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移动短视频的把关研究

2022-11-21 16:41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受众内容用户

赵 蕾

(作者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1 融媒体时代移动短视频的概念及特征

1.1 移动短视频的概念

伴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移动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面前,并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学界对其尚未给出明确的定义,笔者尝试将移动短视频拆解成“移动”“短”“视频”这三个部分进行理解:“移动”是指借助互联网,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进行传播,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地制作或接收信息;“短”是指视频时长较短,一般为几秒钟至几分钟;“视频”即指信息通过视频这种形式进行传播。综上所述,笔者将移动短视频定义为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下,依托智能移动终端进行传播,时长为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可以实现即时传播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

1.2 移动短视频的特征

1.2.1 准入门槛低

传统视频在拍摄设备、制作团队、后期剪辑、包装推广等方面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而移动短视频的拍摄制作对于专业团队和高端设备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准入门槛较低。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只需要一部具有摄像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就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拍摄创作,并上传到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软件的不断研发升级也催生了一系列使用简单、功能全面的非专业剪辑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具有滤镜、美颜、特效、模板、一键成片等多种功能,用户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制作出好玩又好看的短视频,便捷的操作方式大大地降低了视频制作的门槛。

1.2.2 用户具有双重身份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是单向的,用户只能被动地接收,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融媒体时代,移动短视频平台用户既是信息的“受者”,又是信息的“传者”。作为“受者”来说,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来决定接收哪些信息,还能够通过点赞、评论等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为“传者”来说,用户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能够随意转发信息,还可以自由地进行视频创作,满足自己情感表达与展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在整个生产与传播活动中,“传者”与“受者”的边界逐渐模糊,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体验感,满足了用户的表达欲望。

1.2.3 信息的即时传播

传统的视频只有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制作步骤才能传播给受众,耗费时间较多,且传播渠道单一,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效率。而移动短视频在拍摄、制作、传播等方面相对简单,其随拍随传的特点更增强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目前,移动短视频平台纷纷推出了网络直播的功能,这使得事件发生与信息传播能够同时进行,尤其是对于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融媒体时代,依托移动短视频平台的信息一经发布,便会在短时间内飞速传播,这表现为用户可以进行转发或者将信息分享到其他社交平台,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

2 融媒体时代移动短视频的把关模式

2.1 多元化的把关主体

移动短视频的传播速度极快,其中的信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社会乃至整个国家产生巨大影响。为避免移动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不良影响,加强对短视频的把关审核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媒体时代,视频信息的传播及把关由主流媒体负责,门槛较高,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把关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2.1.1 内容生产者

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短视频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选择将自己制作好的内容上传至移动短视频平台,经过后台专业审核人员审核后便可进行分发。内容生产者为移动短视频平台提供内容,倘若没有这些内容,那么紧随其后的一系列的把关行为也就不存在了,内容生产者也因此被视为移动短视频把关的第一阶梯。目前,我国移动短视频的内容生产者涵盖社会各阶层,涉及不同文化人群和各行业人员,无论是职业媒体人,还是政府机构人员,抑或是普通大众,都可以在移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信息,不同层次的内容生产者为移动短视频带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但这也同时导致了内容低俗、流量至上、传播虚假信息等短视频乱象频出。

2.1.2 普通受众

移动短视频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普通受众作为内容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观看哪些内容,观看的时长、次数、评论、点赞与转发等行为其实透露出了受众自身的立场态度的兴趣爱好,这些行为能使短视频平台构建用户画像,为其实现个性化推送提供有利条件。受众对于视频内容的选择性观看、对于个人偏好的表达,实际上是对自我的信息把关[1]。此外,作为内容消费者的受众本身也承担着次级把关人的身份:受众有选择性地接收大数据所推荐的内容,再根据自己的意愿转发分享,形成信息的二级传播,而这种行为又会对其他受众的信息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对其他用户发挥把关作用。普通受众无论是对于自身还是对于其他用户的把关行为,都是通过智能算法来实现的。

2.1.3 平台审核人员

传统媒体的信息由媒体从业者负责把关,而融媒体时代的移动短视频准入门槛低,用户数量庞大,信息量大,为确保视频内容的导向正确,平台需要有专门的审核人员对其进行把关。移动短视频平台会制定审核标准,组建专业的审核团队,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导向筛选用户上传的视频,及时删除不合格的内容。相较于智能算法的把关机制,人工审核能够更精准发现信息中的不良因素,审核人员的思考能力与价值观念是冰冷的、是算法程序所不具备的,人工审核的把关作用不容小觑。但在实际的把关过程中,审核人员自身素质也存在较大差异,如部分审核人员并未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所以媒介素养不足,把关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能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等,这些都影响移动短视频的把关。

2.2 双重的内容审核

内容审核是移动短视频把关的重要机制,内容审核既不需要考虑用户的兴趣偏好,也不需要像传统媒体把关人那样对内容进行指导或直接参与到修改活动中,它只是单纯对内容进行审核,及时拦截不良信息,确保具有错误导向的视频不会在平台上进行传播。由于移动短视频的用户数量庞大,每时每刻都有海量的视频信息等待审核后流入平台,工作量巨大,倘若仅仅依靠后台审核人员进行审核,效率低且强度大,这就需要依靠人工智能系统来协助工作人员降低工作难度。目前移动短视频平台主要采用“机器+人工”的双重方式共同完成审核把关[2]。

内容审核的第一关为机器审核,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预先设定好程序,程序内包含不良信息的关键词,当出现与之对应的内容时,系统便会自动拦截过滤,审核通过的视频将会直接进行分发。而那些模棱两可、程序不能判定的疑似违规内容,将会分发给专业审核人员,通过人工进行第二次判别,复审未通过的内容将被平台屏蔽或待用户修改后再次审核上传。由于机器审核基于数据与程序,不具备人脑思维方式,它并不能够完全精准地判断视频内容是否违规,所以经过机器审核分发出去的内容偶尔会存在“漏网之鱼”。当系统检测到某一视频被用户举报或出现大量负面评论时,此时的短视频就会迅速引起平台的关注,由专业的审核人员再次进行审核,确认违规的内容则会通过下架、封禁、减少推荐等方式对该账号作出处罚。

2.3 智能化的算法推荐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算法推荐这一智能把关机制。移动短视频平台通过计算机智能算法,并根据受众的职业年龄、兴趣爱好、观看习惯等特征生成用户画像,推测用户需求,建立推荐模型,更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投放个性化内容,帮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想要观看的视频,不仅增强了用户黏性,还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常见的智能算法推荐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推荐机制,可通俗地理解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用户的基本信息和行为偏好来划分人群,给用户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以及与他们爱好相似的其他用户所喜欢的内容;另一种是参照内容的相似性对视频进行分类,将高度相似的视频推荐给用户。

二是基于效用的推荐,这是建立在用户对于短视频使用观看的效用情况上来形成的。当新用户首次在某短视频平台注册,系统无法迅速生成用户画像为其推荐合适内容时,“基于效用的推荐”机制便能够将内容随机分发给新用户,分析用户在这些随机视频中的表现[3],然后建立效用函数,生成用户资料模型,再根据其完成后面的内容推荐。

三是基于流量池的叠加推荐,它是根据视频内容的评论数、点赞量、转发量以及完播率等综合权重为指标来进行考量的[4]。当一条新的视频发布后,平台将会对其进行第一轮的推荐,如果综合权重达到了一定的量级,系统会判定此视频较受欢迎,进而将其分发至下一流量池,进行第二轮的推荐。如果视频在第二次分发的过程中仍然达到了系统的推荐标准,则会进入更高层级的流量池,不断进行叠加推荐。而那些表现不尽如人意的视频,则会沉淀到流量池的底部,除非进行人工干预,否则很难再获得系统的推荐。

智能算法推荐机制能够对海量内容进行细分,实现信息的精准投递,解决了移动短视频“怎样推荐,推荐给谁”的问题,起到了信息过滤的效果,实现了对移动短视频内容的把关。

3 融媒体时代移动短视频的把关策略

3.1 加大对视频内容的监管力度,杜绝网络传播乱象

融媒体时代不少内容创作者为了追求浏览量与点赞量,就给作品起一个毫不相干甚至夸大事实的标题,或者为了迎合某些受众的口味,拍摄一些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的低俗、恶搞内容,甚至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乱象频出。移动短视频的把关人员应当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加强对视频内容的监管审查,及时拦截与主流价值导向相悖的信息;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证比对等方式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度,限制未实名认证用户转发、评论及上传作品等;平台应当加大处罚力度并开设相关课程,一旦监测到违规内容,立即对该账号连同该用户的其他账号作出封禁等处理,被处罚的用户还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待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常使用。同时,移动短视频的把关人员应当引导用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保好品质内容的持续输出,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

3.2 提高把关人的媒介素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简单来说,媒介素养是人们生产、获取、分析、评估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处理信息时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5]。目前,我国移动短视频的发展呈现迅猛之势,铺天盖地的信息带来了巨大的把关压力,不少平台采取招聘大量审核人员的方法来应对,但部分审核人员并没有对口的教育背景,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简单培训几天后就匆匆上岗,导致一些不符合标准的视频流出。因此,移动短视频平台应当严格要求,提高应聘的准入门槛,通过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审核人员的媒介素养,完善审核队伍建设。从用户层面来说,用户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了解移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机制,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传播正能量信息,在面对不良内容时大胆举报,勇于承担“把关”责任。

3.3 优化算法推荐机制,避免信息过度重复

移动短视频能够利用强大的算法技术向受众进行个性化推荐,实现信息的精准投放,但在长久推送符合用户偏好内容的过程中,也造成了内容同质化,使用户陷入了“信息茧房”中。在内容分发的过程中,越是点赞、评论、转发次数越多的作品越会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而那些热度较低的作品则难以获得流量的扶持,“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就出现了,这也造成了部分优质内容的流失[6]。因此,移动短视频平台应当进一步完善算法机制,不断加强算法对于受众其他维度特征的考量,把握好算法推荐的尺度,适当调整用户偏好内容及其他内容的分发比例,在个性化与多样化之间寻求平衡。同时,平台应当不断提高系统的甄别能力,加大人工干预与审核的力度,加强对原创视频和优质视频的推广,减少雷同内容的出现,降低信息的重复度,通过流量扶持、身份认证等方式,支持鼓励视频生产者创作更加优质的内容,为受众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4 结语

移动短视频改变了传统视频的传播形态,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俨然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视频的把关模式发生了变化,把关主体的多元化、把关机制的智能化成为最显著的特征。融媒体时代,移动短视频平台要想取得长足发展,还需要探索更加快速、高效的把关方式,不断完善把关机制,为用户提供健康、优质的视频内容。

猜你喜欢
受众内容用户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信用卡资深用户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