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清亮:儿童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探索

2022-11-21 07:51武建军徐艳萍
江苏教育 2022年34期
关键词:素质核心学科

武建军 徐艳萍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明确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方案既“破”又“立”,为新时代学校育人实践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墟小”)立足于儿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完整教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始终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五育并举”作为实践路径,让学生拥有“身心健康,完整人格”的“清亮”童年。

一、“童年清亮”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内涵与建构

1.“童年清亮”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内涵

“童年清亮”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落实《总体方案》的校本化样态,是基于学校发展的文脉和实践特征,对儿童素养发展的深刻认知,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评价改革。

“童年清亮”出自《尚书·大河之源》“大河之源,如聚峰峦,大河汤汤,童年清亮”。意思是说,大河之水盛大湍急,奔流向前,如童年之无邪清澈,纯洁美好。“童年清亮”是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教育的主题,寓意多彩世界、无穷梦想、纯真心灵、精神敞亮。它崇尚“追求生命本真”的理念,用自然、生活、梦想铺就底色,尊重生命,通过创造一种唤醒、守候和陪伴学生成长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童年活动中身心和谐、知行统一、自主发展,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2.“童年清亮”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

“童年清亮”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的基础上,坚持发展性评价,鼓励自主性评价,实行多主体评价。在实施过程中,立足评价指标体系完整建构,细化可操作规则,开发评价平台,让学生成长清晰可见。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学校根据其总体框架,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段具体要求,搭建了“童年清亮”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指标体系由4个领域、10个维度、33个观测点构成。各学科以此为指导,与学科《学业评价标准》对接,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以“学科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三个维度,建构各学科评价细则,多元化评价学生能力。“童年清亮”综合素质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立足于学校课程的实施,重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并进行全程跟踪、动态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指向学业评价,分纸笔测试和现场操作两个部分。教师通过纸笔测试、实际操作、现场展示、教学观察、成长记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一、二年级期末测试推广非纸笔测试形式,其他年级推广纸笔测试与非纸笔测试相结合的形式。

二、“童年清亮”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策略

1.成长护照:学生身份认同的个体观照

“成长护照”即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身份名片”和“行动指引”,记录着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样态,分为“入学护照”和“成长银行”两个序列。每个序列都包含“我的画像”“我的任务”“我的印迹”“我的秀场”四大板块。

“入学护照”,重点关注学生对小学学习生活的适应和融入,帮助他们主动完成角色转变,形成身份认同,养成良好习惯。每年的入学仪式上,由六年级的学生将意义特殊的“入学护照”颁发给一年级新生,在充满仪式感的传递中,确认“墟小身份”并开启“墟小生活”。“成长银行”在“我的印迹”板块中,“阅读地图”“导图导学”“研究项目”“服务体验”等内容则聚焦学生的学习生活、责任担当,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2.童乐学堂:学生关键能力的路径导航

学业评价是评价的基础和重心,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以“素养引领—指标落实—活动展示”为路径,借助“童乐学堂”评价,看见儿童不一样的成长。

“童乐学堂”以实践操作、现场展示为主要形式,内容设计体现鲜明学科特色,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学期中,聚焦学生阅读与表达素养,语文学科开展“诗词大会”“演讲达人”等活动,英语学科开展“口语之星”“表演之星”等活动;关注运算与思维培养,数学学科开展“我会拨”“我会拼”“我会算”等活动。学期末,一、二年级学生不进行纸笔测试,而是以闯关的形式完成各学科的学业评价。如语文学科主要从“听、说、读、识”,数学学科主要从“算、做、用”等方面设立评价活动栏目。每位学生均能根据参与情况获得相应积分,存入“成长银行”,为进一步参与学校“风华少年”的评选创造条件。

3.海韵秀场:学生综合素养的多元表征

“海韵秀场”是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载体,是地域文化和学校文化的结合,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多元表征。“海韵秀场”指向各学科核心素养,围绕“学科”“小浪花”“风华少年说”等面向全体学生开展。

学科“童”期声。学校主要开设了“海之韵”语文、“海之趣”数学、“海之乐”英语、“海之艺”艺术等讲堂,设计层次多元、内容丰富的菜单,供每一个儿童自主选择。儿童通过个人或组团方式,秀表达、秀思维、秀习惯、秀才艺,每个儿童都能在秀场中发光。

“小浪花”艺术场。学校依托地域资源优势,扎根海韵文化土壤,融合艺术特色,形成童声合唱、“小墨点”书画、“观鸟”生态环保等特色拓展课程,通过“春潮之声”艺术展演、“欢乐海洋”技能展示、“海上明月”审美体验等交流展示平台,用地域文化浸染学生的精神底色。

风华少年说。墟小“风华少年”体现了学校弘扬的精神。“风华少年说”通过“德育时空”“国旗下讲述”“视频广播”等载体,让学生说服务体验、研学收获,讲成长故事、英雄事迹,述服务实践、文化寻访等,从而激发学生自觉成长的内驱力,提升社会参与力,培塑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影响较大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辛淑萱同学《我的守岛英雄》研学讲述,全国年龄最小骑行者王笑韧同学“西藏骑行”体验,周诗雨同学挑战自我最强大脑记忆的故事等,在校园内形成价值引领,成为少先队员学习的行为典范。

三、“童年清亮”综合素质评价的反思

1.教师是评价指标运用的关键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指出:“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要求教师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教师要自觉承担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的任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能够让教师明确教学应该达到的程度,保证学生达到质量评价标准。从教育教学目标看,教师要对每一项具体的评价指标都有深刻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教学目标。从教育教学过程看,教师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才能引导家长逐步走出“唯分数”的误区,实现家校教育的一致,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2.评价指标要具有普适性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曾说:“核心素养不应该只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性的框架,而要根据学生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把核心素养细化为不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任何指标都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是横向层层递进、纵向螺旋上升的。在运用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意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细化为对学生人格和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并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学校还要根据学生年龄提出适合不同年级阶段的素养指标,根据不同学科标准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大数据时代,教育应该是三维立体的。我们需要把教育拉长、拔高、拓宽,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需求,了解学生的习惯、爱好、能力、情商、人格,从而追求更好的本真教育,培养勇于超越自我、敢于创新、与祖国共奋进的新时代少年。

猜你喜欢
素质核心学科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