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本土音乐资源,让音乐教育风生水起
——浅谈农村学校因地制宜开展音乐教育的策略

2022-11-20 13:55陈城关福建省厦门市新圩学校
教书育人 2022年17期
关键词:音乐农村学校

陈城关 (福建省厦门市新圩学校)

音乐教授的不仅是乐理,学生要记忆理解的也不仅是乐章、乐曲,而是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和表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进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小学音乐的授课若只局限于课本,那就很难挖掘学生潜在的美学优势。教师可借助当地的人文知识、地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热情,促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提升。

一、农村学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基础薄弱、教学内容单一

依据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时期学生要有基本的音乐认知,形成乐感;中年级时期学生有音乐的理解能力,能够记忆并参与表演;高年级时期学生需借助音乐获得审美能力,具有发现美与感受美的思维习惯。但由于传统音乐的授课对学生的音乐启迪少,要求学生背诵记忆的内容多,导致学生音乐基础一直比较薄弱,加上农村学生家里较少配备音响、乐器,学生们缺乏锻炼的机会,在教师教唱,学生学唱的单一模式下,很难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1]

(二)学生学习被动,缺乏个性理解

音乐是感性化的,学生需要经过多种类型乐曲的熏陶而获取感知能力。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总以自己为主体吹、拉、弹、唱,没有给学生预留时间让学生主动阐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原曲上编创新的调子,也极少让学生在音乐的表演与表达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化,时间久了,导致学生们在音乐的学习中习惯模仿教师的方法记忆,也不懂得独立地展开对音乐的想象,抑制了学生天性的发挥。

二、因地制宜,挖掘开发地方音乐资源

《课标》中指出,各地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如何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学校音乐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现代农村学校音乐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我认为,必须要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充分、合理地应用音乐课程资源,使农村音乐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下去,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例如,我国民歌及戏曲资源非常丰富,学校可以适当地开设这种地方特色课程,把地方民歌及本地戏曲引进课堂。以我校为例,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从区文化馆聘请了专门的老师给学生上课。因为学生们耳濡目染南音表演,对南音艺术充满强烈的兴趣。有了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习南音颇有成效,经过两年的摸索实践,学校的特色课程——南音社团不仅获得家长们的支持认同,也走入学校每名学生的心中,还经常参加区、市里的南音比赛,且屡获佳绩。遇到节日都会受邀到镇里、区里参加汇报演出,至此,南音社团成了学校的一张名片。

三、农村学校因地制宜开展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扎实音乐基础,注重精神熏陶

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轻松的讨论气氛,能够带动学生参与音乐畅想,促使学生从精神层面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养成音乐享受、音乐互动的习惯。小学音乐的基础化教学应顺应学生的性格特点、艺术喜好。农村学生思维都较为纯净,他们在接触艺术知识的时候,存在现实生活与艺术内容之间的隔膜感,教师应打破这种空间距离,让音乐彻底地贯穿到学生的日常当中,促使学生能够借助周边的乡土资源,扎实音乐的记忆。例如,对于人音版小学音乐《小雨沙沙》教学来说,现在很多农村学校都修建了教学楼,如果遇到了下雨的天气,学生在窗边就可以聆听雨的声音,而且学生也因为生长在农村,多半都有淋雨的经历,再加上农村的空气清新,雨水滴落在土地上、田野间、叶子上,学生都有过视觉和听觉的记忆,他们对于雨的理解并不仅限于“沙沙”声。教师可等待乡间下雨的时候,在学校的各处,如大树边、窗沿、屋内收集落雨的音源,课堂上采取游戏“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来感受这些雨声是在哪里录制的。当学生记忆中的雨与音频声音相互重合,在调动了脑海中的生活记忆之后,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本课这首歌曲,启迪学生去模仿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的声音,询问学生:“大雨和小雨有什么不同?你是否有在下大雨或小雨时出去玩或者干活的经历?你更喜欢下大雨还是下小雨的声音?”学生在农村,更贴近于大自然,他们的亲身感受更多,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去回想,闭眼聆听等感受,不仅有助于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还能够调动学生的音乐想象思维,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2]

(二)诱导学生主动,鼓励个性思考

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虽然不是很丰富,但是他们很活泼,探索欲望强,动手能力也很强,生活中面对一些不懂的问题会尝试思考,而且很多学生都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主要是受到农村家庭生活状况的影响,自立、自强、勤奋刻苦是他们的优良品质。因此,对于农村音乐教学的开展,教师要更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缩短自己在课堂上讲述的时间,留出至少15 分钟让学生有独立表达、表述、表演的机会。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利用不同的曲调去演奏,而不是严格限制学生,不允许他们跑调、唱错,反而要在学生自然表现的错误下,去美化这些错误内容,激发出学生的个性化审美能力。例如,教学《两只小象》,农村学生也都喜欢小动物,他们在电视上会看到各种动物,还有的去过动物园参观。为了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几张绘制小象的卡片,让学生分组观察卡片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询问学生:“小象能有多大?小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这些问题对农村学生来说显然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家中搜集的纸板拿出来,制作成简单的小象耳朵、鼻子,然后利用胶带粘在自己的身上,扮演小象,学生兴趣高昂的同时对小象的想象也更加具体。这时候教师演奏歌曲并让学生模仿小象互动:蹭鼻子、动耳朵……学生初步形成了对小象印象,而后教师在说明小象的特征时,与农村常见的牛羊类比,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了。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借助农村工具如纸板、塑料袋、家中闲置的管子等模仿动物形象,加上农村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极大地补充了农村资源的缺陷,反而让课堂充满生气。[3]

(三)增加音乐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让学生学有所用,让音乐教师教有所评,让整个校园充满音乐的气息。多组织音乐活动,开展各种级别的艺术展演、优质课评比,使其与课程教学结合,扩展和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有一个展示音乐天赋的舞台,让音乐教师有一个展示教学业绩的平台,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使音乐艺术教育在本地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学校为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活跃人民文化生活,开展了“终身教育宣传志愿服务下乡”活动。音乐社团的学生在活动中表演了独唱《金色童年》,以及闽南童谣表演《俺兜的三角梅》,为当地的父老乡亲们送去了一场文化大餐。在这样的社区表演活动中,学生的音乐技能得到了很好地展示,他们在自己的家乡为民众表演,社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强烈的激发,也培养了学生从小服务他人的美好道德观念。[4-5]

(四)注重组织实践,感受音乐内涵

课程实践既可以在课内展开,也可以在课外展开,为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呈现音乐的本质属性,提升学生音乐的视觉、听觉享受,教师可在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针对音乐的要素去推敲、分析,磨炼学生音乐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小红帽”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顶红帽子,或者让学生从家中拿来一块红色的布或一条红色的围巾等,扮演小红帽这个主要角色,然后演绎音乐情景剧。还可以通过各种装饰来创设大森林的场景。在具体音乐实践活动中,由教师旁白启示,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促使其沉浸在童话般的艺术感受中。其间教师可将歌词分成不同的段落,让学生们结合自己扮演的角色分别演唱,如小红帽出场了,扮演小红帽的学生蹦蹦跳跳地唱:“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我把糕点带给外婆尝一尝……”扮演大灰狼的学生唱:“这里是一个遥远又僻静的地方,我要看看附近是否有傻瓜糕点可以尝一尝……”这样的教学充分运用了农村学生的乡村生活经验,使音乐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孩子们仿佛置身在大自然中感受音乐的奇妙。再如,教学“劳动最光荣”时,很多农村学生都会接触到各种家务劳动,有的甚至干过地里的农活,所以会对劳动深有体会。在欣赏此曲的过程中,教师可询问学生在什么时候劳动最多,结合学生们日常真实的劳动场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模拟、重现。随着音乐的响起,跟着音乐的节拍控制力度、速度,当音乐节奏较快的时候,学生模拟劳动的速度与力度都加大,劳累感增加;当音乐的节奏变慢,学生模拟劳动的速度与力度减弱,又感觉到了轻松。通过音乐与生活的结合,学生结合自己的劳动经验深入展开了音乐的思考,其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既能够借助艺术激发劳动动力,又能够借助劳动经历获取音乐共鸣。[6][7]

(五)运用媒体工具,拓宽学生视野

虽然农村音乐教学要充分的因地制宜,要将农村的自然条件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但也不能忽视现代化媒体工具的运用。目前,很多农村学校都已经普及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在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的呈现,彻底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只能言传身教的局面,这样会使音乐教学更加直观、精彩,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弥补了学习音乐的限制。如教学“山谷回音真好听”,把学生们带到山谷中去唱歌显然不太实际,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周边山谷的景象,先让学生获得熟悉感,而后演示山谷回声,借助多媒体,学生足不出户就如同置身于山谷中,感受到在山谷放声歌唱的痛快。另外,农村学生对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也想知道最近流行了什么歌曲,城里的孩子们经常听什么歌,新上映的电视剧主题曲唱的什么意思。教师应在音乐的教学中将学生的意见收集起来,通过网络搜集的形式,播放流行音乐、绘本音乐、动画片音乐、电视剧主题曲等,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新鲜感。教师还可以与学生的家长联系,将最近学生们学习的曲目传送到家长的手机上,或者与村支书沟通,在村里用大喇叭播放,增加学生课后音乐复习的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学校也能够借助互联网学习音乐艺术。教师需整合农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因地制宜,进一步拓宽农村音乐教育之路。[8][9][10]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应统筹已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分析艺术教学所缺,通过当地环境、教育渠道的充分利用,补充农村音乐教育的缺口,找寻农村音乐教学的实践机会,结合现代教育思维,促使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妙,塑造健康的审美意识,让音乐教育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盛开。

猜你喜欢
音乐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音乐
学校推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音乐
秋夜的音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