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子”到“大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之诞生与发展

2022-11-21 04:54郭雨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种子

王 嫚 郭雨佳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设,继而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许多其后继信仰者与追随者等不断完善的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是不断发展的,更是不断进步的,其包含的理论、观点具备多样性、丰富性、指导性,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一次又一次进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诞生与发展恰如一棵树的成长经历,从初为一颗种子到发芽长成幼苗,再到长出主干、出现枝条,进而成为一棵大树,叶片丛生、枝繁叶茂……

一、初为“种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48年《共产党宣言》一经发表,就引来世界一片“喧哗”。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个性鲜明、态度明确、立场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关于资产阶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无产阶级如何被剥削、争取夺取政权等一系列的观点,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地阐释了一系列政治学说。比如对资本主义、阶级、阶级斗争、民族、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等这些政治关键词进行相关性解释,由此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种子”。较为突出的理论有以下几点。

(一)关于阶级理论。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马克思贯穿全书的一条思想红线是政治与阶级划分不可分割,即政治就是阶级斗争,并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1]。可以看出,“政治”这一关乎全局而又宏大的词语之内涵实质是与阶级划分、阶级斗争等密不可分的,并且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性,而政治作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和维持稳定秩序的一种工具,无疑先要进行阶级斗争,打破旧的政治体制,建立新的政治国家。阶级、阶级斗争等是政治的“敲门砖”,亦同时成为政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主要职能。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其自身的本质是无限制剥削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在于处理和应对自身阶级利益之间的矛盾以及残酷剥削被统治者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利益。

(三)无产阶段革命理论。指出无产阶级作为真正的革命的阶级,唯有利用暴力革命推翻和打破资产阶级之统治才能为政权建设获取足够的自由等一系列观点。

(四)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对无产阶级的政党性质等作出解释,即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不分民族的,并始终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利益。

(五)民族学说。指出各个民族彼此之间的矛盾亦或对立之关系会伴随着其内部阶级矛盾的消失而消失。

二、“幼苗”长成——列宁主义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全世界各处涌现出了无数为共产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追随者与参与者。其中,列宁作为其坚定的信仰者,站在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的立场上,基于对苏联的管理和对苏联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情况下,创新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形成了列宁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从当初《共产党宣言》时“初出茅庐”的一颗“种子”成长为一株“蓄势待发”的“幼苗”。最主要的理论观点体现在: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界定和创新完善。对于“国家”这一在政治研究领域中及其核心也极其重要的概念,列宁认为“国家最核心的特征就是掌握权力”[2]。也就是说,国家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权力,而国家之本质则是由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用来维护自身统治的手段亦或工具。此外,列宁认为国家的发展是一个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到共产主义,直至最终消失的过程。并且认为,要想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具备足够的物质基础以及非常系统、完整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二是列宁通过比较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提出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具体概括为资产阶级革命产生和发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为成熟的时期,资本主义革命的目的和最终指向是夺取政权;而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无产阶级革命产生发展时,无产阶级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可能还远远落后甚至不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文化底蕴、精神引导等。除此之外,无产阶级革命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无产阶级要做的除了夺取政权更要建设政权。三是提出关于无产阶级过渡时期的理论以及关于社会主义各个阶段划分的理论。列宁认为,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在获得政权之后,其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分阶段进行的,这其中,从开始到到达社会主义阶段就有一个非常长的过渡时期。

三、增“干”——毛泽东思想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工人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是令人震撼的,然而这震撼的背后是作为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该指导思想随着十月革命战争的爆发被快速传入并对当时正处在危亡时刻并急于寻找出路的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扎根和发展,与之同时,也涌现出了众多基于中国实际的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其中,毛泽东思想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得以创新,使其长出了“树干”增加了“枝叶”,更使其从“幼苗期”走向“树干期”。

毛泽东思想是在传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国情而出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之所以发展的“主枝干”。其对马克思、列宁政治学说的创新和丰富主要有: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三大法宝、联合政府、人民民主专政、党的建设、军事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等等。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观包含对新民主革命的定义、阶段划分、基本纲领等的具体阐释,其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3]。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即与之前的城市暴动观点相反,在基于对中国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力量对比、革命主力与阻力数量对比、革命主体代表阶层利益考量的正确考量和对之前革命经验的正确总结下,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需要以农村为中心,先夺取农村革命阵地进而包围城市夺取最终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中共政权的论述众多,其中主要包括联合政府、党的建设等。联合政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体现,主张权力在民,在党的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党员不仅仅要在组织形式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在心中也入党,还提出“三大作风”等等。

四、添“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丰富、包含广泛、涉及众多,具体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添加众多“枝叶”,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进一步“开枝散叶”。

(一)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基础上,提出的贴合中国实际发展需要的新的理论学说。该理论在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扩充内容的基础上,提升了理论高度。其创新点和发展点主要在于,一是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二是提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提出建设性主张,中国由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途;四是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提出创新性意见等等。首先,明确指出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并且这个社会主义社会是有条件的,即是总体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为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前提和基础。第二,提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指出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独有的,市场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社会主义可以发展计划经济,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有市场经济也有计划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4]。第三,对于社会主义应该如何建设,指出应该提高生产力,社会各方面的生产力越高,社会上的阶级分化就会越小,彼此之间的差距就会越小,由此只有解放、发展生产力社会才能更好进步。此外还提出“三步走”战略、改革开放(通过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外资引入发展经济)等等。第四,提出国家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与建设,指出政府等各类国家机构要通过精简提高效率,提出要依法治国以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第五,在处理国际关系上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第六,针对我国台湾、香港和澳门的特殊问题提出“一国两制”重要方针。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进行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代表人民利益[5]。

(三)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国家治理学说,它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更加多样、丰富,进一步扩充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体系。科学发展观是旨在解决因为一味发展经济,不顾及生态环境保护、不顾及长久可持续发展,只看到眼前、注重短期效益等发展模式的问题,提出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6]。

五、“参天大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自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机遇、迎接历史挑战,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性地提出了众多国家政治建设相关理论,更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枝干”变多,也更加“浓郁繁茂”,成为“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主要表现在,提出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社会主义之新的发展阶段理论、党的领导与建设、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以人民为中心、国家治理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环保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一是提出“八个明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南。二是提出“十四个坚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持导向。三是进一步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之根本立场,一切以人民的需求和真实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提出“四个伟大”治国理政方针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根本指向,使党时刻牢记自身的初心与使命。五是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党的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之政党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六是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理论基于时代变化给予新内容,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物质文化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而变成了美好生活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7]。七是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八是提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各层级、各领域不断革新与发展。九是提出国家层面的安全发展观,即国家的总体安全要做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信息、资源等一系列安全。十是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以及共同促进与每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的地球共同体的安全发展。十一是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社会法律法规的更大力度普及,促进全民知法、懂法。十二是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理念。十三是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发展模式,强调中国的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并且非常管用的,科学总结和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实践,使世界民主模式得到扩充,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学说。十四是提出以国内为主体的大循环,继而国际与国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等等。

猜你喜欢
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种子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桃种子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可怜的种子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
近十年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