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教师压力生成原因及化解策略

2022-11-20 22:29刘兴忠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山镇九年制学校
教书育人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双减家长服务

刘兴忠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山镇九年制学校)

一、“双减”政策下教师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双减”在全面减轻学生、家庭负担的同时,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教师原来更多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现在则扩展到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家庭等方方面面,既要对学生的成长进行一体化设计,又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这就等于丰富、充实、扩展了教师的职责、素养内涵,但也导致教师在思想认识、课堂教学、课后服务、托管教育等方面产生一些心理压力。

(一)思想认识方面

由于升学压力,各地的学校和教师普遍很“拼”。尤其是毕业年级的教师,在节假日、早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持续不断的“题海战术”,接二连三的“强化训练”“轮轮加码”的高强度备考……众多任务一直把教师裹挟其中。但是,“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对教师要求,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二)提质增效方面

“双减”政策实施之后,随着学生作业的减少,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担心,期待教师能够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这对于教师来说挑战很大,除了要具备更强的专业教学能力提质增效之外,教师还要契合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内容,动态调节作业总量,针对不同学生分层布置作业,以及适应新的课堂评价内容、标准、方式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压力。

(三)课后服务方面

“双减”政策新增了学校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的任务,这对教师来说也压力重重。一是课后服务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既要能够适应学校开设课后服务相关课程的需要,还要具备对课后服务中学生表现的多元评价能力,以及提升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二是教师要适应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形式,不能把学生完成作业作为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三是学校因为课后服务经费来源单一而未能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家长志愿者、公益性机构等方面也很少提供相关服务,课后服务的工作任务几乎全部落在教师身上。

(四)学生托管方面

“双减”政策实施后,不少一线教师在岗时间明显增加,工作任务重、节奏快、责任大,普遍感到精神压力大。而且,由于增加双休日、节日、假期托管的任务,教师工作强度高、时间长,原本可以在这些时间内开展的培训、教科研等活动被搁置,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工作生活带来了较大压力。

(五)教师生活方面

教师和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一样,需要照顾家庭。而且,教师在生活中也会面临许多困难,尽管学校也在为教师考虑各种情况,但是,许多困难也难以解决。如此,在政策推进过程中,难免出现教师难以兼顾、生活方面难以保障的情况,教师心理负担和压力为之加重。

二、学校层面缓解教师压力的关键策略

从学校层面考虑,“双减”工作实施以来,客观上给教师增加了一些新的负担和压力。如何尽一切办法努力创造条件,缓解教师压力,学校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重点探索:

(一)核定学校总体工作量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学校总体工作量明显加大。学校需要根据现有班级或将来每年可估测的恒定班级数、课程开设、学生课后服务或实践活动、托管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工作量,计算需要增加的教师编制数,及时上报教育管理部门,申请配置教师。当然,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后,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提高中小学师生比例、适当增加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通过核定教师工作量,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统筹机制和用人机制,加强师资供给,促进教师交流轮岗,盘活教师资源,解决师资配置不够、不均问题,就能分担教师工作,有效化解教师心理压力。

(二)推行教师的弹性工作制

针对教师工作时间长的问题,教育部提出,要学校进一步探索、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和补充休息制度。为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根据当地教育实际和各校教学安排,制定教师弹性工作制度,统筹好上下午、课后服务与托管工作安排。但是,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就要严格进行精准管理,不能因为上下班时间的不统一而造成工作上的混乱。家中有特殊情况的教师,提前向学校教务处请假备案,教务处需要及时做好人员替代工作,不得出现空岗情况。来不及提前报备的,可以由学校教务干事或常备替代人员进行替代。在双休日、节假日期间安排托管工作的教师,在没课时间可以另行安排,让教师得到补充休息。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教师在校工作时间长的压力,而且能够维持、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及课后服务、托管工作的秩序和质量。

(三)提升教师工作保障能力

“双减”政策实施之后,教师承担的职责和扮演的角色增多。教师既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又要参与课后服务托管工作,进行家校共育。一些教师还要兼任班主任工作,从教育教学到家庭教育指导,事无巨细。为此,学校就要结合“双减”政策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服务体系,做好教育教学和课后服务、托管服务安排,提供各种工作必备的场地、器材、物件等。同时,学校根据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和表现,落实教师课后托管有偿服务政策,向其发放补偿性加班补助。尤其是对课后服务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可采取激励性办法,通过探索优先晋升职称和评优评先等奖励制度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以此,从各个方面以优质的保障措施消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四)统筹利用社会资源

按照生均课后服务、托管所需费用,申请提高生均教育费用。通过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按照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清单和专业服务标准,由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从具有课后服务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及其专业人士中遴选,吸引其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和托管工作,解决学校教师配备、课程供给紧张问题,减轻校内教师的负担和压力。同时,通过利用社会,尤其是社区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资源,拓宽课后服务供给渠道,创新课后服务提供方式,发挥社会优质资源的教育优势,以此减轻教师压力。

(五)做好思想和认识的转变工作

教师压力大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教育思想和认识未能及时转变。为此,学校就要通过集体学习和专项培训的方式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让教师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分数只是一时之得,它仅仅权衡的是学生的一个方面。教师只有更全面地看待教育,不是通过延时加量来提升学生成绩,而要从瞄准学生一生的成长目标来培养其健康、成熟的人格,促其全面发展。其次,知识是教不完的,如果想把什么都教给学生,教师即使呕心沥血也难以做到。所以,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认识,要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打开自主学习的空间,利用丰富多元的优质学习资源,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融合处理遇到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学生的成长是全面、立体化、全方位的成长。所谓全面、立体化、全方位的成长就是除了课堂学习,学生的成长还包括兴趣的培养、家庭的影响,以及学生在社会、家庭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关注社会、承担责任的意识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思想或认识的转变,让教师从以往比较关注学生的分数、成绩、班级里的名次位置逐步向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转变;从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某个环节逐步向关注学生全链条、全方位成长转变,能有效化解教师因担心学生成绩下降而产生的焦虑和压力,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轻松、快乐助推学生的成长。

三、教师层面化解自身压力大问题的主要策略

(一)正确认识“双减”政策,强化自身使命担当

化解自身教育教学压力和焦虑,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主要目的是解决长期以来备受社会诟病且阻碍我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校外培训负担过重问题,保障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因为这些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在某些方面显露出来。例如,为了争取到1/2的中考录取率,让学生挤入重点高中或好一点的高中,学校、教师不遗余力,家长更是逼着孩子去“拔尖”,这就导致学生很累、家长很累、教师也很累,一些学生甚至出现抑郁症状。而且,长时间地伏案学习,学生的视力、身体素质等都受到影响。再如,由于教育负担过重,人们在考虑未来生活时把生儿育女视为一种负担。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情况下,出现育龄青年生育意愿不强的现象,致使生育率不断下降。还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一方面是很多工厂的技术工人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大批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其中的原因也在于家庭教育投入大,就业期望值高,造成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当“蓝领”、孩子自身也不愿意当“蓝领”的局面。从这些方面去思考“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有针对性地提高对“双减”政策的认识,教师就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非我莫属”的良好心态化解教育教学压力,落实好“双减”政策。

(二)正确对待家长“抢跑”行为,轻装上阵顺势而为

一些家长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孩子幼时就产生了“抢跑”心理,争抢着让子女上名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否则就担忧孩子所受的教育不如人,担心孩子将来上不了好学校、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因此,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有些家长就左挑右挑。进入小学、初中,更是如此,早早瞄准中考、高考,不惜代价让孩子进名校。除了“挤破头”让孩子享用优质教育资源外,更是不放过孩子任何一个空闲时间,上辅导班,请家教。这些家长的做法,不仅拉长了自身和孩子心中的焦虑时间,增多了焦虑频次,加深了焦虑程度,甚至于让孩子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弥漫至成长的整个阶段。为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家长的这些“抢跑”行为,不能因为家长对教育环境和教育结果产生过度担心、忧虑乃至恐惧的心理反应而给自己生成压力。所以,教师不被家长的教育焦虑“带节奏”,顺应“双减”形势,摆正心态,轻装上阵,顺势而为,就能有效排除家长给自身带来的外在压力,迎难而上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三)果决走出应试教育困境,助力教育回归正常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状况下,各个行业之中普遍存在着以付出更多努力去争取有限资源的现象。教育行业也是如此,教育环境和教育结果的“内卷化”使得教师压力倍增。为此,借助“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就要果决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坚决摒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矢志不做教育环境“内卷化”的鼓噪者,减轻心理压力,与时俱进,顺势步入提质增效的行列,以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目标,走出“内卷化”境地,助力教育回归正常。

(四)根据均衡发展需要,彰显自身帮扶价值

家长之所以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开始“抢跑”,其心理在于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就涉及我国优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极其重视这一问题,通过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深化素质教育,在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迈进,努力扩大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实质性均衡与公平。目前,我国已经从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硬件条件上的基本均衡向解决不同群体儿童所受教育的质和量的实质性均衡即优质均衡迈进。为此,根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教师就要充分认识到强化优质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配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相关安排,向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流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去,发挥自身帮扶作用,在帮助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减轻教育教学压力和焦虑的同时,以自身价值的实现增强工作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从而减轻自身的压力,消除心中的焦虑。

猜你喜欢
双减家长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