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教师如何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育人能力*

2022-11-20 13:55石庆兰芦瑞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教师培训学校
教书育人 2022年1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育人民族

石庆兰 芦瑞丰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教师培训学校)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具有两种内涵:一是显性的已有的“教”的能力,二是潜性的可能的“育”的能力。显性的课堂教学能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潜性的育人能力因其不能在较短时间内显现成效,对一般教师而言很难形成客观上的紧迫性,主观上也无法通过自我意识达到此能力的相对稳定,造成了一些教师在育人能力方面的严重不足。

我结合在民族地区学校工作中的亲身体验,以民族地区教师如何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育人能力为主题,主要从民族地区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爱国主义育人能力,以及如何提升这种能力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民族地区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爱国主义育人能力

民族地区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承担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因此,民族地区教师应该具备不同特质的爱国主义教育育人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民族地区教师爱国主义教育育人能力应该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内容:第一层以政治素质为主,主要指稳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纪律等;第二层以育人觉悟为主,主要包括领悟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事物具有很强的感知力、思考力和洞察力等;第三层以实践行动为主,主要指具体的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教育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强民族地区学校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民族地区教师政治素质稳步提升。他们立场坚定、方向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稳定的发展基础,这是民族地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条件和必要保障。教师具有稳固的政治素质,有了这个素质作保障,民族地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筑牢根基、有效实施,民族地区教师才能依法育人、依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在民族地区学校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道路。

民族地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况,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在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背后,教师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况,则显现出因人而异的特征。学校集体层面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内容、形式相对集中,任务要求明确,组织实施也便于操作;教师个体层面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要求则主要贯穿于教师的日常工作,具有时间的分散性、内容的零散性、主题的多样性和组织的灵活性等特征,除了对教师各方面能力带来挑战外,更依赖教师的育人觉悟,更依赖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因此,教师个人在这方面的感知力、思考力和洞察力就成为他能否对学生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教师的育人觉悟,决定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的广度与深度,决定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和达到怎样的效果。而民族地区背景下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又和本地区特有的社会经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仅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更要想方设法创造性开展工作,以适应民族地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需要,这是民族地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条件和重要保障。

如果说教师的政治素质、育人觉悟是我们在民族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保障,那么如何“发挥”好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即把这个素质、觉悟实际运用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践的行为——体现了教师的实践能力。这个实践能力是在民族地区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空洞的表面地喊喊口号、搞搞活动那么简单,它需要我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民族地区、学校、学生的客观条件出发,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离日用常行内”,①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专题教育更是日常学习、平常生活的“必修课”,这个“必修课”上得好不好,教师的育人能力最为关键。一个同事说,一次值班检查晚自习,看到许多学生在玩手机打游戏,便教育学生要少玩手机,最后引用了一句“好自为之”做结语,没想到学生对“好自为之”反响很大,原因就在“耗子尾汁”这个梗。同事乘机借题发挥,由马保国事件引出怎样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武术的话题,进而由中国传统武术引出中国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与体育的关系,又“发挥”到甘南“临潭万人拔河”②和藏区“押加”③的异同,由两根绳揭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血肉相连的朴素情怀,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宣传作用。这个教育话题充分说明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师实践能力的关键作用。如果教师不具备这种能力,这件事有可能只是一个孤立单纯的教育管理问题。由此可见,教师育人能力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民族地区教师爱国主义育人能力的现状,从以上三个层面来说都有不足,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学习教育形式单一,系统性、体验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比较少,对提高教师整体认知帮助不大;二是教师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研究,导致教育形式单一,形式主义的东西比较多,育人效果不理想;三是对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挖掘不够,不能最大限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四是缺乏爱国主义教育名师引领,亟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品牌建设。

二、如何提升民族地区教师爱国主义育人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就如何提升民族地区教师爱国主义育人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普希金说,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何为“心灵里的美丽”?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关于“四有”好教师的论述,首先强调的也是教师的理想信念,可见其重要性。民族地区教师因为所处环境的复杂特殊,长期以来,一直面临意识形态工作挑战,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使其始终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育人立场。首先,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理论学习教育是坚定教师理想信念的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的基本功。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理论学习教育要结合民族地区和教师的工作实际,通过各种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进。其次,加强党史、改革开放史和民族地区新旧变化史的学习教育,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发展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最后,积极推进学校党建品牌建设,将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学校党建品牌建设中,通过“双培双带”“党员先锋岗”“名师工作室”和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教师理想信念和实际工作接轨,推进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二是深化合作交流。在民族地区学校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性问题,对教师的育人能力提出考验。如果教师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见识和经验”“问题”就可能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见识和经验”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积累,而合作交流更有利于突破自我的局限。首先,选对合作交流的“伙伴”。加强与周边藏区及情况相近民族地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合作交流,教育环境、教育对象以及教师经常面对的问题都具有相似性,同样的问题别人是怎么解决的?效果怎么样?示范性很强。巩固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加强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重点在提升意识、更新观念、拓宽思路、丰富手段方面有新收获。其次,建立合作交流的长效机制。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人员交流,利用各种媒体建立共享资源库,牵手共建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分享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案例、成果,研讨交流做法和经验体会。

三是补齐教研短板。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爱国主义育人能力,必须加强爱国主义育人教研工作。首先,树立大课程理念,提升教师爱国主义教育意识。有学生的地方就有育人的课程,爱国主义教育大课程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超越了狭隘的课堂教学立场,在更广阔的课程立场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更具内涵的大课程观。其次,立足校本课程开发,提高教师爱国主义育人能力。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可依托通用课程的整合、补充、拓展进行,也可以通过地方性专题开展课程开发。再次,厚植民族情怀,提高教师爱国主义教育品质。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这种“深厚的感情”,民族地区教师更要在厚植民族情怀的基础上厚植爱国情怀,不断挖掘民族共荣、共融、共通的基本素材和根本属性,在春风化雨中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提高爱国主义育人能力。最后,积极探究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和手段。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紧扣教学细节追踪教学问题,搜集、积累教育资料,大胆验证积极探索,及时总结基本经验和客观规律,不断提高理论创新能力和行为实践能力。

四是注重典型引领。典型引领作用,有利于从整体上促进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育人能力的提升。首先,树立典型必须制定客观系统的爱国主义育人能力评价内容和标准,将评价结果与教师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教师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动性,逐步促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标准化建设。其次,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和团队的辐射作用,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理论研究,推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全面发展。最后,注重典型挖掘、培养和宣传。要加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典型案例和先进典型的挖掘、培养,建立健全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注重典型案例和先进典型的宣传,积极打造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学校。

五是强化基地作用。民族地区学校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和民族地区良好的育人环境密不可分,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地区和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而且可以极大促进民族地区教师爱国主义育人能力的提升。因此,要进一步合理开发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结合区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优势,立足强化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色化建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系统完备、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通过参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等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历史遗迹、风景名胜、重大建设项目和成就展览等各种教育方式,使广大教师提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六是突出内涵管理。爱国主义有丰富的内涵,其基本内容包括心理情感、理性观念、价值意识、社会思潮与行为模式五个方面,是一个由外在层次、内在层次以及观念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要加强教师对爱国主义基本内容的认知教育和内涵管理,明确围绕什么开展育人工作,怎么开展育人工作。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程教学中,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工作文化休闲活动中,注重以重大纪念节日和庆典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制定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行为规范,从而形成优化的教育环境。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利用网络形象化、即时、互动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七是加强依法推进。深入贯彻落实《教师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爱国主义法治化建设,使民族地区教师明确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促进学校进行严格管理和检查,达到依法推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八是活用信息技术。都德的《最后一课》是一篇经典的爱国主义教育小说,但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绝不是最后一课,要使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保持生命力还要结合时代发展活用、用活信息技术。要全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方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教育情景,使各种教育资源变得更加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更有感染力。

总之,民族地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的育人能力体现出了它的重要性,而这种能力非一朝一夕可成,必须在学校朝夕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

注释:

①王阳明先生《别诸生》中的诗句。

②甘肃临潭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接合部,是农耕区和牧区的过渡地带,临潭元宵节万人拔河已有600 多年历史,起源于古代军中操练,古时称“牵钩”,当地人称“扯绳”。

③押加又称“大象拔河”,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藏区已有百年的历史。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育人民族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MINORITY REPORT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