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国学教育中体验式学习模式新探*

2022-11-20 23:00孙春梅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苑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验式国学文化

孙春梅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苑实验小学)

目前,国学已经成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要内容。把国学作为对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各朝代的优秀文化作品,从文学哲学到书法、绘画、民间工艺、民族乐器、民族音乐、民风民俗等,都是中华文化中的优秀元素,需要教师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学习实际,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进来,作为国学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为此,在国学教育中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国学教育效果就显得极为迫切。

一、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现状与意义

(一)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现状

1.实施面广,目的性强

国学负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浩繁,影响力强。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国学教育也逐步得到推广。目前,基本的中心小学都已经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学习国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国学知识,传承国学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收到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学习效果。

2.以讲为主,以解为要

由于国学书籍产生的时代久远,以文言的形式写成,理解比较困难。目前,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尽管也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习内容上做了一些选编工作,但是,即便是语言比较浅显、诵读朗朗上口的启蒙读物,还需要在老师的讲解下引导学生理解。加之,国学中负载的内容时代久远,或思想深奥,或情感丰富,或表达简约,或手法精妙,没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这就造成了目前国学学习以讲为主、以解为要的学习特点。而且,承担国学教学任务的一般都是语文、历史或政治学科教师,他们既要完成正常的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国学教学任务,工作量大,没有充足的时间钻研国学经典,没有时间详细备写国学教学方案,在讲解的过程中往往也是一知半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学文化的学习质量,影响着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和效果,影响着国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3.流于形式,缺乏创新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集体朗读国学经典。一部分学校把学科教学和国学教育进行融合,例如在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教学中,抓住与课堂教学内容有联系的国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也有一部分学校以国学学习兴趣小组、兴趣班的形式,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其中,有在国学教育中形成特点的学校,也有走走过场、讲讲形式的学校;有创新学习方式,从学习兴趣上大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校,也有按部就班,用传统方法学习国学经典的学校。对国学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创新,则学生就会慢慢对国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失去持续性学习的动力。

(二)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1.传承文化,弘扬美德

“仁”“义”“礼”“智”“信”“忠”“孝”“恕”“悌”等,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这些道德伦理观也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被中华民族一代代传承下来,指导人们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今天,我们学习国学就是要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赓续文化血脉,孕育淳朴民风,提高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文化力量。

2.铸造人格,陶冶情操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人格的铸造,许多仁人志士的人格魅力一直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人民。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这些感人情怀和经典思想都体现着古人高尚的人格情操。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从小接受人格的铸造、情操的熏陶,古人的高尚人格和情操就会埋在学生纯洁的心灵深处,铸成健康的人格,造就高尚的情操。

3.提升涵养,培养精神

优秀的国学经典意存高远,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优雅风度都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国学中的文学经典,不仅形象性强,而且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哲学思想,艺术性强,哲理性足。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教育学生,就能从小让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不断提升自身涵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赓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利用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就能让学生徜徉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和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之中,感受中华文明的举世辉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吸纳中华文化中独具智慧和价值的不朽精神,抓住学生心灵最纯净、最好的时候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筑牢中华民族生存的文化根基,给学生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式中:A0—样品的初始14C放射性浓度(Bq/g),实际应用时取“现代碳”标准(813.6Bq/g);A—停止交换t年后样品的14C放射性浓度(Bq/g);t—停止交换后所经历的时间;λ—14C的衰变常数,λ=ln2/T1/2=0.693/T1/2,T1/2为14C半衰期(5730a),带入后得到:

4.强化意识,汲取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诚实守信、敬业友善的品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就是要通过丰富而厚重的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像《孙子兵法》《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这些国学经典,都记录着古代文化大家的思想,浓缩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着中华民族生存的智慧。让学生学习这些国学经典,就能够从中汲取智慧,用智慧的钥匙开启人生的旅途。

二、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理论与模式

(一)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理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精神家园。开展国学教育就是要赓续中华民族的血脉,坚守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实际和新的时代要求,对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战略思想,包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等。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在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理论也日益成熟。如在学段上提出了贯穿学前教育阶段和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学教育全覆盖、国学教育的“完美人格教育”、国学经典传承与高雅艺术研修并重、国学文化教育与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相结合、青少年民族认同感与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等方面的理论。

(二)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模式

目前,我国学者对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模式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影响较大的如华云松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模式,许凤英的“三环七步”模式,杨智的“评价、感悟、循环、文化熏陶、媒体辅助”模式,等等。但是,这些模式都未把国学教育和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国学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心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三、中小学体验式国学教育模式实践与评价

(一)中小学体验式国学教育模式的实践

1.中小学体验式国学教育模式的特点

所谓的体验式国学学习模式是基于学生体验的一种把中华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新的学习模式。它基于学生学习主体的发挥,谋求与新课程改革思路的高度统一,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学习意境,在诵读、欣赏中感悟、体悟,在活动中体验、自省,在实践中深化、升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多重体验、感悟内化、实践践行。这种学习模式的核心在于利用某种特定的场景,通过学生的经历和反思、内省,从体验的角度理解国学文化,鲜明感受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基本环节可以用“导、读、品、悟、行”五个字进行概括。所谓的“导”,就是以文为导、以趣为导,启发引导学生把学习内容和自身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气氛。“读”就是知音入韵、不求甚解,通过朗读感知音韵节奏和大概意思。“品”就是品意品味、体物察情,通过心灵体验理解意味情味。“悟”就是悟理悟道、感慨感悟,通过活动体验悟出道理感受。“行”就是澄心净心、导行矫行,通过实践体验修养学生身心。其特色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活动体验认知,获得感悟,内化所学为实践行动,达到“入脑”“感心”“导行”的特色国学教育模式。

2.中小学体验式国学教育模式的实践要领

(1)创设情境。中小学体验式国学教育模式最关键的要领是依据学习内容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围绕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情境,把学习内容直观化、情景化、立体化、生活化,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能进入国学文本所表达的情景或情境中。这是体验式学习的基础。做好这一基础性的工作,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国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

(2)共鸣情感。在学生如临其境地感知国学学习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娱情、煽情等学生情感的激发和情绪的感染,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与共鸣。感染学生时教师一般需要设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促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激荡,情感上受到教育。也可通过图画、音乐、视频等,学生领略国学学习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或道理,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3)活动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基于已经了解或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讲故事、辩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国学学习文本中的情境进行再表现,以此经过角色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当做国学文本中的人物,在活动中真切体验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文本中的情景、意境,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情思认知能力、心理感受能力。并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的场景、情景、事情,让学生在回忆、讲述中进行自省和感悟升华,从中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和批判精神,获得情感的共鸣,完成思想的升华。

(4)澄心导行。在学习结束后静下心来进行回味式“反刍”和拓展式联想,将所学所悟内化为精神、品质、修养、能力,外化为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并把这种认知内化为一种精神或品质,发愤用功,让这种品质在人生路上勃发自身的才能,凸显自身的价值,创造闪光的事业。

(二)中小学体验式国学教育模式的评价

1.看氛围的营造

如果学生对国学的学习上心了,从课前课后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就可以从直观上进行评价。像《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诗经》《声律启蒙》等等,朗朗上口,能够抑扬顿挫、音韵和谐、饱含感情的诵读国学内容,说明学生的学习氛围好,学校为国学学习也创造了活跃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爱国学、学国学,学生就会循序渐进地增长国学知识,感受国学带来的无穷魅力。具体教学中也是,教师别致地创设了国学学习的情景或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则入情入境就快,体验式学习的基础工作就做得扎实。

2.看煽情的效果

能够设计富有感染力的学习引导语,能够恰如其分地播放经典的国学录音或精彩视频片段,能够声情并茂地讲述国学小典故,等等,都是评价国学煽情效果的具体办法。毕竟,中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对学习兴趣、学习持久力、学习探究性、学习效果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国学学习中的煽情是掀起学生学习热情最直接的办法,而且,能够让比较深奥、难以学习的国学内容生发出具有吸引力的情感因素,本来就是一种学习上的创新。

3.看参与活动的情况

各类国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但是学习国学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展示国学教育成果、评价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重要方面。例如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国学经典故事会、成语故事会、成语接龙等各类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参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参与学生对国学素材的选择与运用、参与学生所表现出的国学知识丰富程度、学生获奖情况等等,都是评价国学教育实施成效的重点内容。

4.看知行合一情况

看能不能通过朗诵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看国学知识能不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影响学生的行为,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看国学学习能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看国学教育是否起到塑造学生良好人格、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水准的作用;等等。这些都是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学习了一节诗句的朗读节奏,能不能依次独立处理第二、第三节的朗读节奏。再如,学习了《治家格言》其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不是起到了让学生节约、感恩的作用。如果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吃饭时不浪费一粒米,那么,国学教育的成效就显明。

猜你喜欢
体验式国学文化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垂”改成“掉”,好不好?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