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不掉的口罩
——一则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之下高三学生心理问题疏导案例

2022-11-20 22:29赵婷江苏省兴化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16期
关键词:高三口罩情绪

赵婷 (江苏省兴化中学)

一、案例简述

学校附近的出租屋里,一只口罩隔开了小冬与母亲之间的距离。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了让小冬更好地进行网课学习,母亲丢下生病中的父亲,陪他从乡下来到十几平米的出租屋。母亲小学文化,之前她边照顾小冬边接点手工活,可受疫情影响目前只能闲在家里,陪小冬学习。小冬多次劝说母亲回老家照顾生病的父亲,但母亲说什么也不肯。

第一次冲突:

一次母亲午睡醒来,发现小冬在和一名女生聊天,若不是小冬发出的笑声,母亲以为他在认真查阅资料。母亲火从天降,气呼呼地瞪着儿子,伸过手来抢平板电脑,小冬先是一愣,随后粗声粗气地问了句:你干嘛?我在和同学讨论题目呢!母亲哼了一句继续抢,小冬死死地护着电脑。五十多岁的母亲怎么会是小冬的对手,气得坐在床边抹眼泪,一边说着:“你个不争气的,都什么时候了,还浪费时间?”

第二次冲突:

冷战一直持续到高三复学,按照规定,学生得佩戴口罩,于是每天母亲把准备好的新口罩放在书桌上,小冬很有默契地戴走,直到晚自习后他再戴回来,回到家后,他继续戴着口罩温习功课。有一次,母亲实在是忍不住了,质问道:家里就我们两个人,你戴什么口罩?把口罩摘了,脑瓜子缺氧不好使!”为了摘口罩的事,小冬和母亲发生了第二次冲突。

班主任也建议小冬适时摘除口罩,长时间戴着也不卫生,但是均未成功。摘不掉口罩的男生,最终出现在咨询室的沙发上。

二、问题分析

小冬坚持戴着口罩进行咨询,笔者充分尊重他的决定,可是因为戴着口罩,加上小冬的声音又特别轻,所以语言沟通比较困难,因此笔者决定改变沟通策略。笔者递给他一张纸,请他画出口罩的模样或用文字来描述口罩。以下是小冬关于口罩的一些描述:

口罩是一个特别好的装备,戴上后,喋喋不休的母亲会自动放弃唠叨,比起之前百般与她讲道理要奏效得多。

口罩是一个特别好的伴儿,有时候写作业思考问题嫌弃周边环境吵闹,心情不平静时,戴上口罩,可以让自己沉浸在安静的环境中。

口罩也是一个特别好的装饰,有时候看着镜中戴着口罩的自己,会觉得自己还挺帅的。

经过两次咨询,“口罩”背后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具体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疫情之下,不良情绪问题随处而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生止步于家,开启了“互联网+”的学习模式。这样的模式下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一是学生需要长时间与电脑接触,视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二是学习中少数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趁机上网、看小说或玩游戏,以此来排解学习的压力;三是网课的学习效果较之线下有所下降;四是学生很难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尤其是解禁之前,因为缺乏适当的户外运动,加之长时间面对电脑,高强度的学习使得学生身心俱疲等。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对高三学生及家长的情绪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本案例中,一方面,小冬长时间闭门读书,大脑昏昏沉沉,且情绪容易急躁。受学习效率低下的影响,小冬逐渐产生焦虑情绪,尤其是复学后的第一次考试,让小冬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另一方面,母亲的情绪问题也很突出。她因为抓住小冬一次聊天,就认定小冬自控力差,情绪反应强烈。此外,疫情带来的高考不确定性也让她的情绪不安,有时强烈的程度甚至超过学生。不良的情绪与他们似乎只隔了一层薄薄的皮,疫情之下压抑了许久的情感随时都可能因为一个小事件而喷发出来。

(二)沟通不畅,亲子关系不容乐观

从居家线上学习初期的和平相处,到后期的“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亲子关系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24小时都待在同一个屋檐下,亲子之间很容易产生摩擦,并且因为“禁足”的原因,摩擦得不到缓冲,很容易演变成冲突,最终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案例中,小冬因为长时间上网课,偶尔和同学利用网络讨论题目,却被母亲认定为学习不认真,小冬觉得母亲一点也不尊重自己,他觉得母子之间根本就没法沟通,所以最终转向沉默。戴上口罩的那一瞬间,他觉得母亲的唠叨和病毒一起有效地隔离在了身体之外,这样的感觉让他的呼吸也变得更加顺畅了。渐渐地母亲发现自己的唠叨一直被挡在口罩之外,而丝毫没有进入小冬的脑瓜里,继续和孩子交流也是自讨没趣,他终究是孩子,而且又要高考,于是也就作罢。黑夜中,两个人都难以入眠,小冬觉得母亲的眼里只有分数,只有大学,只有光宗耀祖,而自己的快乐与健康根本不值得一提;母亲则认为小冬始终长不大,怎么就不能多为父母着想呢?亲子之间的矛盾,因为没有得到有效地处理,最终陷入尴尬的境地,从难以交流到放弃交流最后变成零交流。他们都不曾料到,一只质地柔软的口罩却成了一堵坚固的墙,竖在小冬和母亲之间,横亘在他们彼此的心头。

(三)错误认知,潜意识里涌现出愧疚感

“我真是个没用的家伙!”口罩里传来的声音让笔者微微一惊,经过进一步咨询,笔者才发现在这个男生的脑海里,存有多个不合理的信念。而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在他看来却合情合理。

复学后的第三天早上,邻居打来电话说父亲拄着拐杖给屋后的地浇水时,脚底一滑,摔在地上,最后还是两个邻居将疼得冒冷汗的父亲扶起来的。母亲着急地赶回家,可父亲死活不肯去医院,笑着说:“家里跌打损伤的药多着呢,去医院还是开这些药。”母亲拿父亲一点办法都没有,狠狠地叮嘱他老实点养伤,之后赶着最后一趟“农公班”回到了出租屋。

下晚自习后,小冬写好作业早早地睡下了,身边时时传来母亲的酣睡声,五十多岁的母亲奔波了一天早已累坏。小冬尽管很困,却难以入睡。出租屋里的一切在月光的映照下清晰可见,不到二十平方的出租屋竖着摆放着两张床,剩下的地方母亲硬是给小冬放置一张稍微大一点的书桌,母亲说,这是学习发力的地方,不能挤挤挨挨。于是剩下的地方就很有限了,房间里没有衣柜,他和母亲的衣物各自放在一个纸箱里。去年下半年父亲在工地上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所幸头部受伤不重,目前只能在老家养伤。小冬多次央求母亲回家照顾父亲,自己到校内住宿,可母亲每次都说:“都熬了这么多年了,不急着这一年。”

第二天一早,小冬吃完早饭就帮着母亲整理衣物,待到把收拾好的包塞到母亲怀里时她才懂小冬的意思,母亲生气地把包扔在床上,气得直哆嗦:你这个孩子真不懂事!一旁的小冬也怒了,咆哮着答道:我就不懂事,所以你赶快回去!我不需要你的照顾!说完用力地戴上口罩奔向学校。

晚自习后,无论母亲怎么央求戴着口罩的小冬同意她陪读,他都不应一声。母亲气得真想把他的口罩扒下来,可小冬还是没有任何回应。小冬如一座雕像,端坐在那张大大的书桌旁。映着灯光,他脸上的口罩像极了一个他保护自己脆弱内心的盾牌。

小冬告诉笔者,他经常在脑海中想象父亲一瘸一拐浇水的模样,以及父亲跌坐在地上疼痛难忍的场景。他说:“如果不是为了我,母亲就不用陪读,她可以在家里全力照顾父亲;如果不是为了我,父亲也不用病着还忙个不停,以至于伤得更重……这一切都是因为我。”

有了这样的认知,小冬产生愧疚、自责,原本他一直宽慰自己,会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可复学之后不如人意的学习状况,他的信念之塔崩塌了,他的快乐、自信、勇气都瓦解了,无数个可怕的声音冒出来:你真是个没用的家伙……想到这里,他觉得自己无颜见父母,这样的自己一定让父母很伤心、很讨厌,所以他离不开那层口罩。

三、解决问题

虽然笔者仍旧没能一睹小冬的“芳容”,但他那渴望改变与真诚的眼神触动了我的心灵。那一刻,笔者知道他已经鼓足勇气,做好改变自己的准备,于是我们共同商量,并决定在以下四方面做出努力:

(一)调节情绪,走出消极情绪的阴霾

国内疫情反复无常,何时能彻底结束,生活完全恢复正常还很难说。一方面要承受疫情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马不停蹄地奔向高考,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高三学生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消极情绪,极大地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1.接纳自己的情绪。疫情下学生要面对适应的问题,但是能力却有很大的差异。适应能力强的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进入了状态,不仅耗时短,效果也很好;大部分学生则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适应期。其间偶尔出现焦虑、愤怒和低落的情绪都是正常的,不足为奇,鼓励自己接纳这些情绪。我们有能力通过自我调整,走出消极情绪的阴霾,而不是过度地夸大这种不适。

2.有计划地安排学习。高三学生最大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学习,学习一旦出现较大的问题,情绪难免会受影响。对于时间紧张的高三学生而言,如何把剩下的宝贵时间高效地利用起来,准确发力,直击高考,笔者认为离不开合理的计划。如每天学习前给自己列一张清单,上面列好“希望完成的事”“必须完成的事”。

3.抽出时间锻炼。高三阶段的学习,不仅考验着学生的智力,对身体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由于时间紧,导致体育锻炼较少,部分体质弱的学生经常性生病;生病耽误了学习后更没有时间锻炼。科学证明,适量运动向大脑组织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大脑活动更自如,思维更敏捷,促进我们更好地学习。此外,运动还可以帮助缓解抑郁低落等消极情绪。因此,高三的学生不应因时间的紧迫而放弃锻炼,即便在户外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应坚持室内锻炼。

(二)改变认知,不合理的信念合理化

合理的信念使人身心健康,不合理的信念常常使我们陷入情绪的困境。案例中小冬产生愧疚感,很多是因为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如父亲摔伤,二次摔伤,“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不难看出小冬把这一切的责任都牢牢地扣在自己身上。其实不然,通过追问,小冬才意识到父亲摔伤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并且这次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亲没有穿防滑鞋导致的。此外,小冬认定自己“真是个没用的家伙”,当成绩稍有下滑时,他的这个想法就会立即蹦出来,觉得自己没用,令父母很失望,他们一定觉得自己糟糕极了。小冬缺乏对自我一个正确的认知。

(三)畅通渠道,恢复亲子之间的沟通

亲子沟通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发现与父母沟通不良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各种情绪和行为等社会问题。家有考生,亲子沟通显得更为重要。本案例中,小冬戴上口罩其实是关闭了和母亲沟通的大门,母亲迫于无耐,只好顺从这样的情形,从以前每天笑脸相迎、十八班厨艺、瞌睡陪读,到现在看孩子脸色都困难,母亲委屈的情绪不言而喻。小冬的情绪也很压抑,这样的内耗很伤人,双方应该尽快试着沟通,早日冰释前嫌。作为母亲,不要几天轻声细语,过几天又开启咆哮发泄模式,高三家长尤其要管理好自己与孩子沟通时的情绪。亲子之间可以有反驳、有争执、有牢骚,但是要给双方表达自己意见与想法的机会。学生有时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或者情绪低落,很有可能受临近的高考压力影响,而不是真正地对家长有意见。作为家长要多一份真正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忍受。

(四)直面高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高三是一场特殊的修行,不仅需要修身,更需要修心。

1.坦然面对高考的压力。十几年寒窗苦读的收官之作,怎能不令我们产生压力,这一点我们无需回避,也不应该回避。斯坦福心理学教授KellyMcGonigal做过一项调查,她跟踪3万美国成年人整整8年,分析这些人经受的各种生活压力和健康状况。研究发现真正有害的,从来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我们认为“压力有害”的想法。适度的压力会促使我们人体分泌催产素,调动并增强我们的社交机能,同时心跳加速,并往大脑和身体的各个角落输送养料和氧气。所以,直面压力、接纳压力、调整压力、释放压力才是我们更应该努力去实践的。

2.提升抗挫折能力。临近高考,学生更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学业的压力,抗挫能力强的学生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成功与失败,抗挫能力弱的学生处理问题时容易急躁、泄气。比如小冬复学后第一次考试,就陷入挫折的泥潭中,要如何积极应对挫折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高中生要勇于承担后果,并与家人共同探讨遇到挫折后如何应对,总结挫折中的经验教训,提高耐挫能力,而不是一蹶不振,对学习失去信心。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带来痛苦和不幸,也可以使我们在与困难的抗争中获得经验与信心。

3.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于高中生来讲,他们正处于自我评价、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阶段,信心水平有时候也是很容易多变的,而这时如果能够使学生认识积极自我暗示的重要作用并在自我成长过程中有效运用,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心理正能量。考生在考前可以积极运用自我暗示,树立自信

疫情终将过去,春天总会到来。相信这个少年一定可以勇敢地摘下口罩,让灿烂的阳光洒满青春的脸庞!

猜你喜欢
高三口罩情绪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雾霾口罩
高三·共鸣篇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我把高三写成诗
情绪认同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