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2022-11-21 19:36赵小庆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7期
关键词:纪录片动画

赵小庆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1 坚持纪实性质

1.1 展现真实的世界

纪实性是纪录片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特点,在这一方面,纪录片与新闻传播这一大众媒介有异曲同工之处。相比于虚拟的世界和幻想的重构世界,大多数人更关心的是当下的真实生活状态——对现实世界的表现、对人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自我映射和呈现。纪录片有着商业大片中找寻不到的回归生活的宁静。

一直以来,国内外的纪实纪录片层出不穷。《航拍中国》系列纪录片,画面壮观,配以极具氛围感的背景音乐,让观众身临其境,俯瞰中国的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通过大量高清特写镜头拍摄美食的烹调过程,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各地的美味。2020年3月,由腾讯视频出品的《寻味贵阳》是《舌尖上的中国》创作团队的又一力作,在呈现美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人们生活的刻画:巷子里开了几十年的麻辣烫即将搬迁,排1小时长队才能买到的香辣糯米饭,掌勺了几十年的餐厅大厨再次传授贵阳正宗辣子鸡的烹饪秘籍……纪录片讲述了更多美食背后的故事,增加了美食的温度,同时突出了生活的本味,生活中所包含的味道远远比美食丰富。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的纪录片,经典的《地球脉动》没有过多赘述,就让观众震撼于地球生物的奇妙和无限魅力。2021年播出的《完美星球》同样是一部自然历史纪录片,沿袭BBC一贯的风格,让观众惊叹于大自然的力量。

纪录片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纪录片的日常化形态已经越发明显地呈现出来。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在不断扩大,纪录片纪实性的特点不会随着时间而减弱,纪录片对现实世界的展现永远会是人们所需要的,在当下充斥着各类信息的时代,纪录片的纪实性显得更加重要。

1.2 纪实的同时也要讲好故事

“纪录电影的最严重的缺点之一在于它一贯避免表现人。”[1]纪录片也得讲故事。2019年比较火爆的纪录片《四个春天》是一部平实、温馨且蕴含深意的片子。拍摄者记录了四年春节期间自己的家庭生活,记录下了父母聊天、做饭、爬山、唱歌等有趣的日常,在纪实基础上,增添故事性。“四个春天”这个时间上的设定其实已经有了故事性元素的铺垫。父母在小镇上的闲适生活,加上金鱼、燕子等带有暗喻的意象,使得这部纪录片有了淡淡的诗意。南方小镇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中国人过年时熏腊肉、祭祀等习俗,家庭的变故也没有刻意渲染,但这样的方式更能让观众感知生命的力量。与其说是创作,倒不如说是本真的生活记录。虽然镜头语言并不精湛,但正因为这样,更加突显了生活本身、被摄者本身,故事性的意味更加明显。

重故事性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通过具体故事讲述人生命运、生活经历和社会事件,成为纪录片创作的普遍思路[2]。

2 形式多元化

2.1 互联网让纪录片具有更多可能性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大众传媒进入融媒体时代,多种媒介的交互和融合让纪录片在制作方式和传播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展现形态。同时,互联网所带来的纪录片商业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逃亡》(FLEE),创新地采用动画的形式呈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动画所带来的只是纪录片形式上的创新,但在内容上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真实性。

2010年7月24日,《浮生一日》(Life in a Day)制作团队在国外网站优兔(YouTube)上征集了将近8000段视频,视频的拍摄者来自全球各地190个国家和地区,每个视频的导演、摄影、主演都是“自己”。影片以时间为叙事线,从凌晨的月光到黎明破晓,从夕阳西下到灯火万家,清晰且流畅的时间叙事模式、真实的现实生活场景和人物,给观众带来一种熟悉感。但影片更有意义的地方在于,让观众再次感受到真实生活有时比电影更加具有戏剧性。来自韩国的骑行旅行爱好者尹钰涣,骑着自行车走过将近200个国家,历时9年。9年时间里,他被车撞过很多次,动过几次大型手术,但今天他依然骑着自己的自行车朝着朝阳前进。或许我们都曾想过,此时此刻地球上的其他人都在干什么,发生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互联网让这样的想法成为现实,让观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

2.2 互动式纪录片让观众的参与感增强

与传统纪录片相比,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形态最大的不同在于从单向互动转向双向互动,即互动式纪录片。从创新点来看,互动式纪录片改变了以往以视频图像为主的展现形式,打破了线性的叙事结构,把整体分为段落甚至散点,观众通过点击进入不同的页面实现全程的参与互动。从生产模式上看,互动式纪录片更像是一种“网络纪录片”,因为它需要多种媒介的生产者合作完成,受众在其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性角色,在快节奏的生活下,这不失为一种有趣的娱乐方式。

目前,国内的作品还比较少,互动纪录片的产出主要来自国外。加拿大曾推出《监狱谷》(Prison Valley)等多部网页互动式纪录片,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网页式纪录片的好处在于,观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节奏点击不同的页面浏览文字和观看影像,符合当下观众喜爱的“沉浸式”娱乐模式。同时,网页互动的方式能够使纪录片受众人群变广、传播范围变大。

互动式纪录片是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人对沉浸式心理的全新需求。虽然这是一种尚未成熟的纪录片形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互动式纪录片在未来将会焕发出更多活力,实力不容小觑。

2.3 新时代纪录片黑马——动画纪录片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纪录片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在大量纪实影像的基础上进行作者化的叙事,真人、实景是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伴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娱乐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媒介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动画一直占据着影视行业的一大市场,近些年国内外动画制作技术不断提升,人们对纪录片形式的探索和挖掘也从未间断,由此,“动画纪录片”应运而生。2012年,国内的历史类动画纪录片《苍狼之决战野狐岭》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播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影片讲述的是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率领10万蒙古军队与50万金兵在野狐岭打了一场决定性战役的真实历史故事。不同于以往采用真人演绎的方式,动画制作能更加精美地再现当年气势宏大的战争现场,让观众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享受一场视觉盛宴。追溯到2008年,第一部动画纪录片《和巴什尔跳华尔兹》在法国上映。导演通过“访谈”和“战地回忆”两部分再现了1982年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的记忆,展现出强烈的反思和反战情绪。影片的问世让观众对纪录片的形式有了新的认知。

一直以来,动画在大众的印象中都带有虚构、奇幻的标签,与纪录片似乎沾不上关系。“纪录片与动画之间是否可以融合”“动画纪录片能否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等一系列问题引发学术界和网友的激烈讨论。动画纪录片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纪录片的重构,若长期止步于以往的展现手法,过度纠结动画能否成为纪录片,那纪录片这一影视类型将会逐渐被时代淘汰。纪录片的实质是“本质的真实”,而非“形式的逼真”,如果通过动画也能展现真实历史、真实事件、真实人物、真实情感,这实际上是保存了纪录片的精神内核后的创新延续。但新事物刚出现之时必定是困难重重,因为它还带来许多其他影响因素。如果一味追求新形式来博取观众眼球而忽视纪录片本真的纪实精神,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所谓真实感是一种审美记忆中的期待视野,鉴赏纪录片的期待中,受众记忆中的类似感觉被再次唤起,便与作品有了心里的共鸣与交流。”[3]因此,平衡好纪录片内核和纪录片形式创新是未来纪录片发展的必经之路。

3 风格符号化

3.1 文化题材及人文关怀经久不衰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文化题材的节目和纪录片层出不穷,从《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到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火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程度。近几年还出现了《河西走廊》《本草中国》等优秀纪录片。《河西走廊》属于历史纪录片,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从汉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河西走廊历史,不仅通过精妙绝伦的画面展现了河西走廊的自然风貌,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影化的手法呈现了河西走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在输出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可看性。《本草中国》则是中国首部反映中医药文化的系列纪录片,这部纪录片选取了“本草”这一中国意味浓烈的特殊元素,向观众展现了年轻受众不常接触的领域。从东北到西藏,从山林到沙漠,探寻属于中国中药人与本草之间的历史渊源和动人故事,让观众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魅力。

艺术工作者要扎根中国大地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贾樟柯秉持自己一贯的写实风格,2021年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则在此基础上融入对中国历史的解读和强烈的人文关怀。影片的结构比较特别,以山西汾阳的文艺交流活动来展开,由贾平凹、余华、梁鸿这三代作家来叙述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感悟,侧面展现中国社会的变迁与革新。影片中作家金句频出,给影片增添了文学性。秦腔等戏曲元素更让观众置身于中国民族文化的记忆中。

文化艺术始终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紧密相连,与全球性热点话题密切相关。新媒体在不断发展,但传统文化这一题材经久不衰,在今后的纪录片创作中,文化类主题仍会占据较大比重。

3.2 国际视野不断增强

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古往今来,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从未停止。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文化全球化同样是大势所趋。“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再次证明具有国际视野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BBC在2018年出品的新版《文明》,是近年来具有国际视野的纪录片典范。《文明》让观众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走进历史文明,探索世界31个国家超过500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BBC将叙述目光投注于整个世界和全人类,欣赏和赞叹各国文化成果,这样具有国际性的视野有着现代纪录片少有的“国际”风范。在纪录片中,考古专家探秘三星堆,讲述玛雅文明,寻找神秘的洞穴图画……每一帧画面都带领着新时代的人们去领略人类文明的波澜壮阔。科技的发展能重现古人的智慧,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全人类的努力。历史与未来永远是人类研究和探讨的母题。

2020年,《中国抗疫志》制作团队在第一时间奔赴湖北、上海、北京等国内抗疫一线;同时,摄制组前往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同步拍摄,致力于近距离展现国内外抗疫故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也促使当下纪录片创作不断扩大视野,走出国门,拥抱世界。

3.3 作者视角和主观情感的强化

法国新浪潮时期的“作者电影”强调导演的特性、艺术思想的自由。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媒介成为人们发声的工具,现代人的思想波动愈发强烈,作者视角在纪录片的创作中也有明显体现。

2022年的纪录片《好好拍电影》所讲述的是中国香港导演许鞍华的电影创作之路。导演通过对许鞍华的长期跟踪拍摄,记录了她在现实生活中的创作过程;通过对其好友的采访,挖掘许鞍华的个人性格及影片风格。但影片中导演对许鞍华的形象刻画是从比较主观的视角出发,拍摄和剪辑的过程中能看出个人情感的渗入。《归途列车》《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等观察模式纪录片与《好好拍电影》类似,导演与被摄主人公长时间共处,所以片中不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情感。

4 结语

“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4]纪录片作为大众传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自然会受到历史发展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坚持纪实性质、形式多元化、风格符号化是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5]新闻采编人员用一台手机即可实现前方即拍即传、后方即审即发[6]。纪录片的创新同样会受到互联网发展的持续影响,并继续在未来推动社会发展。坚持纪录片的真实性创作属性,在形式上、内涵上加以一定意义的丰富与重构,才能让纪录片保持活力,贴合时代发展。

猜你喜欢
纪录片动画
Rough Cut
我的动画梦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动画总动员