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偶像”时代儿童榜样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2022-11-20 15:32张丽娜
江苏教育 2022年47期
关键词:崇拜榜样偶像

张丽娜

“泛偶像”时代,儿童的崇拜对象发生了变化。儿童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崇拜的对象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榜样引领作用。“泛偶像”时代,学校加强榜样教育,对儿童的崇拜行为做出积极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泛偶像”时代儿童崇拜现状透视

(一)崇拜对象娱乐化

在调查问卷给出的9个不同领域的崇拜偶像中,娱乐明星占据了首位,杰出人物的影响力远远低于娱乐明星。“泛偶像”时代,娱乐明星向社会展示的技能形象和道德形象是经过修饰和包装的,儿童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局限,他们不易认识到这点,会不自觉陷入崇拜对象娱乐化的误区。

(二)崇拜内涵表象化

偶像身上所呈现的出众才华和高尚的精神品质是其被崇拜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有22.8%的小学生对于崇拜对象的个性和外貌极为关注,并将其作为选择崇拜对象的重要条件之一。儿童对崇拜对象内在精神品质的关注度不够,极易导致他们走入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误区。

(三)崇拜途径媒体化

网络成为当下儿童信息接收的主要来源。媒体对明星偶像的包装修饰,突出了外在的视觉冲击。儿童对明星偶像的崇拜,看似出于自主选择,其实无形之中受到媒体的影响。置身于新媒体生活环境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儿童很容易产生崇拜认知上的偏差。

二、审视:“泛偶像”时代儿童榜样教育的困境

(一)失位:学校榜样教育的空间缺失

偶像崇拜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产物,有其必然性和过渡性的一面。学校是榜样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榜样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学校榜样教育存在的突击性、过场性问题,使得榜样教育空间极度缺失。在学校榜样教育缺位的状态下,儿童偶像崇拜出现偏差,一味地将娱乐明星作为自己的崇拜偶像,就不难理解了。

(二)失语:传统榜样教育的主体缺位

传统榜样教育中,榜样人物多被抽象化和概念化,以英雄、道德模范、政治领袖和伟人等形象为主。这些榜样形象是教育者自上而下为了实现价值引领而选取的,忽视了儿童自主选择的权利,儿童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失去了相应的话语权,因而榜样教育也失去了应有的感召力。

(三)失效:传统榜样教育的路径缺少

学校是榜样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是榜样教育的主体,学生对榜样的接受和认同程度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传统的榜样教育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忽视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榜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大致相同,缺少了感染力和吸引力,难以激起儿童的情感共鸣,收效甚微。

三、探寻:榜样教育的内涵及价值

榜样教育在《教育学辞典》中的定义为“示范教育,用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道德来影响学生的教育方法、德育方法”。“泛偶像”时代,榜样教育应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进行合理的干预和调节。

榜样教育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教育者对儿童进行相应的榜样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精神洗礼,引导儿童形成正确价值观。有学者提出,偶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实际上也是一种精神生活寄托,是理想化自我的外在表现。新媒体时代,道德失范时有发生,通过榜样教育可以对儿童的精神世界进行洗礼,引导儿童具体直观地感知“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

二是行为示范,助推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早期学习就是通过模仿完成的。儿童心智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尚处于浅显、片面状态。榜样教育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参照模仿的对象,如果他们模仿榜样的行为受到外界的认可和赞赏,其模仿行为便会加强并反复出现,从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人格塑造,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对榜样效应最好的诠释。偶像因其在某一领域不凡的成就成为儿童崇拜的对象,在某种意义上是儿童理想中的“我”。榜样教育引导儿童以崇拜的偶像作为参照,在对榜样人物的崇拜中,激发自我效能,努力向榜样看齐,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突围:建构“泛偶像”时代榜样教育新样态

“泛偶像”时代为榜样教育带来种种困境,同时也赋予了榜样教育新机遇、新动力。如何让榜样教育更富有时代感,深入当下儿童的内心,笔者以为可以从空间重构、关系重建和具象实施三个方面着手。

(一)空间归位,重构榜样教育新路径

1.学科融合,拓宽榜样教育课内空间

榜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道德教育,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既有诸如理想信念、价值判断的道德教育,又有诸如个性发展、行为认知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之,榜样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教师要抓住时机拓展榜样教育空间。教师拓展榜样教育空间,可以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统编语文教材安排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梅兰芳蓄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朱德的扁担》《军神》等榜样人物主题课文,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研究榜样人物的事迹,感受榜样人物的风采和人格魅力,鼓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心理健康课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综合实践课开展榜样人物主题研究活动等。

2.课外延伸,打造榜样教育常态空间

榜样教育如果缺乏持久性、常态性,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很难在学生心中留下烙印。榜样教育应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既可以依托课堂教学,也可以向课外生活延伸。例如,为了宣传和发扬雷锋精神,在每年3月的“学雷锋主题月”活动中,笔者学校都会组织相关的学习活动。为了避免“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里走”的现象,学校德育处以雷锋精神为依托,将雷锋精神具化为奉献精神、责任精神、节约精神等,各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将榜样教育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3.互联网+,融入榜样教育网络空间

“泛偶像”时代,网络空间是儿童成长绕不开的重要环境。学校通过“互联网+榜样教育”的形式,融入榜样教育网络空间,拓宽了榜样教育路径。教师要把儿童从传统的“一间教室,一段时间,一所学校”的封闭空间中解放出来,在开放的共享虚拟空间中开展榜样教育活动。例如: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无数的“逆行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瞬间。学校可以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在校园网站上开辟相应专栏,向学生展示“逆行者”的相关事迹。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教师不仅可以全面、及时了解儿童的情感需要和思想发展状况,还能使榜样教育更有针对性。

(二)话语释放,重建榜样教育新关系

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泛偶像”时代的儿童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与参与意识,他们不满足甚至排斥单向的灌输教育,而希望能与教育者一同参与教育活动过程。只有赋予儿童话语权,才能建立开放、多元的教育关系。

1.接纳关注,唤醒儿童话语意识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产生迷茫和焦虑,渴望寻找到精神寄托的家园和心灵停泊的港湾。面对儿童各式各样的偶像崇拜,教师要为他们构建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在对话交流中唤醒儿童的话语意识。教师可以利用晨会、班会与学生谈论关于偶像的相关话题,研究、了解、认识、分析他们所崇拜的偶像,从而了解他们当下内心所需、心中所想。当然,教师也要转变自我对偶像崇拜的传统认知,不对学生的崇拜偶像进行简单粗暴的价值评判。教育者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和关注儿童的崇拜行为,多一些交流,多一份理解和关心。

2.由内而外,给予儿童话语权

传统的榜样教育试图通过榜样形象激励来实现儿童情感、行为、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唤醒、调整与矫正,这只是一种外部刺激、单方灌输。教师在榜样的推举和宣传上,既要满足少年儿童的内在需求,又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给予儿童话语权,鼓励他们自主参与,将榜样教育由外部刺激转向内在的自我唤醒。我们应将儿童的内在所需作为出发点,引导儿童自主确立崇拜的偶像,让榜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多元呈现,提升儿童话语地位

由于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结构和生活背景不同,儿童对榜样的选择也不同,教师需要赋予儿童多元的自主选择,在多元呈现、自主选择中,提升儿童的话语地位。教师既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杰出榜样,又要选取来自少年儿童身边的普通人物榜样;既要展现榜样人物的高尚道德情怀,又要展示现代人的生活智慧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一些杰出人物,为自己选择适合的榜样。当然,教师也可以把榜样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总之,教师要摒弃传统高大上、完美无缺的榜样形象,为学生提供多元的榜样形象,赋予学生多元化选择的权利。

(三)具象实施,重赋榜样教育生命力

杜威指出:抽象化的道德说教,就如同让儿童在教室里学习游泳技能,脱离了水,儿童永远也掌握不了这项技能。具象化的道德教育方式是相对于抽象化的教育方式而言的,主要指“将抽象的道德规范、概念和鲜活生动的人性结合起来融化为德性,并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可观可感的具体行为事例对人产生影响”,具象化的道德教育方式更富有感染力。

1.融入背景材料,让榜样教育更立体

榜样精神是在事件中展现并感染大众的,换言之,榜样教育的关键在事而非人。我们对儿童进行榜样教育时,应鼓励他们充分挖掘榜样人物的背景材料,让榜样更丰满、更立体。在实施榜样教育时,教师也可以进行背景材料的补充,立体展示榜样人物精神品质形成的过程,由外到内的拉近儿童与榜样之间的距离,将片面的说教变为具象的感受,提高榜样教育的感染力。

2.注入时代内涵,让榜样教育更前沿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任何榜样都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都带有时代的烙印,是一定时代精神的体现。因此,我们要注意发掘榜样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使榜样教育与时俱进。救火小英雄赖宁的故事从教科书中删除,就是因为当今时代所倡导的是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仁爱精神”。救火是消防员的职责,超出了儿童的能力范围,儿童“见义勇为”值得夸奖,但“见义巧为”“生命至上”更值得提倡。因此,教育者要顺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内涵,在延续传统精神的基础上,为儿童选取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型榜样,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引入新型传媒,让榜样教育更有趣

直观性感知是儿童思维感知的特点,教师要增强榜样教育的趣味性。教师在进行榜样教育时,可以用播放相关视频的方式代替说教,还可以引导儿童以微电影的形式呈现偶像事迹,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向榜样致敬。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公众号等,及时分享儿童在榜样教育中的感悟或点滴进步,鼓励家长参与榜样教育,评选身边的感动人物等,扩大榜样教育的影响力。这些看似娱乐化的活动,增加了榜样教育的趣味性,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儿童偶像选择的能力。

总之,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儿童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儿童的精神生活。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要重新审视当下儿童的偶像崇拜现状,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将儿童的思想教育同榜样教育相结合,挖掘丰富的教育内容,构建新型的教育方式,充分满足儿童的个性化发展要求,让榜样教育能够更接地气、更有新意,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崇拜榜样偶像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大众偶像
偶像报
偶像面面观
偶像们都恋爱了
我的爸爸是超人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