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人格比矫治问题行为更重要

2022-11-20 20:47任其平
江苏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人格个体

任其平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人们更关注儿童青少年发展中的问题行为,忽略他们心理发展中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健康人格的培养。因此,在个体的成长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关注个体发展中的积极心理品质。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不能用同一种标准去评价每个人发展的好与坏。“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应该植根于我们的内心。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发掘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如聪慧、善良、乐观、勇气、毅力等。一旦个体觉察到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并产生认同感,他们就会产生生命意义感,从而发展出自己愿意去做也有能力去做的主动行为,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巨大潜能就会充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二是认真分析个体的成长环境。现在的中小学生确实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保持了流水线上的“规范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暇顾及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还有些教师的不当教育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无法消除的“师源性伤害”。同时,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延续,父母成了教师的“助教”;再加上不少家长不能合理地给自己的孩子定位,使得孩子一直在压抑的学习氛围中“煎熬”,家庭教育的情感功能难以发挥,亲子冲突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是培养个体的健康人格。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因此,要把培养个体的健康人格放在首位。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会用全面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会选择某些优良的人格特征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会养成合理分配时间的好习惯,会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未来,会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由于具有较好的心理弹性和丰富的心理资源,他们即使面临困难、挫败和磨难,也能积极面对、主动作为,并且会创造条件,从而有效地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困境。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人格个体
铸造人格之鼎:文化育人三合一本质讨论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趣味测试 分析你有几分懦弱人格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