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跨越天堑的中国桥
——桥梁工程专家高宗余

2022-11-20 11:42
关键词:高宗公铁长江大桥

高宗余,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期致力于大型桥梁的设计、施工技术研究与管理工作,主持设计了包括京广、京沪高铁跨长江黄河大桥在内的50 余座特大型桥梁。在多塔缆索承重桥梁、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跨海大桥设计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为我国桥梁技术走向世界前列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全国工程设计金奖 1 项。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等荣誉 。

1981年,高宗余考入西南交通大学铁道桥梁专业,从此桥成为了他人生的一部分。1990年,年仅26 岁的高宗余参加了武汉长江二桥设计,该桥是当时亚洲第一跨度大桥,繁多的数据汇成100 多页的厚书。高宗余自己编程、计算、完善,终于研发出了“斜拉结构软件系统”,该系统至今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1998年,为了设计当时全球跨度第一的结合梁斜拉桥——福州市青州闽江大桥,高宗余又带领团队用一年时间设计出一款新的计算软件,为桥梁节省钢材20%,节省资金3000 多万元。“从国家需求的角度,没有软件就修不好桥。既然‘买不来’,那就要靠自主研发。”高宗余说。

2001 年,高宗余设计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东海大桥,提出了海洋环境下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案,并大胆设想两桥墩间的混凝土箱梁在陆地工厂化整体预制,再运至海上拼装。不仅推出了桥梁建设的“预制、整体、工厂”概念,还大大提高了建桥效率,开创了世界桥梁先河,使全长 32.5 公里的东海大桥不到 4 年就竣工完成。

三塔悬索桥设计概念提出已有近百年,但如何在保证主缆抗滑安全的同时,提供足够的主梁刚度,成为“世纪难题”。经过多年的克难攻坚,高宗余通过多参数敏感性分析及试验研究,以中塔合理刚度为目标,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成功设计出了泰州长江大桥、马鞍山大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等全球仅有的3 座三塔悬索桥,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率先修建多塔悬索桥的国家。

京广高铁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高宗余桥梁生涯中的另一座里程碑。“上面跑汽车,下面跑火车”,这种桥结构难度远大于普通的公路桥。他勇于创新,科学严谨地论证了三索面、三主桁桥梁结构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合理性,节省工程造价1.1 亿多元。被誉为又一项超级大工程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集国铁、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于一体,主跨1092 米,为世界最大跨度、首座跨度超千米级公铁两用斜拉桥。可抵御14 级台风、8 级地震、10 万吨级船舶的撞击,创造了3 项世界之最,形成了4 项国际领先成套技术,代表着当前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大桥的总设计师高宗余曾带领团队50 多次踏勘现场,完成通航、防洪、地质、气象等20 多项专题研究,提出的多通道合建方案,能为国家省下至少100 亿元建桥投入并大大节省土地和岸线。

建一座桥书写一个纪录。正是这一次次的突破和创新,成就了我国桥梁建设的多个“世界之最”“中国之最”。高宗余,就是实现这些超越的主导者之一,他帮助中国桥梁建设从跟跑、并跑走向了领跑。三十载以桥报国,为穿越山谷、跨江越海,攻坚克难,勇于创新;三十载甘为桥基,为桥梁大国、交通强国,初心不改,筑梦前行。

猜你喜欢
高宗公铁长江大桥
创六项“世界之最”主跨2300m的江苏张靖皋长江大桥开建
中核公铁
一图看懂沪苏通长江大桥
公铁联运服务平台研讨
打造物流“航母”,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启用公铁联运新布局!
枝城长江大桥钢梁锈蚀调查及防护措施研究
ON GROWTH OF MEROMORPHIC SOLUTIONS OF NONLINEAR DIFFERENCE EQUATIONS AND TWO CONJECTURES OF C.C.YANG∗
BIM技术在杨泗港长江大桥锚碇工程中的应用
建立铁路快速货物公铁联运集疏运系统的思考
基于电流矢量和开关表格控制的异步电机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