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育“美”行与思

2022-11-20 14:17王瑞晗江苏省沭阳县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教书育人 2022年11期
关键词:美的情感音乐

王瑞晗 (江苏省沭阳县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追求美的实质和追求美的境界是教育促进诗意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聆听欣赏所感知的音乐情感往往就蕴含在音乐的意境之“美”中。作为音乐课程性质之一的“审美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就特别要求:“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1]那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如何引领学生走进音乐并“美”在其中呢?

一、抓住音乐“美”的基本特征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美

音乐是情感激荡的艺术,美与情感交织,如在博爱、宽广、浑厚的《大海啊,故乡》中领略充满深情地、饱满地对母亲、对大海、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在震撼心灵的《英雄赞歌》中激荡着对英雄的崇敬与民族的精神,在温柔、细腻、秀美的《太湖美》中感受旖旎的大自然,并油然而生热爱家乡之情,这就是音乐所带来的艺术美。然而,音乐学科除了具有自身“乐”性外,还具有强烈的审美性以及通过音乐审美的过程性等基本特征。作为音乐教师,只有时刻以音乐学科的这些基本特征去引领学生走进音乐,学生的音乐“美”的学习与获得才能得以实现。

首先,从音乐语言的表现特征出发,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本体而发现美。音乐语言的表现特征体现在师生音乐语言的交流,学生对音乐的听之感悟以及对音乐各种如节奏、速度、强弱、力度、旋律等知识要素的认知与掌握中,学生了解这些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将会深刻领悟音乐语言是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来体现内容与情感的,从而进一步发现音乐美之所在。

其次,从音乐“情”与“美”转化过程性特征出发,引领学生获得审美境界而感悟美。“美”始终和“情”相辅相成的,即“美”在“情”中,“情”生“美”中,也就是说,学生的音乐情感的生成是通过音乐审美的过程实现的,这是音乐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而具有的“美”和“情”感动学生的独特魅力。学生发现音乐美,主要体现于对音乐的悲、喜、优、壮、崇高和欢乐的认知,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走进音乐作品,才能不断从中体验作品的风格,感悟作品的内涵,逐步实现音乐学习的审美境界,从而达到发现作品所折射出的形态万千的音乐美。

最后,从音乐时间过程性特征出发,引领学生领略音乐时空的整体性而感受美。音乐也可以说是时间艺术,时间造就过程,音乐的美感往往伴随着运动过程而发生。审美一个作品要注重从头到尾的完整过程,才能把握时间流逝所带来的音乐感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就是过程,过程即音乐,音乐即过程,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学目的。[2]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与领略包括以歌曲为代表的综合艺术的美和器乐曲的无标题、有标题的音乐美。

二、通过感受生活引领学生发现音乐美

音乐美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生活中的天籁之音本身就是音乐,如流水哗哗,鸟鸣婉转悦耳、动物悲情哀号、雨水滴答、车轮撞击咔咔……这些自然界的音律常常给人带来音乐创作的灵感,如《百鸟朝凤》《清晨》等作品中都饱含了自然界的声音,这些声音再通过乐器演奏模仿而表达出来。生活中处处隐藏着美,只看我们能不能发现,自然音源可以成为音乐,只要我们不断挖掘与探索、开发与利用,对学生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他们的音乐创作灵感自然生发。

教学片段:引导学生联系音乐与生活——发现美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物品,有彩纸、剪刀、塑料桶、水杯、清水、大米、相关声音的磁带、录音机、矿泉水瓶、指挥棒等。我们即将来到美丽的山谷,你们将遇到各种画面和声音,请你们自由选择物品,结合《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的歌词,用实际行动把山谷的美丽表达出来。

……

自然音乐组:学生立即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有的研究歌词,有的手持剪刀彩纸,拼出一朵朵鲜艳的花;有的用水和杯子即塑料桶结合模拟出山间泉水叮咚的声音,或者山间溪水的潺潺声;有的用绿色彩纸装点成绿色小道;还有的学生干脆就利用自己的嘴和手表演起口技来,一时间鸟鸣声、水流声、蛙叫声此起彼伏,美的意境已经得到了创设。

点评:学生运用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根据对生活的想象模拟出自然声响,并能结合生活情境做到“声”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了生活美。那么,能否进一步将这些发现的美融入歌曲《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呢?

学生经过再次的讨论并进行展示。

学生演唱之前,合理运用泉水、风吹的各种声音作背景,放飞心情演唱《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并能根据音乐的节奏伴以舞蹈、律动,最后依然在自然的声音中结尾。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参与意境与声响的创编并表现,有效把艺术与生活相融,深刻感悟音乐之源便存在于我们的生活。这正是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培养之体现,在发现美与应用美中呈现出教与学的最佳契合点。

三、拓宽多样化的艺术渠道引领学生体验音乐美

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是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方式。目前,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情感体验的界定已经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做了说明,即音乐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在听、唱、奏、动等音乐活动中,通过直接体验(音乐感知觉直接产生的情绪体验)和间接体验(音乐表象及联想产生的情感体验),用音乐表达与抒发情感,或从音乐感悟中激发情感,这是音乐从音响形式转化为情感本质的关键过程。[3]可以说,高中核心素养观下的音乐情感体验的界定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中是一种启发。因而,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立足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内涵的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音乐情感体验的意识和能力。这种审美体验能力体现着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审美本质,凝聚着深刻的民族特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涵,学生随着音乐进行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4]

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中国经典的音乐艺术中有无数珍品。在苏少版《音乐》教材九年级(上)《悠远古风》单元的教学中,我将古琴曲《阳关三叠》作为重要的一节音乐欣赏课。《阳关三叠》作为中国传统的古琴曲经常在各大电视媒体播放,在教学时,我根据该曲的风格,努力创造与之适应的课堂氛围,从学生内在参与和情感的体验出发,从体味作品自身的内涵和情感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乐器古琴表现音乐美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感受中国古琴特有的魅力与迷人的意境,体味古琴高雅、含蓄、悠远、情意绵绵的东方古典艺术美。围绕《阳关三叠》的曲风、诗歌内涵、视频画面、动作表达方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从艺术的不同角度,全方位将自己的音乐文化视野和音乐知识拓展开来,体现出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广度和深度,并从艺术本身结合文化、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和感悟,从而体验我国的传统文化之美,产生深爱之意、之情。

音乐学习的基本方式是对音乐的聆听,并不断感悟音乐所带来的体验,这通常需要一些活动作为途径。在教学中,以音乐为主线,贯穿于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三次聆听后,不同程度地从音乐的音色、节奏、旋律以及音乐固有的创造手法中感染了情绪、感受了一种意境,也自然获得了应有的体验。学生懂得了“三叠”的含义,也懂得了乐曲为五声调式即商、羽调式的交替,结合附点音符、八度跳音程、切分节奏、十六分音符的时值的构成体现了我国古典音乐的结构特点。教学中采用了聆听、观看、欣赏、品味、学唱相结合的学习途径,做到“听中有视”“视中有品”“品中有思”,然后实践于学唱环节,从乐曲的体悟中也强化了对音乐的理解。在我国唐代有一首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的诗,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千多年来也一直受到音乐爱好者的广泛青睐。学生通过乐曲的聆听和诗词朗诵,“诗”“乐”交融,情意共生,体悟着忧伤惜别的情感之美。

教学片段:学生在音乐感受中体验之美

……

学生A: 这首曲子和诗歌的结合,让我们沉浸于音乐与画境之中,“渭城”“客舍”“阳关”之处,“朝雨”浇淋着青青的杨柳,以酒对饮倾诉着离别的忧伤、惜别和期待之情,这些画面被乐曲表达得淋漓尽致,深深感受到了诗为乐之心,乐则为诗之魂,两者之间那种幽美深邃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B: 乐曲典雅而绵长悠远,节奏舒缓交替有致,时而低沉,时而缓慢,如泣如诉,离别愁肠,但又不乏悲壮与激情慷慨,这种伤感与激昂之情尤其体现在“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以及“历苦辛”等处,重复陈诉,情真意切,诗人与乐曲中的主人公之间的伤感离别、关心备至、留念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C:乐曲缠绵起伏,错落有致,旋律不断发展变化,意境情感深邃,体现出别致的音乐创作手法,体现了“诗”与“乐”的韵境交融,“情”与“意”的相触相感。

师:同学们!《阳关三叠》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深受欢迎,是因为《阳关三叠》乐曲呈现的是声、韵意、画,其风情虽然各异,却不乏神韵共生,这就是我国传统的富有典型东方古典美的艺术之独到之处。这也同时说明,艺术的表现形式虽然是丰富的,多样的,可以说千姿百态,但它们蕴含的文化价值往往又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应该借助音乐艺术多元化的这种特点,加深理解与包容,不断体验,提升文化艺术修养。

在教学的拓展部分,让学生欣赏合唱版的《阳关三叠》,让学生感受到加入各个声部后音色变得更加丰富和浑厚了,层次也分明了许多,从力度的起伏变化之中体现除了音乐的高潮,音乐的表现力得以加强。进一步让学生进入表演角色,以情景剧的表现形式,将元二、诗人、酒保、琴者、青柳、朝雨等作品元素演绎出来,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中再次体现一种真实的“美”的意境。

四、感受丰富的活动形式引领学生生动活泼地创造美

音乐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初中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含,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5]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美,以拓展的形式,在八年级下册《亚非拉掠影》单元的教学中,我选择了《樱花》一课,引导学生用聆听、观察、欣赏、探究、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音乐学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创造。教学按照四个步骤开展,即初步理解与感受音乐作品、逐渐走进音乐、深入感悟音乐本体、表现与创造音乐。

教学片段:引导学生展开音乐表现——创作美

师:同学们!通过《樱花》词曲的学习,感受到樱花的美丽与芳香,也了解了日本民族积极的精神面貌,日本人为了珍惜樱花短暂的时刻,往往会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现在,我们正处于春天,我们国家的油菜花、桃花也竞相开放了,现在老师播放音乐《樱花》合唱,请你们根据所学知识,在音乐和视频图画的背景下,也尝试创编一些舞蹈来表达自己沉浸在花海中的喜悦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美好的热爱之情,好吗?

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分为表演组和评价组。

表演组:通过几分钟的讨论后,开始在音乐声中分别进行表演。他们根据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或喜悦,或激昂,或托脸迷醉于花海的芳香,或展开双臂拥抱风与阳光……

评价组:看到大家的表演,我们都感到情不自禁了,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就是一片粉红的、金黄的、蓝白相间的各种花的海洋,是他们的表演把我们带入美好的世界,是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青春气息,原来我们也可以创造出音乐的美……

师:是的,同学们的表演都能与音乐的节奏保持一致,也能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带到自己的肢体表达之中,把自己对美的崇敬和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舞蹈动作很有创造性,相信大家只要用心、用情,就会随时发现音乐美并能够去创造音乐美的,让我们再次为他们鼓掌。

可以说,这样的教学体现了现代课程理念的实践观,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注重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美的表现能力,强调音乐实践与创造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分析与讨论,结合音乐结构特点以及艺术表现的手法,巧妙地引导学生根据对音乐的了解,创编舞蹈融入音乐而表达情感,实现对音乐美的再创造。

体现“美”的音乐课堂教学主张形式精简但内涵丰富,方式灵动而过程扎实。充分利用生活与音乐之缘,从“美”的视角不断探索音乐意境与生活情感的相衬生辉,学生既学会了学习,也体验与感受了音乐与生活的共同美好,音乐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猜你喜欢
美的情感音乐
打破平衡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音乐
音乐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