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媒介发展研究

2022-11-21 19:36兰孝臣朱湘宁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7期
关键词:媒介信息发展

兰孝臣 朱湘宁

(作者单位:1.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经有50余年的发展历程,几乎成为每个人日常工作和了解世界、适应社会的重要媒介之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我国互联网网民的数量已达到了10.32亿人,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已经高达99.7%,网民中即时通信使用率达97.5%[1]。由此可见,手机上网用户不断增加,传统互联网用户逐渐向移动互联网用户转变。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我国移动互联网媒介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在互联网前沿技术的加持下,我国在移动互联网媒介发展方面实现了技术层面的弯道超车。在当前5G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其高移动带宽、低延时的巨大技术优势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媒体得到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新技术也将为互联网内容监管带来极大的挑战。

1 移动互联网媒介的起步

1.1 手机报的诞生

移动通信技术自1987年以来,主要经历了5个技术代别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媒介技术的转型升级。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基于模拟信号进行信息传输,其特点在于可以实现大范围移动无线语音通信,但是其通信质量差,并且无法进行数据通信联网。这一情况直到1995年我国迈入2G通信时代以后才有所改观。2G时代的无线信号已经开始采用数字加密传输技术,这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质量和安全性。但是,由于第二代通信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技术团队手中,所以整体通信技术系统语言多为英语,用户短消息服务受到语言的限制,直到1997年上半年我国才开通中文短信息传呼业务[2]。随着移动手机技术的发展,彩屏、彩铃等多媒体功能技术成本降低,加之手机用户对图片和多媒体消息的需求增加,通信运营商又增加了图片消息和多媒体消息服务,这时的手机便初步具备了多媒体媒介的功能。这一时期手机短信中心不仅可以向用户提供新闻、资讯等70个汉字以内的短信息点播服务,还能够提供彩信服务。手机短信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又一个人们可以获取信息的大众媒介。1999年,PC电话卡诞生,该技术可以实现将电脑通过手机2G无线信号接入互联网,为利用无线网络环境开展新闻采编、网络办公提供技术可能。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正式宣布多媒体短信(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MMS),即彩信业务开通,彩信业务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图片和多媒体消息传播的商业化运营。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基于彩信技术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通过手机看报纸的商业化运营模式正式成为现实[3]。

1.2 移动互联网媒介发展历程

2G通信技术仍然存在通信带宽低、数据交换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无线互联网的发展。2009年1月,我国进入第三代通信技术时期,即3G时代。3G技术采用的是与计算机互联网有线传输相似的数据分组交换技术,而不是2G时代的电路交换技术,所以能够提供比2G时代更高的数据交换效率和更大的通信频率带宽,因而具备同时传输通话语音及数据信息的功能。3G通信环境下的网络带宽已经能够支持手机等移动上网设备实时视频通话、高速多媒体传输和随时随地高速互联网访问。随着3G技术逐渐发展成熟,无线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高,数据通信资费下调,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接触移动互联网,成为网民。

2011年1月,腾讯公司上线了一款名为“微信”的软件[4]。从名不见经传到走进千家万户,到2012年3月,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微信用户数量就达到了1亿人,剧增的网民数量显示出人们对移动互联网媒介的巨大兴趣,同时也彰显了互联网市场拥有巨大潜力。2012年4月,微信在即时通信功能的基础上开发了朋友圈功能,在开启一种新的信息分享模式的同时又进一步强化了微信的社交功能,用户可以发布带有图片、文字和小视频的信息,同时可以设置部分或者全部微信好友的阅读权限。同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在微信公众平台,个人或机构拥有不同用户权限。其中,不同用户类型注册后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发布不同数量的文章是最大的权限区分,文章信息可以包括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与微博、博客一样,微信公众平台让每一个独立个体都有机会成为自媒体,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主题发声,其他用户可以就其发表的观点通过留言的方式进行互动。

1.3 移动互联网媒介创新时期

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三大通信运营商发布4G牌照,我国4G时代正式开启。4G网络是集3G技术与无线局域网技术于一体的全互联网协议通信,具有通信速度快、网络频谱宽、数据交换效率高的特点。这一代通信技术虽然没有改变移动互联网媒介技术的本质,但是在媒介内容表现形式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创新突破。

2006年10月,起源于意大利的创新性移动视频博客服务“My Video Blog”(我的视频博客)服务上线,它实际上可以看作博客(Blog)的升级版,其改变了Blog以文字、图片为主要信息载体的网络日记记录方式,更加偏向于采用短小的视频为主要信息载体来记录生活中发生的日常。2016年9月,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中国版短视频移动客户端上线运营,这类软件主要专注于从事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是依托短视频开展社交活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平台。到了2018年,Vlog以更低的技术门槛来拥抱走向它的中国普通民众,人们只需要使用智能手机或者其他拍摄设备,就可以简单地记录自己想要记录的生活,并且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互联网媒介进行分享。

2018年12月,我国5G通信技术开始试点推广。5G通信技术是4G通信技术的升级,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传输延时等特点。现阶段,5G已经普遍应用于各类远程视频直播报道中,为虚拟仿真演播室、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新型移动互联网媒介技术的革新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舞台,同时为媒介融合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 前沿技术助推移动互联网媒介创新发展

2.1 媒体融合成为移动互联网媒介发展的趋势

媒体融合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提出来的,我国学者在20世纪末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媒体融合通常被理解为图文声像等信息载体不再是某一种媒介的专属,而是各种媒体形态融合在一起后发生质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媒介形态[5]。比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报刊、广播、电视等专注于某种特定媒体形态的传统媒体纷纷开办网站、开设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微博账号乃至开发推广自己的电脑端或移动端应用程序;而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也开始纷纷向音视频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最终使得各种媒体形态融合,这已经成为实践发展的趋势。

这一变化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媒体融合,还包括组织层面的变革。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整合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一标志性事件意味着国家层面融媒体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此之前,各省级广播电视等已经完成整合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全媒体发展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首选道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已经显现出“1+1>2”的效果。

2.2 大数据技术助力新样态传媒应用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互联网内容服务单位和网民每天生产的海量信息都被存储于网络的各个角落之中,巨大的数据信息成为无形的财富,等待人们去发掘,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应运而生,而这一技术又促进了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

2.2.1 算法推送新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诞生,算法推送新闻出现,它可以将现存于网络或者每日网络上新增的,对报刊、广播、电视甚至是新媒体机构生产出来的内容信息进行爬取、挖掘和分类存储;同时,搜集并分析用户通过其客户端浏览新闻时留下的阅读爱好或者是浏览习惯等数据,然后根据数据结果向用户精准推送消息。诞生于2012年8月的“今日头条”便是应用这一技术的典型代表。算法推送新闻的特点之一就是其不再是内容信息的主要生产者,而是内容信息的重要中介。

2.2.2 数据新闻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传媒领域的另一个范例是“数据新闻”。针对某个主题或者话题开展相关的数据挖掘、整理和分析后,以可视化图形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便是数据新闻的最大特点。其核心在于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价值,是一种专门针对数据内容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新闻形式。2012年,《南方都市报》尝试进行数据新闻相关实践,同年中央电视台在《数字十年》系列报道中也尝试进行数字可视化的新闻报道。此后,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成立数据新闻频道,如网易的“数读”、腾讯的“数据控”。2013年,财新网为此专门成立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专门做数据新闻研究和实践。互联网第五代超级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5,HTML5)、JavaScript等技术的发展,优化了用户数据可视化后的交互体验,而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流行又助推了数据新闻的传播。

2.3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

2.3.1 写稿机器人

写稿机器人主要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分析和学习人工撰写文章时遣词造句的规律,通过自然语言生成技术,仿造人工撰写的方法生成报道。这种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写稿机器人对整个编辑行业发起了挑战。写稿机器人主要进行原创写稿,或者充当写稿中介。在“今日头条”推出的算法推送新闻中,写稿机器人扮演的是中介角色,而非内容的原创者。2009年,由美国数据猴子(Stats Monkey)软件第一次完成的、由机器撰写的新闻稿引起轰动。2015年9月,国内腾讯财经梦幻写手(Dream writer)机器人播发了第一篇名为《8月CPI同比上涨2%创12个月新高》的文章。一年之后,“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同北京大学计算机所万小军团队共同研制出写稿机器人张小明(Xiaomingbot),其具有更高的自然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能力。2017年1月18日,《南方都市报》利用机器人“小南”撰写了一篇300字左右的春运报道文章。

2.3.2 AI合成主播

除了新闻稿件撰写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音视频的生产方面也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2018年11月7日,搜狗公司与新华社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个全仿真智能AI男主持人。该虚拟主持人是以主播邱浩为原型,通过计算机语音合成、唇形表情合成及深度学习等技术,虚拟出具备邱浩本人一样的播报能力的AI合成主播。2019年,搜狗公司对其进行了升级,推出站立姿势的AI主播和首款女性AI主播。

3 反思

移动互联网的媒介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互联网媒介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等基础学科是相互促进的。我们应当用新的理论视角,在信息载体、信息传播方式及用户传播习惯等基本要素的优化组合创新方面下功夫,产生出诸如快手、“今日头条”等优质产品。

3.1 抓住本质谋求新突破

互联网媒介技术影响的只是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载体的排列组合形式,传播中以信息为核心的本质并没有变。在互联网媒介技术史上,各种媒介技术表现形式几经发展,但是信息的载体本质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无论是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还是新兴的媒体,都没有改变需要依托图片、文字、声音和影像这四种载体传播信息的本质。互联网为媒介带来的实际上是这四种载体重新排列组合的变化和对信息传递速率的提升。正是因为这样,媒体融合才成为传媒发展的突破点。

3.2 内容信息监管受到挑战

从我国互联网媒介技术发展历程和互联网监管发展历程来看,总体上,监管制度和规则的出台是滞后于媒介技术的发展的。内容监管与媒介发展的时间差,必将带来一定的内容信息风险。除此之外,未来机器撰稿的版权问题、算法新闻的伦理风险问题和其他互联网媒介新技术带来的监管挑战都需要我们关注。

猜你喜欢
媒介信息发展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订阅信息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