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家长成长学院”建设路径探析*

2022-11-20 20:47贺承瑶
江苏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南京市共育南京

贺承瑶 林 静

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意义重大,该法案将家长在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教养义务与正确方式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明确指南。有鉴于此,南京市教育局率先成立了“南京家长成长学院”,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式。

一、南京家长成长学院的顶层设计与功能定位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相对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具有非组织化与生活化的特点,但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生活中践行与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新一代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南京家长成长学院确立了注重统筹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构建协同育人格局的建设思路。南京家长成长学院由南京市教育局联合南京市妇女联合会、南京开放大学等共同成立,同时协同各方力量,将各种资源凝聚为工作合力。

2.提供专业服务,协助家庭解决育儿困惑。

南京家长成长学院通过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培育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南京家长成长学院邀请有关人员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促进家校共育。南京家长成长学院针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亲子沟通难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与咨询。南京家长成长学院还组建专家引导团、教师志愿服务团、“五老”关爱团和家长互助示范团四个指导团队,建立家长线上线下培训、问题征集回复与提醒常态机制。通过教育义诊、汇编辅导教材、开展线上互动等方式,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扰。南京家长成长学院旨在通过示范引领,扭转不良社会风气,改变教育“内卷”,营造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南京家长成长学院的建设路径与实践经验

1.开展调研,倾听需求,确定南京家长成长学院建设之本。

按照南京市人民政府的部署要求,南京家长成长学院筹备之初,就深入开展区校家庭教育工作调研,创新推出“家校共育”十项举措组合拳,全面启动“家校共育”新行动。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了10场有明确主题任务、引导方向和推进举措的各界座谈会,邀请教育系统代表、家长代表以及学生代表等参与座谈会,让与会代表针对深入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建言献策,形成“家校共育”的思想共识,为建设南京家长成长学院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

2.强化协同,整合资源,促进南京家长成长学院落地生根。

《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各级政府应当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并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家庭教育工作的日常事务。为真正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精神,南京家长成长学院搭建了一个协同育人平台,探索了市—区—校三级阶梯式工作网络,依托高校专家资源和社会专业力量,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的金字塔模型,编织了一张“家校共育”三级工作网络图。

3.倡导互助,发掘典范,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家庭建设。

《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在南京家长成长学院筹备之初,就申报了“家长互助示范团重点项目”,探索出项目申报、综合评审、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倡导家长团队以亲子活动、家庭体验等项目为载体,建立家长分享知识、交流思想、组团活动的自我服务阵地。经过项目评审,确定了100多个优秀项目,涉及红色研学、公益服务、家庭体验和结对帮扶等各个方面,力图通过这些示范项目孵化更多的家长服务团队,带动更多家庭参与到自我教育与服务的行列。这些优秀项目在家长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南京家长成长学院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三、南京家长成长学院建设的未来展望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营造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南京市将推动5项建设,为南京家长成长学院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1.建立健全三项机制。

根据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关工作的意见》要求,明确建立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为下一步的工作积累力量与资源,形成共识与合力。同时,建立三项机制:第一,积极牵头搭建困境儿童状况信息收集、共享平台,建立相关部门联合预警机制;第二,在市级联席会议带动下,推进区级层面的力量整合,向学校下沉服务力量,以学校和家庭教育需求为中心,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和突发事件联动处置机制;第三,开展政、校、家、社四方合作运行方式研究,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度,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协同育人机制。

2.设立家长服务中心。

未来,南京市教育局将成立南京市家长成长指导与服务中心以及特殊教育家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长服务中心”)。家长服务中心面向南京市各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特别是为有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子女、不良行为儿童和身体残障儿童的家庭,提供专业康复指导、心理应对支持、未来职业规划、家庭教育理念更新、社工陪伴等服务。家长服务中心将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优秀家长中招募人员,对接有需要的家庭,开展长期结对服务。

3.开展资源整合对接。

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经逐渐形成关爱家庭的社会共识,社会各领域也存在许多资源可以服务于家庭教育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资源与需求地精准对接,才能确保《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落细、落实。为此,南京家长成长学院将整合教育专家、教师志愿者、心理服务机构等各类资源,着力开发以服务家庭需求、促进亲子关系为主要目的的“家庭教育服务券”,并将服务券提供给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实践、亟须转变教育理念的家庭。目前,南京家长成长学院正在收集各项资源,后期将会组建家庭教育服务资源对接运营中心,持续做好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对接工作。

4.提供专业指导与培训。

南京家长成长学院未来将聚焦三个层面开展专业培训。在学校层面,针对班主任和全体任课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沟通能力培训,夯实全员育人能力基础;在区级层面,依托南京市两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品牌(“陶老师工作站”和“宁教授工作室”),开展学校中、高级心理辅导师的定向专业培训,为区校提供更多的专业力量;在全市层面,遴选具有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资质的名师专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高层次培训,提升队伍的专业性。

5.推进理论深化研究。

家庭教育工作专业性强,南京家长成长学院依托专家力量开展专业理论研究。南京市教育局牵头成立南京市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专业知识讲座、专业心理辅导为主要工作形式。与此同时,南京家长成长学校正式启动了“南京市建立联动协同机制,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研究”专项课题,鼓励参与研究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学术优势承担不同的研究任务,力争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与南京家长成长学院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理论支撑,并通过总结南京家长成长学院的成果与经验,为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南京经验和南京范本。

猜你喜欢
南京市共育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刘辉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挖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南京大闯关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南京市长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