任担当”“国家认同”“人文情怀”以及“国际理解”等都是很好的体现。而“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审美情趣”“劳动意识”以及“问题解决”等则分别回应了“五育”中的不同方面。而在这些培养目标和指标中,诸如“勇于探究”“技术应用”“信息意识”以及“实践创新”等则更多地指向了跨学科、集成式、综合化、项目式等学习特征的STEAM 教育。欧盟的八大素养甚至直接提出了数学素养与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美国 21 世纪核心技能也提到了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涉及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4]

因此,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五育”并举培养目标在逻辑上内在一致,而STEAM 教育则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潮兴起,人类生存方式和社会行业结构变革,劳动力人才需求转变,以及未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挑战等大背景下,通过学科课程整合,为学生提供逼近真实、富有现实意义的学习情境,以利于学生高阶思维与积极情感的投入,解决复杂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意;促进学生应对未来挑战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加快有家国责任担当、兼具科学技术素养和人文艺术素养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能够更好地担当国家与民族的使命。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沿海省份已经在实行中小学STEAM 教育试点及推广,很多地区确定了一批种子学校和培育学校,围绕STEAM 教育特别是区域化、校本化的课程落地及教学模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5][6][7][8]但是,应该指出,正当STEAM 教育在很多中小学如火如荼开展,很多地方和学校的课程改革都冠以STEAM 教育,我们应该更加冷静而清醒地去加强相关研究,确保STEAM 教育更加准确把握和科学实施。思考STEAM 教育课程的构建实施及保障举措,不仅可以及时回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而且能够具体地回答如何构建出新时代符合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核心素养的趋势的STEAM 教育这一核心概念的推进思路和实践命题。

二、STEAM 教育的课程建构与教学实施

从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讨论并将课程比喻为跑道强调教学与学习过程,到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课程观,再到泰勒的“八年研究”强调课程的逻辑体系和科学严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永远是教育思想理念落地的载体与平台。更好地推进STEAM 教育,推进STEAM 教育的课程化,课程的规划与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有意义。

(一)基于STEAM 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规划与实施

STEAM 教育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是课程建设,STEAM 课程是基于学科融合、课程统整、学教合作、注重过程与实践评价的新型课程样态。构建STEAM 课程需要区域层面的试点分层推进和教研培训,需要学校层面的校本落地和课程设计。实施STEAM 课程要基于项目学习、学科融合统整、必修选修拓展结合的落实方式,以科学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为主阵地,以拓展课程为特色平台,在学科课程中体现STEAM 理念,协同推进STEAM 教育课程。

首先,STEAM 教育课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基于真实情境和问题解决。STEAM 教育的使命和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立足于当下和未来真实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创设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STEAM 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提供面向未来社会及生活情境的课题与问题研究及解决的土壤与平台。其次,STEAM 课程最主要的特质就是要实现课程统整和学科融合。STEAM 教育课程构建与实施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区域或者学校可从小规模的课程发展计划开始,把推动STEAM 教育列为学校科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主要课程重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项目学习,学科统一整合,在学科课程必修课中渗透STEAM 理念及学科知识,开发拓展课程比如STEAM 相关的选修课,在STEAM 相关的学科课程比如科学课和综合实践课程中重点开展。再次,STEAM 课程最有效的实施就是要采用项目学习和合作探究。很多时候,STEAM 教育课程与活动的开展需要跨学科和多学科知识,不同学生在STEAM 学科知识和能力上各有优势和各有创意。此外,面向未来社会的真实情景,很多问题需要团队和社群广泛合作去解决。因此,在STEAM 课程教学要注重项目学习、小组合作开展,将教学重心下移。比如,可以依托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类学生社团实施STEAM创新课程,与校外科技场馆合作等开展STEAM 项目等。最后,STEAM 课程最科学的评价就是要实施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其实,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STEAM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不是说让学生能够掌握很高深的知识或者取得很高大的成果,关键是为学生在高等教育和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去创新创造打下良好基础,孕育梦想种子。所以说对于基础教育阶段STEAM 教育课程的评价应该是要注重学生在课程教学和活动展开过程中的动力、兴趣、投入、情感、合作、沟通、展示、表达等方面的表现。

(二)丰富STEAM 教育课程教与学的资源

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强调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泰勒为代表的现代课程理论学者提出从课程目标、课程要素、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这四个环节维度来实现。其中课程的要素架构和经验组织实施是很重要的中心环节。围绕核心概念整合STEAM 课程内容,需要丰富STEAM 教育教与学的资源,如,建设STEAM 教育功能教室和实验室、搭建STEAM 教育实践展示平台等。

首先,在教学资源方面。建设好STEAM 教育课程资源包和电子资源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需要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加强资源建设。如,在STEAM 教育学科教室和装备信息方面提供保障,提供课程和教学的成功和有效案例范式的电子资源,构建STEAM 主题网络研修工作坊等。在区域内成立研究中心和指导团队,加强教研和研究,为教师提供STEAM 教育领域培训提升等。其次,在学习资源和平台方面。在校内外举行STEAM 相关的比赛和项目展示活动。我国有很多竞赛和比赛,如,奥林匹克竞赛、机器人创新大赛、科技创新赛等,国内很多学校也有科技节、学科竞赛等活动。可以建立专门针对STEAM 教育教学成果和学习研究成果的校级、区域级和国家级比赛和展示平台。同时,可以依托著名高校和重点实验室,积极为有良好表现和扎实基础的STEAM 学习者提供国家级和国际交流平台。

(三)强化STEAM 教育课程教学的经费支持与环境支撑

STEAM 课程是基于学科融合、课程统整、学教合作、注重过程与实践评价的新型课程样态。面临新兴事物,对于相对稳定的学校教育体系而言,要去做出改变,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和引领。在教育生态系统中,人、教育、环境彼此相联 , 共同构成一个不断矛盾运动的生态系统,教育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就是要系统的共生与和谐,系统各要素要实现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断更新和创生、形成统一方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STEAM 教育的推进就需要依托丰富教与学的资源,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政策支持和环境支撑。

一方面,在学校办学推进支持方面,需要有专项经费的支持。美国STEAM 教育很多项目都是通过拨款法案推进,[9]我国香港特区也为学校开展STEAM 教育提供专项经费拨款。[10]因此,可以在政府层面尝试设立STEAM 教育专项基金和经费,或者可以依托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其他企业社团基金设立项目申报STEAM 教育专项,专门用于STEAM 教育教学工作和项目推进。

另一方面,在专业机构与社区支持方面,需要家校社协同。要充分吸纳专业机构、智库集团和社区家长等方面的资源和支持,在专业支撑、研究支持、活动开展、平台构筑、家校合作等方面丰富资源,营造良好的STEAM 教育生态。

三、STEAM 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与监测评估

STEAM 教育理念和课程的实施,关键在STEAM教育师资队伍,而实施的效果则需要通过客观系统全面的监测与评估。因此,从课程教学实施与教育教学评价的角度来看,加强STEAM 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监测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加强STEAM 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层面,开展专业化的STEAM 教育教研和会议。为学校课程领导举办大型研讨会。为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和教师举办专业发展课程,推介适切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综合和应用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能力。邀请STEAM 教育学与教实践示例和良好分享文化的学校,成立“STEAM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个“专业发展学校”为区域若干所“伙伴学校”提供紧密的到校支持服务,建立互动协作文化,通过各种交流合作,提升STEAM 教育的学与教的效能。

其次,教师研修共同体层面,举办研讨会和工作坊,以丰富教师在STEAM 相关范畴的知识。让教师与本地、内地及海外学者交流,了解STEAM 教育最新发展,拓宽视野。同时,促进不同学校和教师间的交流,以建立 STEAM 教育的实践社群。如,举办推动STEAM 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培训,内容可以涵盖课程规划、教学法、评估和知识增益等范畴;课程培训的形式可以包括大型研讨会、讲座、工作坊、经验分享活动和网络活动。主要参加对象为校长、STEAM 教育统筹主任,中层管理人员,STEAM 教育学科教师等。此外,为协助实施STEAM 相关活动的中学实验室技术员提供STEAM 教育相关培训课程。

最后,社区和机构合作方面,通过搭建不同平台,例如,香港特区依托香港教育发展基金实施“专业发展学校计划”和“优质教育基金主题网络计划”建立跨校及校内的学习社群,举办促进STEAM 教育发展的网络研讨交流平台。再如,通过加强与STEAM 相关专业机构协作,如港科院、香港科技园公司,为课程领导和教师举办专业发展课程,让他们在不同层面进一步认识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在STEAM 领域方面的兴趣。[11]

(二)开展STEAM 教育教学监测与评估

随着 STEAM 教育的开展特别是STEAM 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施,对区域STEAM 教育推进情况、学生在STEAM 项目的学习以及教师的STEAM 教学如何有效地进行监测评估愈来愈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教育监测评估不仅能掌握进展数据,检验并确保教育质量,还能获得改进的策略信息和方向。[12][13]

从“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CIPP”评估模式来看,建立健全STEAM 教育监测评估需要重点围绕三个方面:一是要构建监测指标体系,尝试从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和社区五个维度进行监测,同时在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中强调微观与宏观的结合,既要重视宏观方面STEAM 教育的投入和学校建设,社区和利益相关者对STEAM 教育的支持等方面,又要特别重视反映STEAM 教学和学习相关的细节的监测,如,教与学的时间投入的监测,课程教材的编排使用,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学生STEAM 教育学业成绩与成果等方面的监测。[14]二是要基于大数据信息。要构建多层级宽领域的STEAM 教育监测评估数据库平台,及时将STEAM 教育课程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各方面进展进行跟进更新。如,学校层面的STEAM 教育数据库平台,可以纳入学生STEAM 学习活动的过程记录、兴趣动力指数、投入时间、合作交流、学习成绩成果等方面。同时还可以将比较好的STEAM 教育项目和活动案例、优秀的STEAM 教育教学课堂示例、教师的教研与科研、研讨成果等方面,构筑数据信息平台。三是要注重反馈和改进。监测评估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和完善,因此,要及时将监测的优秀范例进行展示推广,对于薄弱学校和区域则需要进行及时诊断和改进,充分发挥监测评估的改进提升效应。

猜你喜欢
五育监测素养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发射成功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五育并举”,学校交出智慧答卷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