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掌握学习策略建构信息技术学本课堂

2022-11-20 23:00钱球江苏省常熟市实验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交流探究信息

钱球 (江苏省常熟市实验中学)

掌握学习策略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交流、探究等多重教学手段,使学生建构由书本到自身认知的知识学习模式。掌握学习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不断进行信息技术探究,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能力,有效实现学本课堂的构建。因此,从这个思路出发,本文主要围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小组交流、任务驱动、学科整合等几个方向展开具体探讨,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学本课堂的建构。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创设情境是“掌握学习”策略的首要方法,它可以将生活情境和信息技术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推动下自觉提出和探索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实现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同时,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催生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与探究欲望,进而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如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如何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如何利用信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相关概念,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目前我们要组织一期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主题活动,那么我们应当从哪些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学生此时就会开始思考,要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主题活动,首先要知道哪些动物处于濒危需要保护,以及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这样就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方法提出了要求,学生发现此问题后,首先要进行野生动物资料信息的获取,部分同学可能会从网络中获取资料和信息,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如何辨别信息的真假:“我们在进行网络资源搜寻时,由于信息的海量性,会出现许多具有不确定性甚至错误的信息,我们要从中找到正确可信的信息,而最简单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核实信源进行可信度的判断,所以要从官方网站、专业媒体报道等途径获取信息,这样才具有可信度。”看到大部分学生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大家只注意到了在网络上寻找信息的便利性,其实我们可以只利用网络找到相关专业书籍,再从书籍中查找专业知识,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就从情境中发现如何寻找确切可信的信息这一问题,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的探索和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吸收。这种方式有利于“掌握学习”策略,推动学生在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建构起高效学本课堂。

二、自主探究,生成认知

对于信息技术的非技能型知识,例如一些基础的信息概念与历史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实现“掌握学习”。通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形成关于这部分知识的记忆,有效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这个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新知识的学习与新问题的解决,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等问题相关的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生成自己的认知。这一部分首先要求学生体会信息的含义,此时教师就可以告知学生:“大家首先阅读课本上关于信息的相关概念,然后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列举身边各种信息的例子,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此时学生就会开始自主探究,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信息的例子,有的同学说天气预报算一种信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于第二天出行的天气状况要求,有的同学说课本上的内容就是一类信息。此时教师就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后讲解正确的信息概念:“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学生此时就会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纠正,形成关于信息概念的基本认知。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发展历史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列出信息技术发展的脉络,自主进行梳理。学生此时就会开始梳理,信息技术并不仅仅是从计算机时代开始的,历史上每一次传播信息工具的大幅改进都是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最初传播信息的革命是语言的产生,人们可以相互用口语传递信息;其次是文字的出现,人们可以将易逝的声音转移到不易变动的视觉实物上,有效实现了信息的保存;这之后便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信息的传播能规模更大且范围更加广泛。在梳理完成后,学生就形成了关于信息技术发展历史的认知。

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自我思考形成自己学习知识的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发挥自身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使学生在教师纠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知识认知,有效实现了学本课堂的构建,促进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小组交流,实现内化

“掌握学习”策略,还要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此时就需要教师采取小组学习的办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取长补短,从而真正让课本信息技术知识得到内化。同时,在课堂上组织小组交流的形式还有利于跳出课堂,超越课本,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与提升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如在“优化计算机”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如何进行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安装,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知识内化。小组同学通过交流后达成一致意见,通过在虚拟机加载Windows 7系统盘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在安装完成后,教师要求其在电脑上进行其他应用软件的安装。有同学提出可以首先安装浏览器,在点击浏览器官方网页的下载按钮后,有学生提出将浏览器等应用软件安装至D盘,以便减少对系统盘C盘的占用,避免电脑变卡顿。而有的同学则提议可以直接安装在C盘,在进行磁盘分区时可以给C盘多留出空间,这样也可以实现相同效果。在进行安装时,由于软件本身可能捆绑一些其他软件,有同学就提出进行自定义安装,将捆绑软件取消安装,这样就完成了对应用软件的下载。在小组交流完成后,教师让每一小组选取一位代表,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阐述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将一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扩展到全体同学,让所有学生之间实现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具体问题的探讨,习得具体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小组同学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学生不同观点之间的补充,最终再通过代表总结的方式让学习成果扩展到全班,有效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发散迁移,学以致用

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进行发散迁移是“掌握学习”策略的进阶方法,通过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思维发散,迁移到具体的问题中进行解题方式的思考,积极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发生,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发散,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找到新知识生长点,提升发散迁移与学以致用的能力。

如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计算机安全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发散迁移,进行计算机防护的具体问题解决。在讲解完课本内容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计算机防护?”学生此时就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维发散。有的同学提出预装杀毒软件进行防护,要在杀毒软件中设置每隔一段时间定时杀毒,定时升级病毒库。而有的同学则认为,从源头预防计算机病毒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不要接收不明来源的文件,不要浏览不良网站,从正规网站下载软件。而有的同学则认为目前计算机病毒种类已经比较少,更多的是要注意移动互联网的病毒防护。通过学生们具体解决问题的意见和策略发散,学生们都能够运用有效的方法维护计算机安全,实现学以致用。

发散迁移这一过程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本节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尽力引导学生探索,为学生打开思维发散的通路,让学生能够以充足的知识铺垫进行高阶思考,进而催生学习正迁移,发挥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

五、任务驱动,激活思考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与掌握学习策略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可以基于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转变为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习更加高效、高质量。

例如,在教学“用图片素材制作卡片”时,这节课是要使学生学会在wps文档中插入图片的具体操作。那么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可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成关于学校的介绍文档。首先,教师在课前引入阶段先出示两个示范性的介绍学校的文档,一个是有图片介绍的,另一个没有图,让学生阅读并比较哪个文档更吸引人,学生自然认为图文并茂的文档更加有趣生动。由此便可顺势引出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在自己介绍学校的wps文档中插入好看的图片呢?学生对此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接下来便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和练习具体的操作步骤。在wps文档中插入图片的具体操作步骤为:点击“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打开插入图片窗口→选择文件中某一图片→点击插入,并且关闭窗口,并引导学生注意改变图片的大小,选择四周型、紧密型、嵌入型等不同的图片形式。等学生基本熟悉操作后,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完成自己介绍学校的文档,让这一任务贯穿始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深刻理解和熟练应用新的知识和技能。但教师也要注意,无论信息技术的选择是运用任务驱动还是其他的教学策略,其目的都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不能为形式上的多样化而偏离教学的方向,影响学习效率,最终失去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六、学科整合,发挥合力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是掌握学习策略可以参考的一个方向。一方面,在开展其他学科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价值与强大优势,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课堂内容,增强实操能力,还能加深对学科知识内容的记忆,具有积极的教学效用。

例如,在教学“用WPS表格建立统计图表”的信息技术知识内容时,就可以作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教学的切入点,可以与数学学科中与统计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先让学生理解WPS表格公式的输入及修改,WPS表格规定用+号表示加、用—号表示减、用*号表示乘、用/号表示除。公式中只可以使用小括号,WPS表格计算公式的值与数学中的运算顺序相同。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数学课堂中学习过的统计图表及不同的特点,包括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其中柱形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各数据项之间的差异,折线图可以表示数据变化的趋势,饼图可以表示各数据项与总体的数量关系。那么在应用WPS表格具体进行操作时,教师可准备一些统计相关的数学题,如出示2010-2020年我国人口数量,让学生根据数据在计算机上绘制出要求的柱状图,显示人口总数变化的折线图,男女数量比例饼图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教学,教学效果较好。

由此可见,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积极的教学效用。那么,除了我们在文中探讨的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小组交流、任务驱动、学科整合等几个方向以外,教师还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创新,探究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掌握学习策略的更多可行方式,使其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达尔文说:“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掌握学习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让学生不仅要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运用“掌握学习”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实现学本课堂的构建。期待未来有更多学者针对这一领域展开更高层次的深入研究,探索出有效可行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猜你喜欢
交流探究信息
如此交流,太暖!
设问引导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交流平台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交流”等5幅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