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障碍盲生学习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2022-11-21 08:38广州市启明学校谢善芳
家长 2022年8期
关键词:盲生障碍评价

□广州市启明学校 谢善芳

随着我校近年来招生的面及量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家庭背景与状况存在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导致学生入学水平差异也进一步扩大,每个班级都存在一些多重障碍的盲生。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它与传统课程相比有一定自身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多重障碍盲生的教学存在的很多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获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众多身患智残、失明和聋哑孩子的求学路,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和克服自身不足,为他们的人生指明了方向和带来了希望。盲生作为特殊教育对象的一分子,他们也渴望获得知识,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他们的付出比正常学生要多很多。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如何解决盲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问题,是每一个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结合笔者的亲身教学经历,谈谈多重障碍盲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多重障碍盲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可能及意义

多重障碍盲生是指除了视力障碍,在生理、心理或其他感官上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障碍的儿童,障碍的合并出现给这些儿童的感官功能和个人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造成他们更加特殊的教育需求,使他们成为特殊教育领域中最特殊、最困难的群体。在我校,这类学生到了小学二年级,学校就会对他们重新评估,如果在学习盲文还跟不上进度,学校对他们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特别是语文和数学,采用个别化教育手段,有专门的教师辅导他们的语文、数学课程的学习,而其他课程还是采用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他们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和操作技能强的课程,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就难以学好,很难把它变成学习和生活中的工具。在信息技术课中,多重障碍盲生都难以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甚至个别多重障碍盲生根本无法学到东西。比如,普通盲生在二年级一年就可以把整个键盘的键位熟记,而多重障碍盲生很难在一年内完成此任务,甚至有些到了六年级还是没能把最基本的知识掌握。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个别学生在记忆盲文时有困难,但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如果动手能力强的盲生,只要教师能对他们多耐心辅导,采用口诀、顺口溜传授技巧和窍门等合理教学方法,同样可以使其掌握基础知识,学好信息技术课。

如果他们能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相关技能,就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丰富他们的课后生活,为他们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多重障碍盲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多重障碍盲生自身原因

多重障碍盲生是除了视力障碍还有其他障碍问题,如盲兼智力障碍的学生,他们的记忆力会很差,这样要记键盘上凌乱的字母键、繁杂的快捷键就有难度;有些手指并不灵活,控制电脑就会困难重重;还有盲兼心理障碍的学生,情绪不稳定,交流起来都成问题,让其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就难上加难了。

(二)教师对多重障碍盲生认识的不足

信息技术课教师一般不当班主任,对学生的接触不多,基本上只是课堂上的接触,而二、三年级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所以教师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了解每一名学生是很难的,要花几周的时间或半个学期的时间才能认识每一名学生,而且学生都是刚开始接触电脑,差异并不会一下就显示出来。当然,在接手一个新班级前,教师都会对学生的水平做一个简单的了解,也会从班主任或学生那里得到一些信息,比如,谁是低视生、谁是多重障碍盲生。但多重障碍盲生的成因是多样复杂的,一般信息技术教师并不会花很多时间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还有个别多重障碍盲生因为不愿意主动表达,过于安静而常常被教师忽略,并且信息技术课教师也没有专业的多重障碍教学的知识,所以信息技术课上对学生没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教师对多重障碍盲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态度

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教学任务要求,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差异很大,课堂的教学内容往往不可能兼顾到每一名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快生吃不饱,慢生吃不消”的现象。有的教师对多重障碍盲生的态度有些是属于放任型的,尽自己的能力去教,能学多少是多少。个别学生因为智力因素或语言障碍根本无法交流沟通,他们只能采取放任的态度。

(四)对多重障碍盲生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信息技术课对多重障碍盲生的评价并没有采用专门的评价体系。学校也没有明确的态度或可行的方案如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评价,所以期末要给这些学生成绩时,经常都是给“60分”应付了事,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参加什么考试。虽然多重障碍盲生难以完成普通盲生的考题,但有些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其信息技术水平提高了,对他们的评价就应该采取另外的标准。

三、提高多重障碍盲生信息技术学习成效的策略

(一)多一些关心和爱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各国普遍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在课堂教学实施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方式,以信息技术为特征,跨越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融合。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过去单一标准的评价方法已经改变,但在尊重人格差异方面的教学评价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忽视评价的促进作用,仅用单一的标准评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等进行评价。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普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且讲解时间相对较长,而学生主要负责听,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甚至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吸收知识点,只是机械地记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知识点掌握不扎实,难以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利用。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时,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要注意改变自身的身份,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多重障碍盲生,给予更多的理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作为教师,应该给多重障碍盲生更多的爱,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无比温暖,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要多找时间和盲生谈心,寻找共同的话题,激发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从信息技术课中获得乐趣。比如,之前教的学生谢某某,记忆力好,于是课堂上教她背键盘的字母键位,背得好就给她讲故事,她很快就能背熟了,到了初中,她对上网感兴趣,在大家的努力下,她会上QQ和人聊天了;简某某同学,属于情绪有问题的学生,有时会在课堂上闹情绪,一开始完全抵触电脑,不愿把耳机戴到耳朵上,经过学生和家长的帮助,慢慢地,她愿意带上耳机,并且播放一些放松的音乐或故事给她听,稳定她的情绪,笔者想,只要多一些关注她,她慢慢也会发现学习电脑的乐趣。

(二)多一分耐心和鼓励,增强资源生的自信心

对盲生的教学是不能急功近利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有学习障碍。教师并不能因为一节课、两节课他们都学不会就放弃他们,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对一些知识点需要不断重复强调。在教学键盘26个字母键时,有些学生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才记熟26个键位。一旦他们掌握了一个知识,自信心也提高了,对学好电脑也更有信心了。只要教师对他们不放弃,经常鼓励他们,就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把一个大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设置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多重盲生完成,一节课能完成一个小任务,就加以表扬,给予奖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能使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逐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他们逐步摆脱困境。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的。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意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大部分学生的家中都有电脑,学生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有了接触,但是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并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认识。对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系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便利,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加强与家长合作,家长也可以成为他们的良师

创造思维是小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是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一项能力。在以往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因为较常使用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所以导致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激发与引导,直接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对此,可以考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地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尤为关键和重要的,教师要考虑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要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时间与材料,让他们可以敢于实践与创新。现在我校有越来越多的陪读家长,特别是多重障碍盲生都需要家长陪读。教师可以邀请这些家长一起进入信息技术课堂,跟着孩子一起学,课后再辅导。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基本每个家庭都配备了计算机,而且家长对计算机操作都不陌生,所以教师可以建议家长给家里的计算机装上读屏软件,让孩子在家里也可以操作计算机。有家长课后的辅导,多重障碍盲生一定可以克服困难把信息技术变为学习和生活上的好工具、好伙伴。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

正确的评价,是教授多重障碍盲生信息技术课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像对待正常学生那样,进行恰当合理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盲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进而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基础上,寻求更适合的学习方法。为了使评价有效地发挥其功能,教师要避免为评价而评价,必须把评价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具体地说,对多重盲生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否定他们,而在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节他们的行为。确定合理的评价目标,不是以合不合格评价盲生,而是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对不同的多重障碍盲生,评价标准也不同。对暂时困难型的学生,要给更高的期望,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如果是整体性困难型的学生则不同,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就给以肯定。因此对每个多重障碍盲生都必须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好地开展下去。

(五)信息技术教学时力求语言更加形象和易懂

在特教学校的盲生教育中,形象、易懂对盲生来说是最好的,特别是像信息技术课程这样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因此,在对盲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简单、通俗,这样才有助于盲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实现教学目的。在上信息技术课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音调尽量要有起伏变化,不要一直用一个音调,不然就会使整堂课缺乏活力,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语言生动,饱含情感,甚至有些幽默,都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授如何认识和使用鼠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盲生先用手反复触摸鼠标,并声情并茂地问大家:“大家觉得手里的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吗?像什么?”在学生觉得像老鼠却又迟疑不定的状态下,教师水到渠成地说:“是不是像老鼠?对了,就是像老鼠,因此,这个东西就叫鼠标,是大家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必备工具。”这样的教学,不仅形象生动,让盲生好学易懂,也让教师教起来不那么费劲。

四、结语

总的来说,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相关管理部门和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做到不歧视,不放弃,让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对具有多重障碍的盲生来说,更是要采取一些特殊手段,辅助他们的学习,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只要教师愿意多花些时间在多重障碍盲生上,并且注意方法和方式,很多教学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新情况,也会遇到很多新问题,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笔者相信,信息技术也可以成为多重障碍盲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好伙伴。

猜你喜欢
盲生障碍评价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体育课中提高初中盲生身体素质的实践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盲生“现场作文”的教学策略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选择障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